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艺术类考生毕业后与“艺术梦”无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6日 11:48  重庆青年报

  今年艺考热的温度没有像以前那样持续升温,九龙坡一黄姓家长给我们的理由颇具有代表性,他说:“为了孩子,砸锅卖铁也会让他们上艺术类学校,但是如果孩子不是那块料,花了大量金钱读艺术类学校,毕业出来后却不是那么回事,仍然从事普通工作。当投入与得到不成比例,或者这个比例悬殊太大时,家长和考生肯定会理性地思考,这个艺术类的考试是不是人人都读得起的?”

  根据黄先生提供的信息,我们联系上了他的侄女黄玲(化名)。

  艺考·个案

  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人物:半年换了两份工作的艺术类毕业生

  费用:大学四年花费8万多元

  2002年,黄玲以美术特长考入某高校艺术学院,学习环境艺术设计。2006年9月毕业,现在在一家私人设计公司从事礼仪方面的工作,与她的专业无关。每月拿着800多元的薪水,与当初公司承诺的2000元相差甚远。这使得黄玲又动了辞职的念头。这已经是她毕业半年多换的第2份工作,这两份工作没有一份与她所学专业相关。

  4年前,为了增加自己跨入大学的机会,黄玲选择了走特长——美术。4年中,因为专业缘故,黄玲的花费较多,除了每年要交6000元的学费,再加上购买一些美术用品、作业用的材料、生活费等,平均算下来,她大学一年的费用在2万多元。

  找工作的时候,黄玲才发现理想与现实相差甚远:凭自己的专业根本不可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黄玲告诉记者,班里一共100名学生,就业的有13个,考研走了4个,其他的都在“漂”着。说到当初的投资和现在的回报,黄玲说:“麻木了,现在艺术类学生毕业都这样。这也就是美术类学生社会需要还比较不错,要是声乐、乐器一类,就业基本在个位数。”

  黄玲的父亲是一位老师,他笑着说自己的女儿就是个“提款机”,当初选这个专业只是为了孩子考大学容易,没考虑到就业。他建议家长们给孩子选专业时一定要慎重,别太盲目,也千万别跟风。如果孩子真的是那块料倒可以试试。

  艺考·现象

  半路出家把考大学当做撞运气

  前几年,为了能考上大学,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半路出家成为艺术类考生,企图通过短时间的速成学习,让自己顺利拿到一张通往大学的“绿卡”——专业成绩合格证。针对这类学生的教育,成了纯粹的应试教育:考什么,学什么!他们往往学的是一些有效应付专业课考试的技巧。

  采访中,原本一心想让孩子考艺术生的考生家长张先生意识到了这些半路出家的艺术类考生,其专业课考试成绩并不扎实,靠着运气不能真的成为高考的幸运儿,于是决定让成绩不是很好的孩子参加今年高职院校的单招,“走正规高考路稳当些!”

   一位多年带着考生参加考试的美术老师透露了底细,对于名牌高校来说,这种“碰运气”的几率几乎是零。而在一些招生量较大的院校考场上,一些根本没有美术基础的考生突击了几个月,或许能拿到专业考试合格证。可这样的考生一旦进了大学校门就露馅儿了,跟不上学校课程进度,慢慢地就会产生厌学心理,有的学生开始逃课,有的则沉溺于网吧,试图在虚拟世界找到自己的自信心。

   对于半路出家的艺术类考生来说,“撞运气”的想法是行不通的。正是因为这样的一部分原因,今年的艺术考试热也不再持续升温了。

  艺考·对策

  招生政策调整引导艺考大军

  据了解,考生把

艺术高考当捷径、中学为提高升学率开办艺考班、院校盲目扩招就业形势堪忧等伴随艺术高考热出现的种种问题,引起了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教育部连续几年调整艺术院校招生政策,2004年提高跨省招生文化课成绩,2006年停止艺术类专业招收免试生工作,数学统考成绩在录取时计入总分,2007年鼓励省级招办组织艺术类专业统一测试,专业安排分省计划。新的政策出台以后,艺术类高考的一些怪现象会得到逐步改善。

  一高校老师认为,艺术招考过程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扭在一起,如何解决仍需进一步探索。文化课

分数线的设定,可以为招生设置一定的门槛,而艺术这样讲求个性的领域,统考是否合适还值得商榷。

  对于艺术类考生来说,提高文化素质的考查力度是必须的,但是不能一厢情愿地认为对他们有帮助。这位老师认为,当务之急是设计一套针对艺术考生比较实用的考试题,包括乐理基本功、艺术史等相关内容,务求有一定的区分度和包括必须的提升文化专业素质的相关内容,这个东西首先需要有人来做。(记者:熊黎)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0,100,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