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后现代亲子课:家庭如何成就孩子的一生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8日 14:22   信息时报
后现代亲子课:家庭如何成就孩子的一生  《家庭成就孩子:  李子勋的后现代亲子课》  李子勋 著  中信出版社2011年7月

  美国虎妈蔡美儿的育儿观在不久前曾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大讨论。子女教育问题从来都是备受关注的,对于众多父母而言,子女教育究竟该如何是好?面对日益严重的集体“育儿焦虑症”,年轻父母们又该如何是好?心理学家李子勋在新作《家庭成就孩子:李子勋的后现代亲子课》中说,做父母的过程是理解、感悟、成长、成熟的过程,他在书中提出了一些重要概念,希望所有父母都能有一种更温和、更贴近自然、更适合自己与孩子的育儿方式。

  要不要给4岁孩子报兴趣班?

  我女儿今年4岁,上幼儿园中班,看着周围的家长都纷纷为孩子报钢琴、美术、音乐等兴趣班,一向不愿意给孩子加压的我有点举棋不定。毕竟女孩子多一些艺术修养还是必要的。但我又不想让她小小年纪就开始背上太重的学习压力。到底要不要报兴趣班呢?

  单纯地理解上兴趣班是给孩子施压是不客观的,如果家长不是用功利之心去对待这样的事,而是以平和的心态,希望为孩子增加一些乐趣,长一些见识,那么去这些地方本身会让孩子们得到增加知识与修养,学会与人沟通,开发潜能的好处。可惜很多家长总是把一个原本很简单的事情搞得很复杂,他们观察孩子在兴趣班上的表现,不是看孩子快不快乐,而是把自己孩子和其他孩子比来比去,逼迫孩子去上这些课不是为了孩子高兴,而是为了家长放心。

  很多家长常常会夸大孩子的能力,以为自己家有一个天才,不成才则是因为孩子不努力。媒体曾报道有个女孩为了拒绝弹钢琴,不惜用刀切伤手指。那个女孩对钢琴深恶痛绝,但其家长还执意地坚持让她继续练琴,甚至不惜责骂和殴打。我有个来访者曾带了一个14岁的男孩来咨询,男孩在7岁时,突发奇想要练钢琴,立志长大成为钢琴家。男孩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没有多少乐理知识和金钱资本,但以为天下无难事,只要有心人。欣喜之后,到处借贷为孩子买了一架钢琴,并不惜高价请老师来启蒙。孩子也写下豪言壮语,决心勤学苦练。没曾想一年后父母买琴的债还没还清,孩子就对钢琴彻底失去了兴趣。从此家无宁日,孩子整天背负着父母的责难、否认,慢慢变得越来越逆反,成为问题孩子。好心办坏事是很多父母在养育孩子时的通病。

  我个人主张有条件的家庭在孩子小的时候,应该帮助孩子接受各种知识信息的刺激,尤其是艺术方面,例如音乐、舞蹈、绘画、戏剧的启蒙,发展孩子对自然形体、色彩、质感的感知。不管孩子是否是天才,在恰当的年龄提供足够的信息最终会让孩子的心灵受益。没有条件的家庭也应该充分利用社会免费资源帮孩子补这样的课。西方社会整体人群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比较好,正是因为从小让孩子浸染在艺术的氛围里。

  混沌理论认为在合适的年龄给予孩子足够的信息刺激,如果孩子具有某类天赋,那么他会打下基础。当孩子成长到某个年龄时段,这样的优势会被凸现起来。初始条件(接受信息与环境)不同,孩子今后的社会竞争力差别很大。具体的做法是,只要孩子有某种兴趣,就去鼓励他,欣赏他。当他兴趣转移的时候,说明这种刺激已经完成,跟随孩子去体验新的兴趣,并与之共情。这样做上兴趣班就不再是孩子的压力,并且有一天,你和孩子都会感到,这些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为什么我的孩子总犯错?

