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必读:调整心态科学理性陪伴孩子高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1日 14:38   中国青年报

  对于一些考生和家长来说,高考像是把他们带入了催眠状态,出现了“集体无意识”,很多人都受到周围气氛感染,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做出许多和平时性格完全不同的事情,同时又助长了这种气氛。

  个人在这种气氛感染下做了盲目的追随,有一种融入集体的感觉,得到承认的快乐。“母题”广告只是巧妙地利用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发展了商机。单纯地批评“母题”的夸大宣传只看到问题的表层,它的产生有其更深刻的社会因素和教育因素。我们应当呼唤全社会对高考进行反思。

  在调查中发现,给“母题”捧场的多是孩子母亲。一方面说明母亲是陪伴孩子成长的主力军,付出更大的心血,更加关注与高考相关的信息,中国社会“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维模式,造成母亲在思维上容易出现混淆:将高考成绩与孩子未来是否能够获得成功混淆;将高考成绩与母亲的教育能力、教育水平混淆;甚至有的母亲将孩子的高考成绩和自己的职业形象混淆。

  母亲深度卷入孩子的学习全过程。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母亲可能缺乏对社会经济全面把握,难以区别教育资讯和产品信息之间的区别。此外,说明母亲在自我情绪调整方面较弱,具有极强的受暗示性,情绪经常处于被外界的掌控之下。

  其实,买什么高考资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作为家长,调整心态,全面了解高考,把握高考经济的方向,以学习的态度陪伴孩子是最重要的。因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不要过多地参与孩子的复习过程,告诉孩子跟着老师走

  家长无论在自己的本行业是多么优秀,但在高考面前却是外行。许多家长根据自己的主观想法指导和督促孩子的学习,如果孩子不按照执行,家长就会很生气,甚至吵得孩子无法安心学习。

  控制自己的情绪,给孩子一份安宁

  孩子在群体中时时处于比较之中,而这种比较使孩子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但在学校里孩子不能释放自己的坏情绪,不能表现出自己的焦虑。于是回到家他需要一份宁静,他们不想多说什么。家长要控制住自己的“关心”,让孩子有独立思考和休息的时间、空间。我曾经和许多的高考学生交流,在高考之前最希望家长做什么,学生说希望家长做他们自己的事,不要总是“唠叨”。对孩子的一些情绪反应不必过分地紧张,甚至为孩子创造可以独自一人“哭一哭”的机会,来宣泄他们心中的紧张和压力。同时给孩子心灵的安慰,默默地注视,积极地鼓励,做他们最后的退守。

  保持常态的生活

  孩子的高考成了每个家庭的头等大事,于是一切事以此为中心,有些家长每天都要问“你这顿想吃什么”?无形中给孩子一种暗示:你现在所处的是重要的阶段。

  帮助孩子寻找一下报考的大学信息

  许多家长反映自己现在无法控制紧张情绪,并且问:“我不关注他,那我干什么?”家长以对孩子的关心来缓解自己的焦虑,却无意中给孩子制造了压力。此时的家长应该去搜集大学的信息。高考结束之后,进入估分、填志愿的阶段,有过这个经历的家长都表示这个阶段比高考更难受,这个阶段时间紧张,家长如果没有事先的准备,会无从下手。我见过几位家长,在这短短的十天中头发全白了。那么,现在就为第二阶段做准备吧,家长关注重心的转移会使学生的紧张情绪得以缓解。

  高考是人生紧张精彩的一幕,许多保送的学生升入大学之后都感到很遗憾,他们觉得自己在人生的记忆中缺少了最精彩一环,那么就让我们珍惜机会,把握今天。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610,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