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名校研究生自写考研数学辅导书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3日 11:16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李新玲 “考研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备考的日子里,我们也曾遇到过困难,想到过退缩,但是对知识的渴望使我们坚持下来并最终取得了成功。回想那段日子,感觉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对意志的挑战和磨炼,是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但凡经历过考研的学子,都能说出类似上面这段顿悟式的话,但不同的是,这是一本考研数学辅导书前言中的一段,而这本书的作者是两个研一的学生。 《考研数学复习指导之100问专题串讲》的作者徐博、张驰,是天津大学精仪学院光电子专业的研究生,2005年下半年开始,在天津大学上大四的他们和无数想继续深造的其他本科生一样,开始了考研复习。每天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埋头于厚厚的考研资料中。 在复习数学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许多问题。概括起来表现在对知识的整体性把握比较差,虽然每个知识点都弄清楚了,但是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还没有找到;没有找到解题方法的本质,如果题目稍微变化就会乱了阵脚;许多相关概念总是混淆等等。 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也发现好多数学学习的薄弱之处竟然那么相似,而其中的有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对下一步的复习影响很大。于是,他们就把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和例题都记在一个小本子上,以防自己再犯同样的错误。 “为什么不把这些问题编成一本书呢?”看着越记越多的问题,他们开始萌生这个想法。考研之后,他们又找了近百名周围的同学和上一届考研的“过来人”,统计大家认为的难点和容易犯错的知识点,再进行归纳筛选,按章节进行归类。 就在考研结束,别人都在大松一口气的时候,徐博和张驰开始了紧张的编写工作。他们翻阅了许多考研的数学辅导书,发现对于他们和同学遇到的普遍问题,好多辅导书都没有讲解清楚,而且针对难点的例题也少。这更增加了他们要出一本“考研学生写给考研学生的书”的信心。 这时,他们的考研成绩也出来了,两个人顺利双双考取本校本系的研究生。虽然数学成绩都不是很高,但他们觉得经过考研,又经过考研后写书的经历,不管是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还是概率统计他们都比以前学得更扎实。 “其实,考研是因为没有被保研才考的,所以开始有些自卑,但是经过复习,反而觉得这是一段非常宝贵的经历。”徐博说考研能让人有很多感悟。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草稿写完后,他们想请一位老师来把把关。于是冒昧地找到了陈文灯教授,因为他们在复习数学时用的就是陈老师出的辅导书。 陈文灯教授非常惊奇于两个考研的学生这么有心把遇到的难点汇集成册,欣然接受给他们做审订。当然陈老师也给他们指出了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徐博和张驰每次都拿回认真修改,前前后后九易书稿,这些都是在他们研究生一年级紧张的学习之外挤出时间做的。 “不亚于考研的磨炼。”张驰这样形容书稿的成形过程。当陈老师要求他们把书的内容从440页压缩到340多页时,他们觉得就像丢弃自己的孩子一样心疼,因为书中的每个字符、每个图形、每张表格,都是他们自己制作输入的,排版也是自己摸索着完成的。而数学中的许多符号要经过键盘转换才能输入,非常繁琐。 全书定稿之后,剩下的就是与出版社谈出版的诸多事宜,这对一直在学校读书的两个学生来说是最难的一关。 他们与陈老师推荐的出版社联系上之后,对方答应出版,并且提出以稿费形式付稿酬。但徐博和张驰商量之后,觉得他们的书第一年也许不会卖得太好,不过以后也许会被考研学生看中,因为这是学生自己写的书,符合考研学生的需求。经过与出版社协商,他们最后选择拿版税。 可是出版社没有出这类书的合同文本,他们就自己从网上下载了模版,然后逐条编写修改,再一一与出版社核对。几个回合下来,出版社给他们下的定义是“你们是我们遇到的最‘矫情’的作者”,因为他们太认真了。 “我们怎么能不认真呢?这是我们近一年的心血。”但他们承认虽然对合同条款很认真,其实事先也没有去详细了解考研书的版税情况。他们只是知道现在考研辅导书市场非常饱和,所以接受了出版社给的并不高的版税点数。 “我们确实不是为了出书赚钱,就是想通过我们的总结让后来的考研者少走弯路。而且我们看好这本书以后的销路。”徐博说,第一版唯一让他们感到遗憾的是,书里没有印上他们的联系方式,没法了解读者的反馈和意见。 “明年这本书再版的时候还会有修改,而且排版、装帧将会更漂亮。”徐博和张驰非常有信心。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