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进MBA学员网络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5日 10:04   新京报

  经过16年的发展,内地商学院经过大起伏后进入了平稳发展期。商学院也基本完成了第一次分层,第一阵营的学院努力向国际化发展;位于第二个层次的商学院为了生存,纷纷依靠本校原有的基础,进入特色化发展,依靠在某一领域内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属于本学院的蓝海市场。而商学院所面临的市场———毕业三年以上的工作者,对MBA的意义也有了基本的认识,市场开始趋向成熟。

  获得就业市场的敲门砖

  英国《金融时报》的撰稿人安东尼·霍普伍德在总结MBA意义的时候提到三点:第一,它让学员有机会学到新知识。设计合理的课程往往对曾给商业世界带来重大影响的知识进行深刻的剖析,让我们得以主动应对千变万化的现代商业环境。第二,在声誉良好的商学院攻读MBA让学员有机会融入其强大的关系网络之中:校友、朋友及其支持者。第三,在备受推崇和名声响亮的商学院获得MBA学位,就获得了在国内和国际经理人就业市场上求职的敲门砖。

  针对中国市场来说,MBA对于毕业生的意义有:第一,提供管理的学术背景,更容易得到经理人的职位。第二,得到更高的就业机会。不可否认,处于第一阵营的几家商学院已经做到这一点,能帮助毕业生找到在知名公司工作的职位,而一个本科生、研究生毕业后通过普通职业途径很难有这么高的选择机会。第三,经过一段时间发展之后,有些人进入职业的平台期,现在的工作已经没有新鲜感,但已经没有升职的可能性,即使跳槽也没有很大意思。这无疑给工作已经十分顺手的人一个充电的机会。第四,对于有机会出国读,或者做国际交流的学生来说,多元文化、语言优势、全球化视野、跟世界上优秀的人在一起,看一看别人在做什么想什么,都会给学员提供更多选择。

  价值甚至取决于MBA网络平台

  Rachel(全球最大的私人股权投资基金PEfirm投资经理,沃顿商学院MBA)说,MBA的经历给我开启了一扇窗口,让我到了一个新的平台上面,接触的人和网络关系改变了我的职业生涯的道路。否则,我根本不会到私人股权投资基金公司工作。

  标准普尔(Standard andPoor''s)亚太区企业评级部分析师,来自弗吉尼亚大学达顿商学院的MBA刘翔说,MBA给他提供了管理背景和就业机会。他在IT行业做了十年,读MBA之前计划毕业后去做风险投资。到了商学院以后他发现,原来很多人是投资银行工作者,但后来没人愿意再回到银行,都想去其他公司;很多做咨询和其他行业的人,反倒是想去投资银行。刘翔说,MBA会给你做职业交换的好平台。另一个价值是,学什么不重要,跟谁学最重要。因为MBA建设你的人脉网络,今后你的价值甚至会取决于这样的网络平台。

  Vicent(沃达丰北京办事处CommercialManager,加拿大Ivey商学院的MBA)对此表示了类似的看法。他说,以往教育没有把世界的多样性展现在你的面前。从小学到大学受了这么多年教育,但是毕业的时候并不知道有哪些值得从事的工作。读MBA的好处就是同学的背景是非常多样的,一起学习,有助于自己了解各种职位;作为教育,MBA是一种职业的培训,会给你各个行业的不同的案例,做完之后对各个行业都会有所了解。这对于中国同学来说,是一个再发现的过程。你会知道自己的兴趣,什么东西能燃起你的热情,什么东西适合你。我在两年的MBA学习中我基本了解了我自己,也知道将来想做什么。

  PK

  全职读MBA VS 在职读MBA

  MBA分在职和全日制两种,一般在职MBA只有学位,没有毕业证;全日制与普通硕士一样,既有相应大学的毕业证,又有硕士学位证。但这只是一个表象,虽然从外界看来,在职与全职课程内容和教授都是一样的,但在培养效果和目标人群上,还是有些差别。

  从年龄上看 30岁以下全日制,30岁以上在职读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张新民表示,如果对工作岗位基本满意,又能坚持学习的,建议不要脱产。虽然脱产学习的系统性更强,但两年之后就业压力增大了,反而不如三年时间边学习边实践,“在职场的感悟中学习效果会更好。”但从另一方面说,全职学习对于系统化提升能力有很大好处。尤其是英语水平、专业方向。“30岁以下,建议读全日制;30岁以上的,更适合在职读。”张新民说。

