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作文资料:中国传说神话故事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4日 04:11  新浪考试

  【素材展示10】

  相传,太阳神炎帝的小女儿去东海边游玩,不料掉进大海淹死了。她死后,灵魂化作一只小鸟,叫做“精卫”,花头、白嘴、红足,长得活泼可爱。她被悲恨无情的海涛毁灭了自己,又想到别人也可能会被夺走年轻的生命,因此不断地从西山衔来一条条小树枝、一颗颗小石头,丢进海里,想要把大海填平。她无休止地往来飞翔与西山和东海之间。

  【适用话题】

  “精卫填海”是古人颂扬善良愿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的神话故事。

  【素材点拨】

   精卫锲而不舍的精神,善良的愿望,宏伟的志向,受到人们的尊敬。晋代诗人陶渊明在诗中写道:“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热烈赞扬精卫小鸟敢于向大海抗争的悲壮战斗精神。后世人们也常常以“精卫填海”比喻志士仁人所从事的艰巨卓绝的事业。这个素材可以作为故事新编的形式运用于全文,表现勇敢、执著的精神:也可以作为文章的论据和众多的材料一起用排比的句式赞颂仁人志士的不屈不挠。

  【素材展示11】

  《山海经•海外西经》:“刑天至此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干,盾牌(风神盾);戚,大斧。刑天为炎帝近臣,自炎帝败于阪泉,刑天一直伴随左右,居于南方。但刑天不甘心失败,他一人手执利斧和盾牌,直杀上中央天帝的宫门之前。黄帝亲自披褂出战,双方杀得天昏地暗。刑天终于不敌,被黄帝斩下了头颅。黄帝把它的头颅埋在常羊山里。没了头颅的刑天却突然再次站起,把胸前的两个乳头当作一双眼睛,把肚脐当作嘴巴,左手握盾,右手持斧,向着天空猛劈狠砍,战斗不止。

  【适用话题】

  勇敢,永不妥协、勇于反抗。

  【素材点拨】

  东晋诗人陶除陶渊读到此,深受感动,做诗感叹:“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 刑天,象征着一种精神:永不妥协!这个素材和上面的精卫填海一样都可以作为故事新编的形式用在全文中,化古为今,古为今用;可以用枯骨生肉的办法扩充故事,直接用刑天的故事表现一种猛志常在的精神;也可以作为论据,用刑天来象征永不妥协的、勇于反抗的精神。勇于反抗,永不妥协的例子还有:沉香救母、共工怒触不周山等。

  【素材展示12】

  据西 神农氏,上古时传说中的炎帝,农业、医药发明人。早在5 000多年前,炎帝神农氏“耕耘植五谷,训禽兽,尝百草,疗民疾”开创了灿烂的华夏文明。神话中说他是牛头人身。汉代《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民间流传着神农尝百草的传说:神农有一个水晶般透明的肚子,吃下什么东西,人们都可以从他的胃肠里看得清清楚楚。那时候的人,吃东西都是生吞活剥的,因此经常闹病。神农为了解除人们的疾苦,就把看到的植物都尝试一遍,看看这些植物在肚子里的变化,判断哪些无毒哪些有毒。当他尝到一种开白花的常绿树嫩叶时,就在肚子里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到处流动洗涤,好似在肚子里检查什么,于是他就把这种绿叶称为“查”。以后人们又把“查”叫成“茶”。神农长年累月地跋山涉水,尝试百草,每天都得中毒几次,全靠茶来解救。但是最后一次,神农来不及吃茶叶,还是被毒草毒死了。据说,那时候他见到一种开着黄色小花的小草,那花萼在一张一合地动着,他感到好奇,就把叶子放在嘴里慢慢咀嚼。一会儿,他感到肚子很难受,还没来得及吃茶叶,肚肠就一节一节地断开了,原来是中了断肠草的毒。后人为了纪念农业和医学发明者的功绩,就世代传颂着这样一个神农尝百草的故事。而尊神农氏为“药王菩萨”,永远的纪念他。

  【适用话题】

  无私奉献,急人民所急,造福人间

  【素材点拨】

  神农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鼻祖,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牺牲自己拯救人民的精神直到现在仍然有他积极的意义。用他来赞扬当今社会的好公仆是很好的例子,而用他的精神来反衬现在社会上一些丑恶的例子也是很好的参照物,比如反衬医院变味的“救死扶伤”、政府一些官员的中饱私囊等,最主要的是立意要高,观点要正确而鲜明。类似的故事还有:燧人氏击石取火、伏羲教人打鱼、后羿射日等。

  【素材展示13】

  《吕氏春秋•本味》:“伯牙抚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碎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这段故事是说:春秋时,伯牙擅弹古琴,只是恨无知音。有次伯牙乘船外出,时值中秋之夜,偶遇一樵夫钟子期。伯牙每弹一曲,子期都能讲出乐曲的内容和演奏时的感情。两人在船上互诉衷肠,结拜为兄弟。并约定一年以后在此相会。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前来弹奏,岸上却不见钟子期的影子。后知钟子期已离开人世。死前他让人把他葬在岸边,好让他的灵魂依约到此相会。伯牙来到坟前,边哭边弹,看热闹者却拍手大笑,伯牙爷天长叹:“子期不在,谁是知音?”遂将古琴摔碎。这个知音相求、同心相依的佳话流传至今。

  【适用话题】

  知音难觅,感人至深的友谊,知己之意

  【素材点拨】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感人故事,其中所传达出的关于友谊的诠释对于我们现在也是很有意义的。我们还可以以现代的眼光来审视这段佳话,以发展的眼光来诠释这个故事:琴在,意志在,坚持在,那么希望就在;琴亡,意志亡,坚持不再,那么什么希望都没有了。一反常理来诠释故事会给人以更开阔的体会,更新颖的感受。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