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2007高考作文不限文体 考生仍要有文体意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5日 16:08   海峡都市报

  近日,备受考生关注的《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出台,其中的一大变化是:今年高考将不再限制作文的文体。在写作能力“综述”中,“常见应用文”修订为“常见体裁的文章”,可选择体裁的外延扩展了,表明除了书信等应用文,对戏剧、诗歌等文学作品的体裁也予以认可。这对于在文学写作上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无疑是个利好消息,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个性。

  不限文体更能彰显学生才智

  教育部的这项改革将在今年我省的自主命题试卷中有所体现

  对于此次的“开禁”,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孙绍振教授认为,长期以来高考作文命题陷入一种误区:将诗歌、戏剧等体裁视为另类。为什么是“另类”?因为写的人少,评价没有一个标准、没有可比性,诗歌容易带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观点,戏剧更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卷的困难造成了回避此类体裁。

  现在关于高考作文的体裁的变革看似小变动,但其中却说明了命题的指导思想转变,不再是为了改卷方便,而是更便于不同个性不同特长不同才智的考生自由地表现,也反映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开禁”也将带来语文教学的更加活跃与多元。

  据孙教授判断,教育部的这项改革必将在今年我省的自主命题的试卷中有所体现和调整。我省在高考改革方面一直走得比较前,通过教育部慎重公布,有了这个明确的指导思想以后,将更加坚定教育者的信心,不仅仅是在体裁方面,在其他方面也将遵循这种精神———开放,尽可能让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自由表达情思、彰显才智,让他们把最高限度的竞争力显示出来,而不是为了改卷方便把人才扼杀。

  诗歌、戏剧在高考中开禁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批改怎么跟上,怎么改进?孙教授认为,方法无非是多几个人来讨论、研究、评价,虽然仁者见仁,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好的诗歌人们凭着直觉就能够看出,特别对于有才智的中学教师和大学的教师,构思智慧、独具一格的很容易就能判断出来。

  文体不限对我省考生冲击不大

  曾有诗歌获优卷。写诗歌仍是一种冒险,好的作品容易跳出来,但平庸的作品一样没法得高分

  记者了解到,考纲对今年高考作文的要求是“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的文章”,往年考纲里“除诗歌以外”的限制性字眼没有出现。这意味着,今年高考作文将不限文体,除传统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外,总结、调查、报告、合同、通知、启事等应用文和散文、小说等文体也是符合要求的。

  不限文体,对考生将意味着什么呢?福建师大附中语文高级教师薛章辉老师认为,文体不限的新要求对我省考生的冲击不会太大。因为,自话题作文成为高考作文主要命题形式后,我省语文老师在评阅高考试卷中,一直都在执行着“文体不限”的要求。而且曾经有考生以诗歌、戏剧等文体出现的高考作文得过高分。例如2001年以“诚信”为题的话题作文,一篇名为《诚信吴门》的诗歌就获得优卷。

  忠信桥

  信义里

  诚信坊……

  收笔处,不觉积习又起,以一首诗来抒我心志:

  疏影不悔柳头风,

  先贤诚信本相同。

  欲借此言呈观众,

  孰料笔底波澜重!

  孙教授说,几年来,我省的改卷者对诗歌等试卷还是以包容的心态对之。但高考作文写诗歌是一种冒险。李白的诗就四行,为什么他写得就特别好,别人就比不过。诗歌需要心灵智慧,要有灵感,有才华气质,才能够判高分,好的作品容易跳出来,但平庸的作品一样没法得高分。

  写自己最熟悉擅长的文体

  考生仍要有文体意识,一旦选择了某种文体,就要具有此种文体的特点,不要写“四不像”作文

  面对变化,考生该如何备考呢?一些经验丰富的中学语文老师们认为,今年高考作文不限文体,并不等于不要文体。考生仍要有文体意识,选择适合作文题目且自己擅长的文体写,不要一味求新。

  薛老师认为,虽然诗歌摒除了对作文字数的限制,是以行数计算,但真正能够在高考临场写出好的诗歌,还要符合音韵和节奏的美感,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并不容易。如果学生平时的功底不扎实,在考场上灵机一动要写诗歌,无异于在高空走钢丝。所以建议考生在临考时还是写自己熟悉擅长的文体,不要一味求新,选择最能表达自己生活积累、掌握材料最丰富的文体,做到扬长避短。

  今年《考纲》在写作的“丰富”一项中,多了“论据充实”四个字,这主要是针对议论文而言的。虽然“论据充实”是写作议论文的必备素质,但今年进一步加以明确,体现了对议论文写作的规范要求。提醒考生在考试时一旦选择了某种文体,就要具有此种文体的特点,不能写“非驴非马”“四不像”的作文。一定要结合作文要求,设计、选择文体,不能为了形式而形式。在现阶段复习时更要注重语文素养的积淀,保持语言规范,字迹、卷面整洁。

  □编后

  “解禁”后,许多问题需解决

  首先是考题放开的度应该如何把握?如果高考作文只设一个考题,那就必须减少对话题的限制,才能适合那么多的文体。特别是像诗歌这样的文体,限制太多是没法考的。而对于合同、启事等应用问题,由于具有较规范的格式,很容易沦为套格式,难以考出学生的思考、表达等能力,也难以反映学生的文学素养。倘若写什么都可以,又会造成考生在考前押一两个题目,并为此专门准备材料、范文,甚至可以直接背出一篇文章,抄袭下来。

  其次是面对如此多的文体,判卷能否做到客观公正?判卷教师是否有足够的判断力?这点在诗歌文体上体现得最明显。事实上,不具有评析诗歌能力的老师很多,而且诗歌的个人色彩很强,对于同样的诗歌,每个人会有差异极大的判断。此时该如何断定学生的能力,这些都是比较困难的问题。(本报记者:叶琦 宋晖)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4,200,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