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勤,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常委、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双聘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博士生导师。1978年至1989年,在清华大学攻读核反应堆专业学士、硕士和博士。1987年至1989年在美国田纳西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做访问学者。1989年至1991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系统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进行博士后研究。
对张勤的采访,让我们感受最深切的是他“心静神安,书香室宽”的人生睿智。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办公室里,沉稳谦和的他和我们分享了他丰富的人生阅历,让我们领略到了他独特的气质修为。
求学之路,初显才华
张勤,1956年出生于重庆。在十年“文革”结束后,他参加了1977年的高考,步入清华园,在这里开始了他的求学与科研之路,从此与清华结下不解之缘。因为经历了十年动乱,1977年恢复高考后录取的学生年龄跨度都非常大,地域分布也特别广,同学之间的差别也是异常明显。但是,所有清华的学子都拥有一个共同特征和良好的习性,那就是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课堂上老师讲解的内容、课后布置的习题和书本上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这些年轻的求学者们对知识的渴求,他们几乎把所有的课外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上。也就是在这段艰苦而难忘的学习时期,张勤显露出了他出众的学习、领导和科研能力。本科期间,他是工物系因材施教生,还参加过校民乐队。硕士期间他就开始在IEEE等国际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
与此同时,他优秀的组织能力也逐渐崭露头角。在本科四年半期间,他担任了三年半的班长;在硕士和博士期间,他担任了清华大学校研究生学术交流委员会副主任、研究生会主席和全国学联副主席。在任期间,他积极倡导并组织开展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并建言将其纳入正常教学内容、考核成绩计入学分。他极力主张让学生走出学术的象牙塔,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多参与各种类型的社会活动,多了解形式各异的社会现象,从而促成了清华大学的研究生社会实践制度的建立。同时,在他的倡导和组织下,校研究生会也进行了积极的改革,开始推行民主选举制度,校园内一度掀起了研究生会主席的竞选热潮。也就是在此期间,张勤的团队组织能力和协调控制能力得到了历练,为他日后从政打下了坚实而良好的基础。
1987年,张勤因为出众的表现和良好的成绩,受到美国田纳西大学国际著名学者Jerry B. Fussell教授的青睐,经国家教委的同意,以博士生联合培养和访问学者的身份到美国田纳西大学学习,之后又师从美国工程院院士DavidOkrent教授和国际著名学者George Apostolakis教授,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习,从而开始了为期两年的海外求学生涯。
回国治学,常怀感恩之心
在海外求学期间,张勤依然心怀祖国,在醉心科研的同时,也时刻关注着国内形势和动态。在国外求学期间,张勤在国际杂志和会议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取得了丰富的学术成果,并开始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我国核电安全领域,为他日后取得良好的科研成绩打下了坚实的学理基础。
在交谈的过程中,他多次提到,清华大学不是一所普通的高校,我们作为清华大学的学生,目光不应该仅局限和停留在课程的学习上,更要志存高远、胸怀天下,要以成为国家的栋梁为目标,以振兴祖国为己任。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用自身的行动一直在承担对国家的那份责任。1989年在美做访问学者期间,他毅然拒绝了美方导师的多番挽留,放弃了优厚的条件和待遇,义无反顾回到中国。回国之后,张勤再度踏入清华园,进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系统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开始了他两年的博士后生涯,并承接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科研课题,将他在美国开始的核电领域人工智能研究带入中国。
作为学长,他也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中肯的建议,包含着对后辈的期许和勉励。他说,在我们日常的学习和科研工作之中普遍存在着一些常规性缺点,比如学习过于机械,同时也太过现实,目光比较短浅,容易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缺乏一种追求pure science(纯科学)的精神。
1993年10月,在博士后出站并担任了一年半副教授以后,张勤踏上了商界之旅。在后续的三年里,他陆续担任了科技部中国技术创新公司产业部经理、厦门技术创新联合公司总经理。在商界里,他努力工作,兢兢业业。经历了三年半的风风雨雨之后,张勤对社会的微观经济运作方式有了真切的理解和深刻的认识,也正是这段工作经历,让他了解到了中国经济活动的深层次情况,并初步涉足知识产权领域。