  从目的上看 改变职业方向,或者改变工作区域

  北大国际商学院助理院长张黎表示,在职学习和全职学习的出发点不一样。全职MBA招生地域分布广,学员一般比较看中学校在求职上给予支持的附加值。学员选择的目的有两个:第一,希望换个工作,改变原有的职业方向;第二,希望换个地区,比如从省会城市换到北京、上海来工作。

  张黎说,在职读MBA的一般是不愿放弃自己的工作,在学习的同时还有工作经验的积累的人。学员一般分布在北京和周边地区。从北大国际的情况来看,80%是最好的跨国公司的精英白领。他们来读是迫于大公司竞争压力大,在选择的时候也考虑学校的便利性。

  从学生素质看 全日制实质是“全人”教育

  长江商学院MBA项目助理主任赵丽静说,MBA教授的不只是商业技能,还是一个综合的素质。尤其是团队精神的锻炼,在一个团队工作中的

领导力。在职读和全职读是完全不同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主任李瑗瑗也表示了类似的看法。她从五个方面做出比较:

  第一,全日制课程保证了充足的学习时间,使得学员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浸入到MBA课程学习中,收获更大。第二,MBA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除了学习商业知识之外,名校的MBA课程还会给学员带来个性人格与职业智慧方面的磨砺与提升。这些通过在职学习很难达到的。第三,对于学生而言,MBA学习不仅是一次学业深造的机会,更是自己职业生涯管理中的重要一步。全日制学习给学员提供了一次审视自己的职业经历,为将来更大的发展储备能量的机会。第四,全日制读书有助于学生更充分地享有学校提供的各种教育资源。比如,国际交换学习项目、公司实习项目,与EMBA学员间“良师益友项目”、图书馆与网络资源等。第五,学生与校友网络是MBA课程为学员带来的另一重要价值。全日制读书,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有充分的接触与了解机会,结成的友谊更牢固,更持久。

  PK

  大龄MBA VS 80后MBA

  在选择读MBA时机上,虽然也有毕业生后悔自己读得太晚,建议师弟师妹尽早拿到MBA,以给职业发展更大的进步空间,但大多数MBA教育专家还是认为早读和晚读有各自的优劣。

  从经验上看 80后上升快,“大龄”经验好

  Vicent表示,早读有早读的好处,前提是你要知道自己将要做什么。这样读书和找工作的时候会非常有方向。你身边的校友非常有经验,他们可以很快地帮助你。你找的工作是非常合适的工作的话,上升趋势会非常快。晚读MBA也有它的好处。你工作的经验在消化和吸取知识的过程中就会发挥非常不同的作用,学到的知识就会更多。工作越久,待人接物就会越成熟,目标也会更明确。但是坏处就是机会成本会比较高。

  张黎和赵丽静在读MBA年龄上表达了一致的意见,他们均表示,MBA不是启蒙教育,需要一定工作经验。是否适合读MBA考核的是工作经验而不是工作时间。工作时间长的人不一定比工作时间短的人积累的工作经验多。

  从学习能力看 80后更容易接受新概念

  赵丽静说,年龄大的人接受MBA管理知识能更好的结合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但在认识上却有认识论上的定势,不如80后更容易接受新技术、新概念。一个管理者五年可以形成自己的管理风格,但十年后,这种管理风格就很难改变了。

  -专家旁白

  MBA是种商业语言

  李瑗瑗:MBA教育是一种商业的语言,掌握了这种语言,你就会在商业的世界中游刃有余;而且你会发现,当你身边的MBA越来越多时,社会上对这种人才的需求也会越来越旺。打个比方来说,在八九十年代,学习外语只是一小部分人的需求,而现在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已经成为每个人的必备工具。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宋远方:MBA给学员的有三点:第一,新概念。教授在某一领域内是专家,但他的思想体系不是一家,是综合了他丰富的实践经验得来的。他的观念是最新的。第二,方法论。MBA学到的是成熟的做事情的方法,教授从专业的角度,教给学生思考和应用。第三,技术层面。MBA在教学中,有很多模拟、案例,让可能失败的因素显现出来。这样在以后在企业的实践中,能很好地应用学到的知识。

  MBA强调学员多样化

  张新民:MBA在面试的时候,考核的是学员的能力表现,不会强调学生的专业或行业,不关注背景。他们在开学之后的相互了解中,也会了解到对方的行业。比如做企业的学员从银行中出来的学员身上,就能了解到,银行在贷款的时候,关注的是企业的三品:人品、产品、抵押品。

  张黎:管理是对人的,从个性上看,有的人适合,有的不适合。如果感觉自己适合做人的管理,就读MBA.如果在与人的沟通方面比较容易,就去学,反之,还是读比较专业的硕士更好。

  采写/本报记者 庄涤坤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