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评:“股票”的知识一定要进入高考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2日 10:10  中国青年报

  作者:吴龙贵

  今年北京高考考试说明日前正式露脸。专家分析,相比去年高考说明,今年高考考查内容“稳中有变”,部分学科适当调整难度系数。考试内容更加侧重对考生实际能力的测查以及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如“文综”的政治学科增加“信用工具”和“股票”等内容。(《北京晨报》3月20日)

  从本质上来说,当然谁都希望高考尽可能地全面考核学生的素质,因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对高考内容作出一定程度的改革是必要的。但是很显然,这种改革应当是谨慎的,而不能太过随意,无原则,甚至沦为对热点的盲目跟风——比如,“股票”等内容进高考,笔者认为就是一种轻率之举。

  高考内容改革,首要的原则就是普适性。顾名思义,普适性即普遍适用性,高考内容应当要让绝大多数考生感到合理,并且能够较好地适应,而不能出于其他方面的考虑,刻意求新求异,或者只迎合了一部分人的需求。

  这是由高考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一方面,在现有的“一考定终身”的应试教育体制下,高考内容哪怕只是有一点微小的变化,也会对千千万万的考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也会受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高度关注。

  另一方面,高考毕竟只是一种面向普通大众的升学考试,而不是选拔特殊人才的残酷淘汰赛,只要能达到考出合格大学生的目的即可,不必提出过高的要求,无须面面俱到,十项全能。

  不可否认,

股票已经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与我们的生活发生着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因此,了解一些相关知识,培养一下实际应用能力,不能不说是一件有益的事情。但是,真正从事这项职业,必须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只是极少数,仅仅为了这极少数,而把“股票”内容放进万众瞩目的高考之中,显然是不合适甚至不公平的。按照这样的逻辑,能够进入高考的热点又何止股票?倘若如此,高考岂不成了包罗万象的“杂物筐”?

  事实上,“股票”进不进高考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在背后所传递出的某种家长式作风。

  我们必须警惕:教育主管部门在作出此项决策的程序上,是不是太过随性和不够审慎?是否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和风险考量?态度上是否过于主观和武断?更重要的是,别到了最后,告诉我们,这仅仅是一项高考改革试验——拿千千万万个考生的未来和前途作为试验品,“试错”成本未免太高了吧。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951,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