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7年物理语文英语高考大纲最新名师解读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7日 10:09 中国青年报
物理:大纲无变化,做题勿求难 河南省许昌实验中学 从德周 高三复习备考的后期,如何提高物理复习效率?现根据2007年的高考物理《考试大纲》,结合学科特点,提出以下复习建议。 首先,2007年物理《考试大纲》和2006年相比没有变化。它体现了近几年高考物理在“稳定中求发展”这一命题原则。 纵览近几年的理科综合试题,物理学科中的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等重点主干知识几乎每年高考都有考查。所以,在第二轮复习中,对重点主干内容进行专题复习显得尤为重要。 复习时,要根据知识的特点和规律,按相近内容、相似规律、相同方法d的原则,在知识的交叉渗透处设置专题。比如力学部分可设力的平衡、运动定律、曲线运动、守恒定律等专题。在专题复习中要注重知识的归类总结,将所学知识内容全面梳理整合,分成若干模块,挖掘出隐藏在知识背后的内在联系,在知识的广度、深度及综合性上做文章。通过归纳、类比、图表等形式,将分布在各章节内零散而又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穿成一串,沿着知识的点、线、面、体构建知识框架,形成知识网络,从新的高度把握整个知识结构体系,使知识融会贯通,使能力得到升华。 在第二轮复习中,还应对物理的思维方法进行专题复习。物理思维方法是技能、技巧与方法的最高层次,是物理解题的核心。在复习中,可设置极值问题、临界问题、图像问题、估算问题、等效问题等专题。通过复习,掌握知识和方法在内在实质上的有机联系,达到知识和方法的有机融合。 近几年理科综合卷物理内容都以学科综合为主,不偏不怪,不超纲,不过难。而考生成绩并不理想,其中原因之一是考生备考期间求难求多、漫天做题。 研究发现,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经常出现似曾相识的或以旧翻新的试题。高考之前有必要对前几年的高考试题进行认真分析、归纳,并从中找出规律。分析试题可采用下列几种方法:(1)历年试题抽样分析—找共性;(2)近期试题重点分析—找趋势;(3)相同考点的试题对比分析—找变化;(4)不同模式的试题分析—找差别;(5)对照教材课后习题分析—找原型。 审题是解题的关键。在综合训练阶段,要培养自己的审题能力。审题要细、要慢,逐一提出题目所给的有用信息,挖掘出隐含条件。解题过程要写出每步所用到的公式、定理、定律。不要“抄近路、走捷径”。文字表达要规范,逻辑推理要严密,计算数据要准确,尽量减少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失分。 在最后复习阶段还有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建“错题集”。改错的过程是查漏补缺,完善知识体系的过程,也是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自我提高的过程。通过改错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有一名高考状元在总结学习经验时说道:“我一直认为自己能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是因为我对学习中所犯错误的高度重视。我有好几本错题集。” 总之,最后复习,要紧扣考试大纲,把握命题走向,建立知识网络,总结思维方法,提高习题质量,强化规范解题,认真反思纠错,使训练有方有度,从而提高应试能力。 语文:更注重考查语言的实用性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贾天仓 和去年相比,2007年考试大纲有一些调整。 在字音和字形识别的要求上,都加了“常用”二字的限制。这种变化更明确了考查的范围为常见常用的易读错写错的字词,注重语言文字的实用性,不鼓励大家花精力钻研冷僻字、繁难字。 写作部分的表述改变主要表现在“发展等级”上:今年在写作要求“深刻”这一点上增加了“观点具有启发性”;在写作要求“丰富”这一点上增加“论据充实”;在“有文采”这一点上,将去年的“词语生动”改为“用词贴切”,“文句有意蕴”改为“文句有表现力”。 对广大考生而言,重要的是要把大纲的基本要求弄清楚,进而构建相对合理的高考知识点体系,同时,根据这个知识点体系进行自我检测,查漏补缺,避免复习时的盲目性。 另外,要根据大纲合理安排复习计划。 比如今年对字音字形明确要求只考“常用”的,这就大大减少了复习的难度。2006年全国卷没有考查字音,但这绝不意味着2007年也不考,所以在复习时对这一部分绝不可掉以轻心。汉语的特点是字符不多但应用灵活,组合不同意思就相去甚远,但只要真正理解了词语的组合和意思就能够轻松掌握。例如2006年全国一卷考查的“嗑碰”,只要理解了“磕”“嗑”意义的区别,答案就一目了然了。 名言警句的考查这几年基本上以大纲中要求背诵的篇目为出题点,偶尔也出一些常见的、重要的古诗文语句,相对而言难度也不是很大。但是这部分有好多同学都拿不全甚至拿不到分,大多是因为掌握的不够准确。因此,对识记层面的知识点的复习,要建立在“准确”上,平常做题时要注意搜集积累,并分类归纳整理。 在最后阶段的复习中,不能放松强项,更要提高弱项。 高考考点的所有层面,大体都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知识上的,一是操作技巧上的。在复习中要了解自己究竟在哪个层面上强,哪个层面上弱,然后有针对性的去练习。 例如文言文阅读,因为文言文阅读有大量的选择题,而这些选择题往往就给阅读提供了重要的解释参考,所以只要复习时方法得当,文言文得高分的可能极大。