武汉大学:东湖珞珈蕴书香(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2日 09:59  《北京考试报》

武汉大学:东湖珞珈蕴书香(图)
武汉大学著名的樱花景致

  早上6时多,北京考试报“城市大学地图”栏目赴武汉采访组走出火车站时,天空飘着细雨,有些阴冷。计程车在武大距火车站最近的一个校门前停下,“国立武汉大学”字样的牌坊间,有岁月掩饰不住的悠长余韵。我们透过庄重典雅的校门看去,笔直宽阔的校园大道两旁,不见教学楼,只有满目葱茏。我们仿佛来到了森林公园。

  北有北大,南有武大

  我们坐上校内班车。车无人售票,上车1元,全天在校内穿行。10分钟后,车爬到了珞珈山腰招生办所在的行政楼,学校一些文理科院系教学楼集中在其附近。山后同样是依山而建的测绘学院和水利学院等院系。从东湖侧面的另一个校门,我们看见湖对岸绿树掩映中的武大医学部。

  武大被列入国家级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的老图书馆与行政楼,均在20世纪30年代由李四光先生请来美国人设计,梧桐参天,孔雀蓝琉璃顶楼群,雄伟庄严,找不到岁月的痕迹,三三两两捧着书本刚下课的学生,充满了书卷气。

  当我们提到民间流传的“北有北大,南有武大”一说时,武大招办主任吴奕笑着说:“我们比北大还要年长5岁呢!”

  和北大一样,武大也有崇尚自由、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一面。而在名气和办学实力上。因在学术上的突出成就,世界权威期刊《Science》称武汉大学是“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

  吴奕说,从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自强学堂至今,武大已经历了113年风雨历程。60年前武大的文、法、理、工、农、医等6大学院已蜚声海外。英国牛津大学致函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武大文理学士平均成绩80分以上者,可享“牛津之高级生地位”。

  2000年8月,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强强联合,组建新的武汉大学。前3所均为部属“211工程”高校,省属湖北医科大学在省内也仅次于同济医科大学。目前,学校的水利专业仅次于清华,测绘专业在国内同学科中的实力最强,在亚洲名列前茅。

  有人误认为武大是文科学校,可能是武大太美了,人文气息很浓。其实,作为首批进入“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的武汉大学,是一所综合性高校,全校108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史、哲、理、工、农、医、管理、经济、教育、法律等全部除军事外的11大学科门类。2004年10月全国80个一级学科评估排名中,武大11个学科进入前10名,其中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哲学和公共管理学科分列全国第一、二、三名。学校的法学、英语、生物、水利水电、测绘、遥感、口腔医学等专业均位居前列。数学、物理、化学也一直是学校的传统优势学科。经济学、法学、新闻传播学、自动化、环境科学等特色专业,在国际上也有相当影响。

  学科优势得益于雄厚的科研实力。武大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8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7个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8个国家基础科研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学校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3000余项,500余项自然科学成果和800余项人文社科成果获国家或省部级奖励,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8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7项,国家发明奖13项,全国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连续多届在高校中位居前3位。

  名师荟萃,英才云集

  北京学生杨扬谈吐颇锋,这个满身书卷气的男生,毕业后的目标是香港的《文汇报》。说起学校的名师和校友,他如数家珍,言语间充满自豪。他说:“灿若星河的学术大师为武大的发展留下了光辉的一笔。辜鸿铭、许德衍、李四光、朱光潜、竺可桢、闻一多、叶圣陶、郁达夫、沈从文等蜚声中外的著名专家学者曾在这里任教或工作。近年来,武大专家学者又在国内诸多领域取得突出成绩,学校专任教师中正副教授2100多人,其中有12位两院院士、3位欧亚科学院院士、8位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和4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站在老图书馆门前,我们遥想当年,蔡元培先生在武大新校舍落成典礼上说:“将来武汉大学之荣誉,决不仅在教职员,而尤在学生”,数十年弹指一挥间,武大已为社会输送30多万名各类高级人才,仅两院院士就有 102人。

  武大学子还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总设计师欧阳予,第一台联合收割机设计者马骥,第一位研究人机对话的陈永明,第一次卫星测轨专家周炜,最早研制计算机的专家张尤腊,第一位“城市交通信号自动控制系统”的研制者段里仁,第一台“正负对撞机”的研制者胡家伟、魏开煜,第一代“光纤传感”的研制者廖延彪,第一个“光纤通讯产业”创始人萧春华,第一代、第二代核武器的主要研制者谷才伟,第一位用世界语创作文艺作品的叶君健……20世纪90年代,化学系学生张学记的一项科研成果获得转让费100万元,创全国大学生科技转让费之最。

  众多武大学子成为社会知名人士。金山公司总裁雷军、泰康人寿保险公司创办人陈东升、运筹学家于刚、物理化学家江元生院士、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刘先林院士、生殖医学专家刘家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获得者李方华院士、我国惟一一位被评为工程院院士的社会科学专家李京文生物学家范云六院士、华中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学知、电波传播专家张明高院士、著名法学家端木正、美国国会顾问黄彰任等。武大还出了多位大学校长,如华南师大校长颜泽贤、北京科技大学校长柯俊、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王梓坤、西南财经大学校长刘诗白,南京林业大学校长王明庥等。

  武大坚持科技服务于现实的理念,不但参与了三峡工程、

南水北调等国家重点工程的科研和工程建设,还在南北极科学考察、抗SARS多肽药物等科技攻关中取得新的突破;马协型杂交稻、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应用型科技成果还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敢为人先,高校“深圳”

  武大有“中国高教改革试验区”、“全国高校领域里的深圳”的美誉。在改革开放的上世纪80年代,武大在全国率先实行学分制、导师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贷学金制、提前毕业、免试推荐硕士、博士生等,拉开了高教改革的序幕。

  我们从武大了解到,近年来,学校加大教学改革力度,除在全国率先创办了系列跨学科人才培养试验班,2002年,武大成为教育部授权自主设置本科专业的首批6大高校之一、8所全国创业教育试点高校之一,5个人才培养一级指标在全国位居前5名。

  今天,武大因“三创教育”而闻名。“三创”即“创新、创造、创业”教育。学生的创新能力符合规定可转化为一定学分,学校更强调本科生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特征,注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性学习能力。

  吴奕老师告诉我们,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注重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是武大的一大亮点。学校的通识教育涵盖人文、社科、数学、自然科学、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化等方面,每年武大都有170余门通识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目前,武大设有数理经济与金融班、中法经济学、文学双学位班、WTO法商双学位班、中法法语、法学双学位班,中法理工本硕连读班、材料科学与技术及临床医学专业中法试验班等10余个跨学科人才培养试验班。

  “我们的学生出国深造率仅次于北大和清华。本科生在校期间,有很多赴国外高校学习深造的机会。”吴奕说。武大目前已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与200多所大学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新生进校后,可被选拔到这些班。前两年在武大学习,后两年在国外高校学习。学校与韩国、澳大利亚、法国、德国、加拿大、美国的一些大学合作培养学生,还与香港和澳门地区的大学交换学生培养。

  走在武大校园,我们为这所百年名校浓浓的学院气息所陶醉。于是终于明白,武大毕业生步入社会后的良好表现,实在是在这里氤氲浸染的缘故啊。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点击查看新浪网教育频道与《北京考试报》共建专栏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