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小升初的面谈“玄机” 处处关卡各有侧重(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05日 13:25   东方网-文汇报
图片来自文汇报图片来自文汇报

  豪华简历无用,各色证书不看,民办名校究竟凭什么招生?采访中,一些校长交了底:看重面谈。“尤其是今年市教委颁发招生新规后,今后会邀请所有报考学生都参加面谈,然后再筛选”。

  殊不知,面谈处处设关卡。民办学校选人,每所学校其实各有侧重。有学校看重学生的学习习惯,面谈时会要求学生带上一本平时的作业簿,然后当场填写一张表格。招生老师的观察随即开始:书写时的坐姿和握笔姿势如何、字迹端正与否,平时作业本的完成和老师批阅情况……一则则关于“学习习惯”的信息如此呈现。

  ◆有的学校不满足于考察学习习惯,还注重考察学生的生活习惯。于是考官会给考生安排很多活动教室。期间可能出现的情形是:有的地方桌子斜了,有时扫把倒在了地上,还有的时候会遇到一个陌生的老师……要说考题,这些都是面谈之外的考题,考的是学生的文明礼仪和行为规范。

  民办初中招生,还有一条底线——不得举行文化科目考试。不能踩主管部门设定的红线,又要选拔优秀学生,校长们各显神通,几年下来都形成了一套选人哲学和选人智慧。

  学校最常用的一招是:面谈时让学生带上成长手册

  成长手册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还有任课老师评语和家长留言。“教师评语,很多用词都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情况。但其中深意,只有当过教师的人最能看懂。”徐俭举例说,表达一个学生的能力强弱,老师用的词是“显著”还是“比较”,差别就很大。再比如,有老师发现学生平时有小偷小摸习惯,毕业评语怎么写?寻思半天,写下“手脚比较灵活”作为暗语。

  学校招生时要看孩子的成长手册,成长手册马上就变味了。普陀区培佳双语学校校长张平说,她在面谈时发现,一些学生在四、五年级时的教师评语前后矛盾。道理很简单,到了小学五年级毕业班,任课老师也知道评语重要,手下留情。作为应对,张平不得不继续翻看四年级的成长手册,看各科老师对同一个孩子的评价,再看家长对老师评语的回应——除了那些崭新的、动过手脚的成长手册,校长们认为,很多成长手册已经涵盖了一名学生足够多的信息。

  ◆孩子的成长手册、作业簿,其实才是众多校长评估学生的主要依据,其在招生时的分量,远高于孩子的获奖证书、考级证明。

  然而,校长们一面向记者表露“选人标准”,一面却担心不已:“其实,我们不太敢说看重这个、重视那个,我们的一句话,经媒体或网络一次次宣传、甚至误读,社会培训机构再推波助澜,一个新的培训市场可以就此出现,又会导致新的考证疯狂。”

  校长深悉,每年面试后,一群培训机构的人员就在校门外“问题目”。“有一年,我们面谈中增加了跳绳环节,结果发现第二年区内各大学校在体育活动中增加了跳绳项目……”采访中,几乎所有民办中学的校长都告诉记者,他们的考察内容每年都更换。

  另一方面,家长担心,面谈中会不会有考试题目出现。对此,曹家骜说,申请材料简化后,变相考几道所谓的竞赛题目也行,可学校不会这么做。“民办学校有权利挑学生,但从某种意义上说,真正挑的不是学生,而是家长。”曹家骜并不讳言学生的家境。他认为,读民办学校,对孩子家长的经济实力有一定要求,但更重要的是家长是否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沪上某民办学校在招生时曾出现戏剧一幕:有位“大款”家长送孩子进学校,在招生老师面前大谈自己的育儿经:你爸爸在单位是一把手,你在学校也要这样。人家比你狠,你要比他更狠……这位“大款”家长当即被校长请出了学校。

  “民办学校,看上去是学生收得越多,收到的学费就越多。但为了可持续发展,我们宁可少招生,保持较高水准。”曹家骜认为,只读完小学的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差异不大,但潜力很大。也正因此,众多民办学校在面谈时要求家长一同参加,其实更侧重的是观察和了解学生家长。比如,一些学校会让家长在面谈时做问卷调查,通常会要求家长填写对学校教育的意见或建议。

  ◆请注意,精明的招生老师可不会浪费面谈的宝贵时间,调查问卷也是“考题”。家长对于所填报的学校情况是否了解,是否认同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否愿意在孩子教育上投入足够的时间——这些看似与考题无关的“背景情况”,很可能是决定孩子能否顺利进入名校学习的关键。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小升初 教育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