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解读07年北京高考文综说明:局部内容调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0日 21:28  新浪考试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考试说明》3月19日起陆续发布,作为2007年高考北京卷的命题依据和考生复习备考的重要参考,今年的《考试说明》有哪些变化?新浪考试频道特别邀请到北京新干线学校各学科高考名师于2007年3月19日--3月21日(周一至周三)每晚19:00--20:30做客新浪嘉宾聊天室,权威解读07考试说明并指导各科备考,欢迎大家积极参与。以下为文科综合(历史/地理/政治)的解读实录:

名师解读07年北京高考文综说明:局部内容调整
(左起)新干线学校地理名师金英民与历史名师张桂芬做客新浪权威解读北京高考文科综合考试说明

  主持人:各位新浪网友,大家晚上好!欢迎大家光临我们今天的新浪嘉宾聊天室,我是娄雷,在昨天的时候我们和大家共同关注了语文和数学、英语科2007年北京高考的《考试说明》的解读,今天的聊天当中我们将会和大家关注文科综合,历史、地理和政治。

  2007年北京高考文综历史解读:局部调整

  我们下面进行的是第一科历史学科的。谈起历史我想很多人都会觉得它的横向复习和纵向复习对于我们大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个时候历史学科能否提高一个好成绩,或者你能否取得大幅度的提高,这个阶段我想也是最关键的,今天我们请到的专家名师来到的嘉宾演播室和我们大家共同来交流这个话题,先请嘉宾和大家打个招呼。

名师解读07年北京高考文综说明:局部内容调整
新干线学校历史名师张桂芬做客新浪谈考试变化及指导备考

  >>>点击查看2007年北京高考说明历史科解读视频

  张桂芬:新浪的网友们,大家好!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互动交流,我愿意竭诚为大家服务,希望在短短的30分钟内对你有所帮助。

  主持人:张老师我想广大的同学都已经拿到了《考试说明》,我们一直以来都说《考试说明》是大家复习的指航标,大家针对《考试说明》进行复习,您能不能先在聊天开始之前先点评一下《考试说明》,试题难度是变难了还是变简单了,我们的考察点是变多了还是变少了?

  张桂芬:很高兴。我手里拿的是《2007年的北京卷的考试说明》,文科的,可能同学们拿到手还得一两天,是变难了还是变容易了,我们通过《考纲》的知识点的一些变化我们看一下。拿到北京卷的《考试说明》之后,逐一的把它和2006年的《考试说明》进行对照,我们会发现。它体现了总体稳定,局部调整,稳中求进这么一个原则。

  总体看每多太大的变化,有变化的最大的变化就是它的《考试说明》的最后一部分,增加了一个参考样题,过去的《考纲》上没有这部分内容,这个参考样题,后边都附有样题的答案,说明和当年实际考测题的难度,这个是一个新的亮点值得我们研究。

  还有它在知识范围这一块,调整变化有三种情况,第一个调整变化就是删了11个知识点,删的这部分咱们姑且你知道删了,今年《考纲》说没有,姑且不论,第二种情况就是它改了三个知识点,改动举个例子说,比如说隋唐的第三个考点科举制的创立和晚上,现在改成了科举制,就是它对考点的阐释语言更简洁,脉络更清晰,更线条化。

  第三个内容就是增加,2007年北京卷的《考试说明》,历史科目增加了一个内容,就是中国近现代史下册书,国共十年对峙的第二节,增加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内容,由此可见,知识难度没有正确,反而降低了,正是像北京考试院,制定《考试说明》的负责人他们说的原则一样,就是今年的《考试说明》更加贴近北京地区的教育教学实践。更加贴近考生。

  《考试说明》的变化可以看出来,知识难度降低,但是综合能力的考试,能力的要求丝毫没有降低,这是我们对《考试说明》应该关注的地方。

  历史备考第一步需要认真研读考纲

  主持人:如果说在做其他科目的时候应该多注意一些理论,我想在做历史的时候要更多地去关注它和历史的关联,无论你在作题的时候,脑海当中都应该呈现的是,历史真正的所要说明的一些问题,我想很多网友在做题的时候都有很多的困惑。

  网友:特别想知道的是,在这个时候历史多作题是不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下面的时间希望您给我们大家讲一讲,您给我们广大同学们有怎样的建议,在这样的阶段当中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历史学科的复习呢?

