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一中名师评点“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6日 14:21  安徽商报

  注重基础知识与技能的统一

  “二模”历史紧扣《考试说明》,较好地实现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有机统一,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考题在题型、题量和分值方面与高考文综试卷是完全一致的。选择题(第12~23题)共12题,分值48分;第37题为学科内大综合题,分值32分;第39题是跨政史地三学科的大综合题,其中⑴、⑵、⑶小题是历史题,分值为20分。整个试卷历史题的分值共计100分。

  试题难易适中,紧扣教材,所考查内容突出政治史和经济史内容,以世界近现代史为主,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史占一定比例;试题创设情境的角度新颖,注意学科知识与社会热点问题结合,时代感较强。试题所用材料形式多样,较好地考察了学生获取、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选择题分为五个小专题:第一个专题是中外历史上的改革,考查了考生分析、挖掘历史信息的能力。12题题干强调的“不包括”,考生要注意审题。第二个专题以制定外交政策的出发点为考查内容,其中15题以

漫画为历史信息载体,考查了考生将漫画中传递的历史信息与试题题干、试题选项所包含着的历史信息,以及与课本所学相关内容相结合、相印证的能力,只要能做到以上要求问题就不难解决。这种以漫画为历史信息载体的题型,命题余地较大的,考生应多做针对性训练。第三个专题的三道题目要求根据社会生活的变化来判断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考生须在熟练掌握史实的同时,将史实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第四个专题的两道题都是中外比较,并以图片为历史信息载体,考查了考生从图片中辨别、分析、挖掘历史信息的能力。选择题的第五个专题紧扣当今社会热点之一的“以人为本”,考查古今中外有关“人民主权”学说的理论来源及实践。

  历史学科内大综合题(第37题),难度适中,属“老热点新提法”,也是重点基础内容,应引起我们高度关注。

  三科大综合题,重点考查有关非洲和中非关系的知识点,中非关系也是近年来国际关系热点之一。本题历史部分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都是考生在平时历史学习中要重点掌握的基础内容,所以历史部分总体来说难度不大,考生的平均得分应在13分左右。

  复习建议

  考生在接下来的复习中,一定要立足课本和考纲,重视中外历史知识的全面掌握,必须在全方面学习的前提下,把每一个知识点落实到位。在此基础上,复习应以历史发展的重大线索为中心,抓住每个时期的阶段特征,融会贯通各个时代的纵横联系,力求在本轮复习中提升历史的宏观思维和解题能力。

  考生要关注时政热点,但不能擅自圈定一些所谓的热点、重点范围,寄希望于备考几个热点问题就能拿高分。考生必须了解近几年来高考对热点问题的涉及情况,对于新的热点问题要联系学过的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充分准备;对属于持续性热点的问题,要把知识与热点材料有机结合起来,有备无患。

  考生应关注课本中的有关表格、图片、原始资料,提高汲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和将原始资料与课本所学相关内容相结合、相印证的能力。此外,适度地做题非常必要,特别是要加强对材料型题目的训练。考生通过做题训练,不仅锻炼了阅读、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也能从近几年高考历史试题的破解中体会高考“怎么考”和“怎样答”,提高解题的技巧。

  后期复习要做到“心中有图”

  “二模”文综试卷地理学科的分值、命题风格和形式,跟高考试卷基本是一致的,难易适中,重点突出,侧重能力。地理试题总分100分,其中选择题11题,分值44分;非选择题类的36和39题,分值分别是36分和20分。地理卷有6组11幅图,整份试卷图文并茂,从形式到内容都很灵活。

  选择题主要为并列式试题,在一个情境下设立若干题,考查不同内容的知识和能力,或从不同角度考查同一内容的不同知识,或考查同一知识点的不同层面。侧重于对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考查,包括基本的识记、理解、运用和计算能力等。重点考查了地理学科的主体内容,如经纬网、地球运动、区域特征、气候、地图知识等。

  1~2小题考查了气候中降水的成因和区域特征。3~5小题以经纬网图为切入点,考查了学生在经纬网图上进行区域位置判断和距离计算的能力等。6~9小题涉及到黄淮海平原地形,图中提供的信息丰富,对考生有启发和帮助,考查了区域特征识记和运用。10~11小题考查了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地方时、北京时间的知识及其换算。如果学生平时注重能力的训练和知识的积累,难度不大。

  非选择题侧重于地理综合能力的考查,较为突出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内容,而区域地理中较突出区域自然地理方面的知识。人文地理重点考区位,自然地理重点考成因,突出了地理学科的主干部分。第36大题是通过阅读某城市简图,考查学生有关城市规划方面的问题,所提供的地图清晰简明,要求学生根据图上提供的信息,经过分析筛选,作出正确的回答。第39大题是一道以非洲为背景的综合题,其中涉及到的地理类题目是(4)~(7)小题,通过对区域平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判读,考查学生对地理图形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复习建议

