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110周年校庆:北大哲学系轨迹淡描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2日 02:35   北京大学新闻中心

  北大哲学系是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心,曾经是五四运动和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它是现代中国哲学大师辈出的摇篮,它也曾是哺育和滋养中国其他大学哲学系成长的苗圃,它曾是中国历次政治运动漩涡的中心,也是中国理论界一次次思想解放运动和不断理论创新的基地,它牵动着中国理论界的每一根神经,它引领着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潮流和时尚。

  轨迹淡描

  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库

  中国现代哲学,始于1915年9月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由此可以说,有了北京大学哲学门创设在先,才有了中国现代哲学的开端于后。

  众所周知,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两个领袖人物是陈独秀与胡适。但此两人在运动中所担当的角色是不同的。正是此两人的密切结合才使白话运动如势如破竹般地在全国普及开来。陈独秀和胡适的结合实质上是革命家和学者的结合,是革命实行家和思想家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先行者

  陈独秀和李大钊率先在北大哲学系开设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课程。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开设唯物史观教程,使马克思哲学思想进入大学课堂,这在国内是创举。即便在国外,这也是重大的创新。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1920年哲学系的学生邓中夏、刘仁静和罗章龙等发起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并进而成为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上个世纪50年代后,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系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之初,黄楠森教授开拓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新学科,他所主编的八卷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是国内迄今最为完善系统的、最为权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教科书,具有填补空白的作用。为了加强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本研究,2000年哲学系成立了“马克思文献研究中心”。

  中西哲学思想交流的中心

  20世纪20年代北京大学与其他学会共同邀请美国哲学家杜威和英国哲学家罗素的来华讲学是中国现代哲学中的大事件。杜威来华讲学活动的中心是在北京大学。当时的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都受其影响。罗素来华的讲学活动主要也是在北京大学,在中国哲学界播下了逻辑分析方法和分析哲学的种子。此两位具有世界影响的哲学家就是通过北京大学的讲坛深深地影响了当时中国的社会。

  张颐在英国牛津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开设了西洋哲学史、德国哲学、康德哲学和黑格尔哲学。可以说,康德哲学和黑格尔哲学也首先是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得到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然后才逐渐地影响到其他地方。接踵而至的贺麟、陈康、郑昕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进一步推进了对于古希腊哲学和欧洲大陆哲学的研究。

  新儒家的发源地

  新儒家思想是中国现代哲学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的学界曾出现过新儒学研究的热潮。熊十力作为新儒家的第一代,其代表作品《新唯识论》是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时完成的。

  其实真正称得上是新儒学开创者的应该是北京大学哲学系的梁漱溟。早在熊十力之前,面对着西方文化的汹涌而入,他就在其《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认为,未来世界的新文化必须以儒家文化为本位。他深切地感觉到儒家思想在未来必定有其不可否认的价值,他的文化哲学思想的核心是儒家思想。所以梁漱溟和熊十力是新儒家的第一代,对后期新儒家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其后的贺麟也可以说是一位主张复兴儒学的学者。他第一个明确地提出了“儒家思想新开展”的课题。1952年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的冯友兰也被学界的很多人看作是大陆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港台新儒家中最有学术权威的牟宗三曾经是熊十力的学生,也曾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过。

  因此,新儒家思潮首先是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内形成了一个传统,由梁漱溟而熊十力而冯友兰而贺麟薪火相传,至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张君劢始形成了所谓的“新儒家”阵营,发展成为了具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和作用的思潮。

  佛学思想研究的基地

  梁漱溟感兴趣的是印度佛学。他的代表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被认为是新儒家思想的作品,梁漱溟本人直截了当地说:他讨论文化问题的思想前提是所谓的佛家唯识学。他指出,无论是西方文化还是中国文化未来的走向都是印度的佛家文化。梁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期间还撰写了《唯识述义》一书。熊十力经历了由儒转佛的过程,从大乘有宗入手,后舍有宗而转入大乘空宗。在北大讲授法相宗的过程中,他企图将唯识学与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熔为一炉,他的《唯识学概论》讲义1923年由北京大学印刷发行。几乎同时,他开始构思撰写《新唯识论》。

  北京大学哲学系的佛家思想研究在汤用彤先生处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汤氏穷毕生之力研究汉唐佛教史,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的赞扬。他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迄今被认为是在这一研究难以超越的成果。此外,周叔迦、马叙伦等人也十分重视对佛学唯识学的研究和著述。重视佛教史的研究始终为北京大学哲学系的一大特点。改革开放以后,楼宇烈教授等主持编辑的《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四卷十册,已是该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1] [2] [下一页]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点击进入查看更多教育考试的精彩内容~~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