准确地解答文言文试题,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整体把握文章,理解大意。其次,要准确把握和区分文言虚词的常见用法,理解常见句式,明白归纳概括题型的一般思路,学会合理利用试题题面信息和注释信息。做文言文翻译题要注意“信”、“达”、“雅”原则,尤其要注意一个“信”字,即以直译为主,要特别注意译出重点实词、虚词、有活用的词语和特殊句式。 这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势是在开放的前提下加大限制。但无论命题给出什么限制,都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作文展现给阅卷老师的,是你的审题立意和认识问题的能力,包括你对生活的感受和关注,你的选材,也包括你驾驭文章结构、语言等方面的能力。这就要求你的作文既要准确把握命题材料的实质,写出逻辑,写出情理,还要能够突出个性。所以,在平常复习中重点要加强对审题立意构思的训练。审题失误造成的损失几乎是致命的,因此,在动笔写作前一定要细心审题,看清限制条件,抓住命题材料的实质。在写作时紧扣话题,立意要健康、感情要真挚,认知要深刻。 另外,考场作文也不必过分追求辞藻的华丽,只要语言流畅,表达清楚,用词贴切,语言有表现力就足够了。 英语:整体难度保持稳定 河南大学附属中学 杜建军 王保民 与2006年相比,2007年高考英语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变化不大,主要有两点: 在考试性质方面,把原来考纲中的“高考应用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这句话改成了“高考应用较高的信度、效度、适当的难度和必要的区分作用”,在字面顺序上作了稍微调整;在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部分,把原来听力试题的“填空题”改为“听力填空题”,表述更为准确。 通过研读和分析2007年全国高考考纲和考试说明,我们不难看出:2007年英语高考试卷将坚持“稳定中求发展”的命题指导思想,试卷仍然分含听力试卷和不含听力试卷两种类型。命题形式、词汇量要求、考点分布、试卷整体难度、信度、效度等将继续保持稳定,与往年试题基本一致。试卷仍将以中等题为主。 对比新旧考纲,我们认为,2007年英语试卷(全国卷)的难度较去年可能略有增大(难度系数为0.55~0.60),试卷的长度也可能略有增加,试题内容将侧重于通过语境考查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强调在实际运用中体现语言的交际性和实用性。 具体如下: 听力(指含听力试题的试卷):今年的听力与往年一样,主要从不同侧面考查学生获取口头信息,理解会话者之间的关系,谈话的地点、背景,谈话者的情感等能力。重点主要是考查对对话或短文的理解,主旨大意的推断以及时间、价格等的简单计算。 语法和词汇:主要考查考生对英语词法、句法和语篇层面的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在特定语境中的运用能力,考查英语实词、常用短语的用法和交际英语的习惯用法。今年交际英语试题可能涉及到一些新的语言现象,值得考生注意。该项试题选项的干扰项设计将更趋灵活,内容更侧重考查考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在特定语境中运用英语的能力。 完型填空题:该题旨在有空缺的短文中考查学生的阅读、逻辑推断和词语辨析等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是全卷难度较大的部分。今年的完型填空题将会与去年难度相当,可能是一篇故事情节相对完整的记叙文或夹叙夹议、逻辑性强、富有教育意义的论说文,内容较贴近中学生的实际生活。 阅读理解:注重考查学生理解语篇主旨大意、事实细节,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今年的“考纲”对该部分内容要求更具体,要求考生读懂有关日常生活话题的简短文字材料,如公告、说明、广告以及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话题的简短文章。今年阅读理解试题中深层次题的数量可能会增加,但词汇量不会超出“考纲”范围。今年新增的主观填空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认知分析能力、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文章应属中等难度,简短易懂,脉络清晰。2007年该大题部分短文的字数有可能增加。文章将会包括重要新闻、广告、科普及富有教育启迪作用题材的文章等。 短文改错:预计今年该题难度会略高于去年,重点考查学生的基本语言知识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短文多以简短的记叙文、书信等形式出现,错误大多是中学生平时书面表达中经常出现的错误。主要包括:动词时态和语态的错误,主谓一致的错用,名词单复数形式的错误,形容词和副词的混用,连词、冠词的误用及代词指代不一致等。 写作:该部分一方面考查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和语篇组织知识。同时也要重视语言的准确性和书写的规范性以及卷面的整洁美观,适当使用较复杂句子结构和较高级词汇。2007年应注意议论文和图表式说明文写作练习,试题将突出时代特色,能较好地体现和反映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和运用能力。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