  1、熟练掌握各类图表,关注图文转换。考生要能准确、全面、有效地摄取地图和图表中显性、隐性信息,借助地图、图表进行地理记忆和地理思维。要达到手中无图而心中有图。到了高三复习后期,考生要建立起平面空间,可以先了解轮廊图,再通过区域分割及沿航线或铁路线等来熟悉。如通过5条经线和5条纬线来了解地形区、气候、自然带及洋流等。

  2、调动和运用知识,注重知识迁移。高考中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概括地理特征、分析因果关系,并运用地理规律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评价人地关系等。人文地理方面要总结区位因素如农业区位、工业区位、城市区位、交通区位等,说到鹿特丹港的区位优势,考生就要联想到上海港的区位优势;自然地理则重点关注成因,如解答气候题就要从气候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人类活动等几个方面考虑。

  “二模”文综试题采取的是政、史、地三科综合的形式,在试题的内容、形式、结构及基本题型等方面都符合《考试说明》,使得考生备考有纲可循,有利于后期复习提高效率、减轻负担。

  政治试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紧扣教材,注重基础。试题着重考查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的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注重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尽管题量有限,但内容的覆盖面还是很大的,基本上兼顾到了三个部分的重要知识点。

  稳中求变,突出能力。试题的总题量是稳定的,难度比“一模”略有提高。题目的阅读量相对减少了,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材料的文字量都不是很多,给考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题目的设计灵活巧妙,突出考查能力,体现了试题改革的方向。

  关注热点,结合实际。试题突出体现了学科特点,鲜明地反映了一年来的时代特征,尤其是体现了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反映了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这一主旋律。纵观全卷,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以人们共同关心的重大社会热点问题为背景素材,在试题设计上与当前社会和科技进步的发展相结合,体现了人文科学的社会功能,如春运列车票价上浮制度、教育卫生

房地产价格及社会保障等一系列关注民生的问题、三农问题,中非关系等。选材贴近实际,从命题的角度上看,条件的指向性也很明确,体现了“题在书外,理在书中”。

  复习建议

  后期复习梳理知识至关重要。梳理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照考纲梳理考点,二是结合考点梳理热点。(一)梳理考点知识

  后期复习要抓住教材中的核心概念,串成主干知识,形成知识网络,这一点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在解决主观性试题时,多层次、多角度、全面地思考问题,快速提取有效信息,找到问题的切入点,从而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考生在梳理考点知识的时候,首先,考生必须认真研读教材,在整个复习备考的过程中70%以上的时间应放在复习教材上,因为考题中70%以上是源于教材的。

  其次,要抓住点、线、面。“点”是指考点、热点、重点、难点、结合点、切入点等。“线”和“面”是指经济常识抓脉搏,以市场经济为核心;哲学常识抓网络,以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主干;政治常识抓线索,以国家问题为中心。

  比如经济常识部分,我们可以给它梳理出“一二三四五六”来。一条主线:市场经济。两条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价值规律。三个主体:国家、企业、个人。四个活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五个制度:所有制、分配制、现代企业制度、劳动合同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六个作用:价值规律的作用、财政作用、税收作用、银行作用、诚信作用、对外贸易的作用。

  经济常识部分应理清六个方面的问题,以市场经济为中心。“一个观念”:资源节约和优化配置的观念。“两种手段”:市场调节和

宏观调控。“三种动力”:改革、创新和开放。“四个环节”: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六个必须”:①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②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③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④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⑤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⑥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哲学常识抓网络: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观、世界观和方法论。这里也有两根主线:一个是从人与客观事物的关系角度分析如何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另一个是从与他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角度分析如何实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总之,复习哲学要抓住三个关键的概念:客观、主观、辩证。

  政治常识抓线索:围绕“国家问题”这个核心,沿着“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这根主线,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治国原则、党的领导与建设、各项重大政策等内容。(二)梳理热点问题

  考生首先要对热点的问题进行归类,然后对热点问题所涉及的命题角度进行整理,做到回归教材。可以结合近期有关省市的模拟试题,将热点问题命题角度分类整理一下。

  考生应该突出关注民生、民权、民主;关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注企业自主创新;关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关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关注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和谐世界的发展;中非关系等。复习中尤其要注意政、史、地三科共同涉及的热点问题,如中非关系等。

  总之,把握一个重要目标: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种发展观点:科学发展观。一个主旋律:和平与发展。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080,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