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时评:重点师范大学免费就读并非上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1日 10:43   燕赵都市报

  200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将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就读,把优秀学生吸引到师范院校,进入中小学教师队伍,在农村服务至少三年。

  显然,这一政策主要是针对欠发达地区中小学师资问题而出的。对此,各方面好评如潮。但笔者以为,免费政策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达到决策者以及支持者的预期,并不容乐观,理由至少有六点———

  其一,从毕业生数量上看,覆盖面太低。6所重点师范大学毕业生对于广大的农村地区所需的高素质教师无疑是杯水车薪。解决欠发达地区师资问题的主力军,并非6所教育部直属重点师范大学,而恰恰是其余200所省属师范高校。

  其二,从6所重点师范大学毕业生就业去向看,很难到欠发达地区中小学之类的“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本身就是重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地域、单位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当中属于中上水平,在有

助学贷款可以选择的情况下,离开城市和发达地区到偏远地区长期任教,吸引力仍显不足。

  其三,违约监督成本高。上世纪80年代政府对师范类毕业生就业限制也很严格。然而,很多师范毕业生照样想尽办法,甚至“工资、档案、人事关系”三不要,离开教育行业,到发达地区另谋高就。简言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监督毕业生履行协议的效率与实际效果都很低。

  其四,容易诱发师范类高校内部矛盾。只免除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学生学费,地方师范类高校及其毕业生作为欠发达地区中小学师资来源主力军出现不满情绪实属合情合理。

  其五,免费政策实际上是以默认当前大学学费过高、一般民众难以承受之事实为前提的。那么,享受免费政策的毕业生相当一部分自然不是出于对教师职业的认同,而是在无力承受高额大学学费之下的无奈选择。如此心态即使从教,其效果与政策设计者、支持者们的初衷势必相去甚远。

  其六,教师来源多元化、开放化,是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我国非师范生成为教师主体的趋势不可避免,单独设置师范教育的必要性将逐渐降低,免费政策与此大趋势相背。

  凡此种种讨论,无非表明免费政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欠发达地区中小学师资问题。那么,是否有更好的政策设计?笔者以为,必须物质、精神两手抓,具体措施有二:

  其一,中小学工资省级机关统筹、直发。建议由省级财政直接向教师个人账户发放,避免地方政府截留、克扣,这一政策从技术上说并非难事。

  其二,改革中小学校长任免制度,确保教师主体地位。

  要全面、普遍的提高我国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待遇,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因此,除了待遇问题,还应该有其余思路。

  当前我国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种种问题,除了待遇问题之外,教师办学主体地位严重受制于行政权力,是和待遇问题一样、甚至比待遇问题更主要的一大原因。实际上,公立高校当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也是同样道理。

  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各级领导必须确立依靠广大教职工特别是教师办好学校的思想。但是,在中小学普遍推行校长责任制、校长由教育行政部门任命、教师竞聘上岗的现有体制之下,中小学教师地位相当被动,办学主体地位无从谈起。对此,笔者建议实行中小学校长由全体教职工选举、上级教育部门任命和罢免的人事制度改革,才能够真正保障教师在学校事务当中的主体地位,以精神激励来适当弥补物质激励的不足,推动欠发达地区中小学师资建设工作的良性发展,真正吸引优秀人才持续不断进入欠发达地区中小学师资队伍。(记者:王凌峰)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45,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