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特色美食地图:涮羊肉(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13日 18:05   北京市旅游局
北京特色美食地图:涮羊肉(图)
涮肉

  老北京人管涮羊肉叫“涮肉”,不说“羊”,但谁都明白是涮羊肉而不是涮其它别的什么肉。这是因为北京人太爱吃涮羊肉了,感情专一,心无旁骛,所以不用“羊”字,也不会产生歧义。

  作家陈建功算得上是老北京涮肉的“吃迷”。他写过一篇《“涮庐”闲话》,文中记述了他爱吃、会吃以至贪吃涮肉的种种趣事。为了保证“涮”的品质,他不买现成的肉片和调料,而是自己去市场上选购羊后腿,回家后剔骨除筋,然后冷冻,吃前用自备长刀切出薄薄的肉片;他还自己琢磨配比调料;涮肉时不用电火锅,而是用端上来溅着火星的炭火火锅……

  我也爱吃涮肉,但不太“讲究”。自从看了《“涮庐”闲话》以后,便开始“讲究”起来了,而且对涮肉的有关知识不断“学习”并“心有所悟”。我发现,知识越多越“吃香”,现在吃起涮肉来,更是满口生香、畅快无比了、美妙无穷了。

  关于老北京涮肉的来历,有多种说法,起源于成吉思汗军营中的说法比较可信。当时人们以吃羊肉为主,主要做法是支一口大锅煮整块儿的羊肉。有一次军情紧急,需赶快吃饭后出发作战,兵士们急中生智,把微冻的羊肉用军刀切成片,往锅中沸水里一汆,捞出后蘸作料吃,本是为了填饱肚子,没想到竟成一道美食。于是,这种做法便保留了下来,并在北京流行开来了。经过不断改进,大铁锅换成精制的小铜锅,调味品用中原的物产––芝麻酱、韭菜花、酱豆腐等,涮肉的滋味就更加鲜美了。

  真正把老北京涮肉推向极致、并使之饮誉中外的当是东来顺的创始人丁德山。丁德山是河北沧州的贫苦农民,上世纪初来京务工,干的是推车卖黄土的活儿(黄土是摇煤球的重要辅料)。后来他用卖黄土积攒下来的一点点钱,开了个小吃摊。丁德山是个极有商业天才的人,为了培育小吃摊的“核心竞争力”,独具慧眼地瞄上了老北京涮肉。他高薪请来师傅,专门在涮肉上下功夫。首先是选肉,因为涮肉是蒙古人的“原创发明”,用肉就不能用中原的羊肉,而要用“口外”(张家口以北)的羊肉,食“口外”水草的羊,肉质鲜嫩且膻味小,比较适于涮着吃。但“口外”离北京远,拉来的羊一路劳顿、受惊,肉质变差,于是就在京郊圈养一段时日,再由阿訇宰杀。涮肉用的肉只选用羊的上脑、大三岔、小三岔、黄瓜条和磨裆几个部位,才能保证其口味的鲜嫩、其次是刀工,肉片必须切得薄,每片肉切0.9mm每片5克,铺在青花瓷盘上,透过肉片隐约可见盘上的花纹。第三是用特制的炭火火锅,特点是炉膛大,炭火旺,肉片入锅即熟。,第四是用清汤,只放入少量海米、葱花、姜片和口蘑。第五是精心配制调料,用王致和酱豆腐、六必居韭菜花、天津虾油及精制芝麻酱等调配,绝招儿是配比合度。东来顺凭借着自己的特有优势,独步天下,把老北京涮肉发扬光大。

  东来顺奠定了老北京涮肉的基础,现在北京出现了“能人居”、“口福居”、“八先生”等新派涮肉馆,都是在东来顺的基础上改良和创新的。时代在发展,老北京涮肉也在发展和变革,但不管怎么变,我以为有三个“基本点”不能变。一是要选“口外”的羊肉,我为了图便宜,曾买过“口内”的羊肉,但涮起来不是那个味儿,因此在选肉上决不能含糊。二是坚持用清汤,不要用鸡汤或别的什么汤,用清汤涮肉才能吃出羊肉特有的鲜味,并且爽口。三是要用北方的酱豆腐配调料,我在南方的馆子吃涮肉,用的是南方腐乳,结果味道大为逊色。

  眼下已经入秋,秋冬是吃涮肉最好的时节。羊肉性热味甘,补气滋阴,含有大量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还含有CLA脂肪酸,能防治癌症。常吃羊肉能强身健体且不易发胖,老话说得好:“要想长寿,多吃羊肉。”但我们在吃涮肉的时候,一定要涮熟,别太贪嫩,因为吃不熟的羊肉,能够感染上旋毛虫病。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我要评论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