离开商界,投身知识产权事业
1997年至2003年,经学校领导和地方领导的举荐,张勤受命出任刚刚升为直辖市的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
2003年6月至2009年6月,张勤调任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负责全国知识产权宏观管理工作、兼任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在任期间,他在吴仪副总理的领导下,具体负责策划组织了由中央33个部门参与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作为国务院2008年6月5日颁布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课题组长和战略制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他为这个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倾注了大量心血。目前,他又被调任为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
可以说从上个世纪开始,张勤就开始和知识产权打交道,称得上是知识产权方面的专家和权威。因此,当一谈到知识产权问题时,张勤便立刻有了许多发自内心的感慨。
张勤认为,知识产权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常人的心目中,一说到知识产权,脑海里浮现出来的第一印象就是专利。但通过与张勤的交流,我们了解到自从2001年中国进入WTO开始,我们与发达国家之间最主要的竞争就是在知识产权方面。张勤到任知识产权局后,处理的第一个案例,便是奇瑞QQ侵权案。这件事更是让他意识到,我们必须加强知识产权方面的工作。2005年,张勤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发起和制定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并积极投身于战略的实施工作。
在谈及目前存在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山寨”现象时,张勤告诉我们应从多维度来思考这个现实问题。一是对那些明显存在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应该严格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坚决打击;二是对于不存在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但未经国家有关质量和入网检测的,应该从政策措施上区别对待,实施合理的规范管理。对于那些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创新的,政府应该调整政策,给予积极的正面引导,让其步入正规途径。张勤提到创新性差是中国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坚持我们的自主创新才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中国应该培养自己的“精英群体”,加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他说,创新往往是从模仿开始的,因此,“山寨”现象的存在有其一定的合理性,我们不宜一棍子全部打死,要区别对待和正确引导。但在知识无国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不应该停留在这种低级别的仿制上,应该多鼓励原始创新,这才是国家未来的希望。
甘于寂寞,始终钻研学术
张勤对我们提到,这一生有三件事让他感到欣慰。第一是制定和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第二是提出了原创性的动态不确定因果图理论,第三是完成了国家重大软课题——《磁浮列车重大技术经济问题研究》。
一提到动态不确定因果图理论,张勤立刻变得兴奋起来。也难怪,这是他在这么多年投身仕途的同时,甘于寂寞,长期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的结果。古人云,十年磨一剑。而他以二十年磨一剑,终于完成了动态不确定因果图理论的初步创建,并得到了多位院士的肯定,现在已开始在产业界初步应用。
十年坚持,不懈努力,终得正果。在当今浮躁的学术氛围下,张勤依然能够保持那宁静淡泊的心态,可能正是他能够取得成功的最大因素。
科研成果应该来源于扎实的基础,来源于反复的论证,来源于长期的积累。这正是张勤想告诉我们的。
面对人生,尽显洒脱智慧
毕业后的这几十年张勤经历过几起几伏,走过了学术、商业和仕途,但却一直保持着一份平和的心态。当被问及为何能始终保持这份心态时,他却只是简单地说了一句,“我很了解我追求的是什么,所以我能够坦然面对这一切”。正是因为他心中只存有“报效祖国”的愿望,存有追求真理的理想,并不在乎自身的境遇如何,始终保持着为祖国做贡献、强我中华的意念,才能够克服重重困难,不断奋进,取得突出的成绩,成为一位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政治管理各方面都有特长的专家型领导。
“奋发图强,脚踏实地,心存高远”,这是采访结束时张勤对我们的寄语。正合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这不但是学长对我们的一片希望,同时也是他自己一生践行的标准,相信这也是美丽的清华园给他的人生所留下的烙印。(作者为清华大学博士后)
来源:水木清华 2010年第6期 有改动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