  张桂芬:好,过去考试大纲没下来的时候,复习在老师的带领之下,老师肯定凭着他的经验,用的是这种套路,是经验型的,现在考试大纲已经下来了,我想所有参加2007年考试的广大考生,都应该非常认真地研读一下《考纲》,这是第一步要做的,《考纲》是命题的直接依据,是我们备考的重要参考,这是要做的第一个事情。《考纲》下来了,按照《考纲》列举出来的知识点一一地和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行对照。起码避免你少走弯路,比如说那11个删了的点就不用再做无用功了,这是第一步必须要做的。

  第二个,我想所有的考试都离不开基础知识,都离不开记忆的问题,那么咱们还是要重视基础知识扎扎实实地过好基础关,高考备考无非三个任务,第一个任务狠抓基础知识,形成你的知识结构;第二个任务就是深入理解问题,对一些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术语,学科的语言,要准确地理解到位,它的内涵,它的外延;第三,你理解没理解,你记住没记住最后体现在哪儿呢?提高应试能力,你最后参加了国家选拔人才考试,你面对的是一张试卷,笔答试卷,确实要作题,但是要不要大量作题,我想同学们在进行第一轮复习的时候每个阶段都有练习,如果那时候量已经很大了,这时候就没有必要再大量作题了,但是要切忌一种现象,咱们很多同学,往往有时候作题的时候只做简单的,只做单项选择题,高考的文综,历史的这一部分是有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单项选择题,一部分是非选择题,主观题,总是不做这种主观题,那么你的应试能力在这一块你的思维就有一个缺陷,高考就不可能取得高分。

  那你要想有所突破,第二个阶段结合综合复习,专题训练就要达到一定的作题量。老师们总爱说一句话,知识是背出来的,能力是练出来的,历史高考没有巧,全考念书年得好,基础知识这一块必须要记,全面系统、准确、扎实、能列的提纲就必须要列,所以我想这个问题的解决应该针对自己的情况,明确自己现在薄弱在什么地方,你是基础知识薄弱,你的知识网络构架不到位,你大量的精力应该针对这一方面,如果你应试能力,我作题的时候我觉得我基础知识差不多,可是我分总上不来,没有突破,那我就要考虑通过作题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

  主持人:其实我个人觉得在高考的九科当中,再也没有一科像历史这样对课文有依赖感,我觉得历史科是最忠于课本的,无论哪道题的答案都能在历史课本当中都能找到,所以大家应该对这个课本应该更加细的研读。

  我记得当年我高考的时候对这些课本非常非常认真地阅读,所以做历史题的时候知道考的是哪个知识点,而且是在课本上的某一部分,所以作题的时候你就会游刃有余,对于广大同学们在备考的阶段,这个课本的使用您有没有自己的看法呢?

  张桂芬:娄雷看来历史学习还是很棒,很有经验,很有想法,像娄雷这个做法就是很值得提倡。老师复习到现在特别是在高考之前,特别强调要同学们要回归教材,那么回归教材,回归课本回归什么?我想第一个,教材所列举的知识点它具体的迅速按照历史三要素:原因、经过、结果的这个知识,你要掌握,回归教材。

  历史学习和别的学科不太一样的地方,备考的考生觉得难度比较大的地方就在于它量大,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五本书,70多万字,1300多个知识点,确实是量太大了,占用大量的时间精力热情,现在的回归教材,我想同学们可以考虑在这个地方去琢磨一下,就是每一个历史的论点,论断,都考虑在教材上去找它相应的知识依托,史实,每一个论断都回归教材,去找史实的依托,这也是一种回归。

  那么在这个基础之上,按照考试说明构建自己的历史学的知识体系。

  主持人:我想所有的考生在这里提醒大家一句,一定要把刚才老师所讲的话认真考虑一下,我们作题的时候真的要回归知识点,就像您刚刚所说的,历史学科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考试的时候更多是考察某某事件的原因是什么,所以我们大家每次复习的时候,在作题的时候,都一定要举一反三,无论是你是以时间和事件为线索,我想历史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网友:老师,您好,我的记忆力很好,知识也记得很清楚,为什么历史总是考不高分?

  张桂芬:这涉及两个问题,记住了孤立的记住了,作题的应试能力没有相应的提升起来,那么你作题你练得不够,刚才张老师说,知识背出来的,能力是练出来的,你相应的作题量是不是达到了要求,这是一个。下一步的考虑就是通过作题提升自己的应试能力。

  我想还有一个问题,历史的知识你认为你掌握得不错,作题分你上不来,是不还存在一个审题,对题目设计的那种新的情境,对题目中间的关键词的理解不到位,也就是说你语文的这种水平,可能是历史学科外的问题,不是历史学科本身的问题,从两个方面看,一个是作题的量不够,另外你要相应地考虑对文字的那种领悟解析能力是不是还需要锤炼,考虑一下这个问题。

  当然了书读百遍,起意自现,练的多了自然而然地也就巧了,也就熟了,练是必须的,必要的。

  主持人:我觉得您刚才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大家作题的时候也要找到其中的规律,我觉得很多网友也是问了一个问题,在做历史题的时候总是会见到一些相似的题,可是答案却总是不一样,我觉得刚才您给大家指出了原因所在,就是你没把最重要的一点理解到,可能题目的样子是一样的,但是考察的侧重是不一样的。

  网友:我历史书看过了很多遍了,但是我就记不住,每次作题的时候总是模棱两可,我想问问老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张桂芬:这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所有历史备考,在历史这个学科上都有这个问题,知识说到底就是一个记忆,谁有学问,谁没有学问,谁知识多,谁知识少,那我看他记忆的问题,按照记忆曲线就是会遗忘,反复地记忆全方位地正反侧多个角度地不断地点击同一个知识点就记住了,通过作题,通过反复地看,没有什么巧,没有什么更好的其他的办法,不过我想现在同学们就比较清晰了,按照考试大纲,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看,可能笔头过一遍的时间没有,那么复述,中国古代史的春秋战事哪几件事,根据原知识结构列知识提纲,在宏观把握的基础之上,微观的知识,按照原因经过结果,三要素再去重新认识它,我想在很短的时间内没有更好的办法就是列知识提纲这种方式可能会有些好处。

  主持人:在众多的历史考察点当中,我觉得像清朝和明国的一些考察往往是我们的重点,而且很多人都会把这方面当做自己的重点去复习,但是每次在作题的时候,总是会想当然写自己的答案,没想到与历史事件不符,我想这是我们很多同学都会出现的缺点,在答题的时候想当然的去做,对于历史学科,您觉得我们如何才能真正地回到历史本来的面目,答题的时候确实是有历史依据呢?

  张桂芬:对于考生来说,你的阅历有限,你的思维水平有限,你总结、归纳、认识肯定不如历史学家,那些专家,那么教材上的原始风貌的这种学术性的语言就是最准确的,答题的时候,尽可能用这种学术语言回答问题,确实我们遇到好多学生想当然,家长礼短什么话都搬到试卷上来,这是很不规范的,我们在高考阅卷的时候也发现,要么通过大文字量去涵盖采分点,让老师找去吧,其实这种情况对考生非常不利,不利在于什么,高考文综的试卷3500个字左右,从头到尾阅读下来将近半个小时,你某一道题你比较熟悉,你准备的比较好,你用大文字量去答它,你研究一下它的高考参考答案,你会发现,你用100多个字,可标准答案是10来个字,概括性非常强,你用这种大文字量你这道题可能得上分了,但是高考的时间是有限的,每一道题设计的10分钟到15分钟完不成,后按会做的题你都答不了了,这是一个大忌讳。

  所以我们在训练学生应试能力这一块,主张学生做历史题的时候有这么一个原则,就是话要短,高度概括,用学术性的语言,最简约的文字,最关键的词,什么叫知识,知识就一个名词,历史名词去回答,话要短,点要全,正反侧多角度,中国古代史,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思想文化,点要全,面要宽,这是一个原则。

  第二个原则就是答案要呈序号化,把你的答案显示你那个思维的层次,文字表述的层次非常清晰,序号化,圈1、圈2,段落化,一问一答,序号化,段落化。我再看一下还有什么?

  主持人:看来我们还是要挺追求演进的,不能答好两点就可以了,实际上还是在历史方面应该精益求精。

  张桂芬:准确,关键词的运用。还有一个叫要点化,要点化还是简约微言大义。

  主持人:我想我们同学们不能用长篇幅去求分数,应该以短小精悍,很多网友有这样一个问题,历史是不是男生比较有优势,我们班男生大多数历史都比较好,我就是政治比历史好,是不是存在这个问题?

  有很多人觉得,如果考记忆力的话女生的记忆力要比男生好,她提出这种相反的观点,您觉得男生女生有这样的区别吗?

  张桂芬:其实男生可能对战争类的事情比较感兴趣,一讲一战二战,一讲中途岛战役,他们特别感兴趣,可能是这些问题上男孩子更浓一些,但是我不觉得男孩子学历史有太多的优势,反而女孩子她们在历史高考没有巧,全考念书念得好,念书念得高这个前提下女孩子优势高向一下。

  主持人: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有考历史高分得可能性。刚才我听到您在聊天当中,给我们大家谈到了答题的时候要注意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各个方面的,您就说出了历史学分的一个特点,无论是在秦朝的时候还是近代的时候所有的历史事件都有原因和背景,刚才其实说完了以时间为主线,下面我们就是以空间为主线,您给我们大家带来一些建议,复习历史事件的时候,我们大家是不是要做一些表格,我很多状元聊天,他们做了非常大的表格,纵轴就是事件,横轴就是历史。我觉得其实这种学习方法是很巧的,把握住了历史事件的共同点,只需记不同点就能够把题做好。

  张桂芬:说得好,这其实涉及到一个什么问题,我们最终参加考试是不可能带着五本书,70多万字进考场的,我们通过这么长时间的备考,进考场的时候带的是知识结构,看到试卷,相应的问题之后临时排列组合,用已有的知识结构跟它对接,这个知识结构是历史学习最后必然要形成的一个东西,形不成的话,高考就不能成功。

  怎么样建立这种结构,最纵向的就是我们现行教材的24个阶段,中国古代史的六个,先秦、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宋元明清,中国近代史的6个,中国现代史的4个阶段,古代史的7个阶段,24个阶段,纵向的是阶段,掌握它的阶段特征,从中去把握2007《考试说明》依然强调中国古代史的文明演进的特点,中国近代史前期的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国近代史后期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新中国建立。中国现代史的中国共产党探索加强社会主义的道路问题,还有世界史,世界近代史的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世界现代史的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曲折前进,曲折发展,以及国际关系的三大体系,两次大战,什么科技文化等等这些能够纵向24个阶段。

  然后横向的每一个阶段都去注意它,政治上主要的有哪些事,经济上最主要的特点、特征是什么,思想文化,对中国叫做外交,对世界就是国际关系,这些方面最主干的内容,这样自然而然地纵向的阶段,横向的政治经济就自然就建树起来了。

  主持人:张老师我想大家在复习的时候,都会有一道题特别为难,就是那种填图题,看这个图片想发生了怎样的历史事件。正好历史这方面可以跟地理结合起来,图表题,我们准备图表题的时候您有什么样建议?

  张桂芬:2007年北京卷的《考试说明》,新增加的参考样题,就是两幅图,春秋战国两幅图,提醒我们文综考试的主观性试题,它涉及新情境的材料、方式,第一要继续保持那种图表文字这样的材料,它还可能有更多的创新,这方面的因素可能还要更多。

  确确实实我们在做这种图表题的时候要注意训练自己,那就是空间,历史事件的不可逆性,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我们复习的时候要注意书上相应的这样的图,其实他采用的图全都是书上的图,对它的新意增强历史的时空感,方位感,那么在这方面就是现在离高考还有78天。这类主观性试题作题的时候,我想大家特别要注意,从图中去提取有效信息来解答问题,特别是注意它图中的,新春秋战国,战国这个图,战国的诸侯争霸,不仅仅是七国的位置,它发生的战争,它周边的少数民族,从这个图上你看秦国就可以分析出来,秦国它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它实现统一,它其实是西方一个小国,但是它的背后没有后顾之忧,它的疆域之内没有黄河之骇,注意读图的时候这些信息,正有利于做这类题能力的提高。

  主持人:在最后这个阶段,您有没有跟我们大家盯住几句的。这个阶段是非常重要的。

  张桂芬:毛泽东有一句话特别经典,我对考生反复地经常用这句话共勉,那就是最后的胜利往往存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备考到了现在这个阶段,对老师和学生都是一个考验,心态的考验,不仅仅是智力的考验,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按照《考试说明》踏实具体地过好每一天。最后的胜利存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相信坚持到底你一定会有所收获,有所得。预祝大家实现自己的理想,开创自己美好的未来。

  主持人:谢谢张老师,在我们高考的时候,考是大家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不过在五千年的历史当中,事件也是呈立体式发展的,我想大家复习历史学科的时候一定要横向纵向复习,其实刚才在我的访谈当中跟大家说了,在高考的九门课当中,再也没有一门课比历史更加忠于课本了,所以提醒大家在复习历史科的时候一定要回归课本,在课本上找到每一个知识点,认真梳理形成自己的体系,形成了知识网,相信答题的时候就不会犯愁的。

  感谢大家光临我们的嘉宾聊天室,在稍候的时间内我们将会为大家继续点评,不要走开,马上回来。

 [1] [2] [3] [下一页]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560,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