  我家的敢敢8岁了,其实他一点都不勇敢,原因是他的爷爷、奶奶、爸爸和妈妈我们四个人整天贴身相随。敢敢的爸爸说,不能让孩子犯错误,老犯错误的孩子会学坏。所以,全家人都在消除可能让敢敢犯错误的机会。结果,一不留神,敢敢就干坏事,今天砸坏邻居的窗,明天弄伤别人的狗,每天,都有来我家里告状的人。敢敢干了坏事,就会吓得躲起来,我们就不得不替他受过。

  每个孩子都有成长的烦恼,每个年龄段的孩子们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相似的问题。1岁:吵夜,缠人;2岁:不好好吃饭,说话发音不清;3岁:乱拉屎尿,乱涂乱画;4岁:捣蛋,违逆,恶作剧;5岁:撒谎,欺负小孩子、小动物;6岁:闯祸,偷拿别人的东西,砸烂玻璃;7岁:多动,贪玩,不爱学习;8岁……发展心理学认为,孩子小的时候,心灵像一个空白的录像带,需要对所有情绪(快乐、痛苦、悲伤、骄傲、自满、受挫、爱恨)作预演体验,留下适当的印痕,今后的日子里这些印痕是可利用的资源。在面对复杂环境时,孩子通过“心理反刍”,找到较为合适的应对方法。像人体免疫系统的形成,1~3岁是一个最佳的时期,过了这个时期,要形成有效的免疫,肌体就要付出应激与发炎的代价。

  其实犯错是一种心理需要。孩子小时候犯一些错误,通过错误来确知与外界或他人的关系,可以获得对犯错的“免疫”。人类的孩子与哺乳动物小时候一样,要在游戏中预演攻击与防御、残忍与仁慈、捕获与逃避,才能获得生存的能力。敢敢遭受贴身看护,显然会失去一些实现行为情绪的时机。小时候未曾体验的东西,长大后就欠了债,内心总有些不安宁。有时会以冲动般的行为或变样的举动来实现那些未竟的“事业”。孩子在2~5岁时,许多负性情绪:愤怒、对抗、残忍、嫉妒、仇恨都要有适当的表达,从中获取管理这些情绪的经验,学会节制。孩子犯错需要合适的年龄,5岁孩子当街撒尿,别人只会一笑,12岁还当街撒尿就会被视为品行不端。同样,一个小孩子伤害小动物,遭受过父母的“斥责”,长大了就不会跑到动物园去跟狗熊过不去,这可能是幼稚行为的延迟出现。孩子小的时候,该犯的错误没有机会犯,到了不该犯错的时候,却用幼稚的行为去“补课”,那真是有些得不偿失。

  我们观察到这样的现象,小错误不犯的人常常犯大错误,究其原因,是没有犯错的经验。犯错是孩子的权利,也是孩子成长的资源!拿敢敢来说,他的行为在心理学叫做攻击性外显,解决的办法是让他承受行为的责任,去面对谴责,赔偿损失,向别人道歉。这样的好处一是摆脱自我中心,知道外部世界并不总能为所欲为。二是遭受必要的情绪挫折,体验到后悔、难过、害怕是什么东西。三是学会协调攻击欲望与环境的关系,慢慢把攻击行为转向积极安全的范围(如运动,竞赛)。积极地看,每个孩子都会欺负别人,也会被人欺负,从中可以学会自我保护。砸烂东西、伤害小动物,从中学会怜悯、爱惜和承担责任。对人撒谎,从中知道诚实的重要,学会如何保持缄默或运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语句来应对困境。与父母或老师的对抗,怀恨在心,谩骂,违拗,向别人水杯里吐唾沫,从中学习协调与权威的关系,学习服从与心理平衡技术。逃学,不做家庭作业,上课不好好听讲,体会到自由是有代价的,短时的放纵必定有长久的损失。比较严重的错误是斗气打架,偷拿别人的东西,恶性撒谎,侵害别人利益,无故离家出走等等,这些错误看起来很糟糕,但孩子还是可以从中获益,学会预见行为的后果,承受不愉快的处罚和社会压力,遭受孤独与焦虑等等。

  当然,并非一定要鼓励孩子去犯错,顺其自然比较好。犯错也需要有一定的心理能力,没有心理能力的孩子可能也不敢犯错。研究发现,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犯错的机会要多一些,错误也要大一些,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在化学试验中,曾把一个小试验室炸翻。可以说,敢犯错误的人都会是一些有希望的人,关键是犯错的时机要把握好,在该犯错误的年龄犯些必要的错误。小孩子如果犯了大错(面临学校除名,巨大的赔偿,离家出走等),就成了孩子人格发展的危机,父母有时也不得不来帮助孩子承担部分责任。要让孩子不犯大错,必须让孩子从犯小错中学会预见行为的后果。那么,明知孩子的行为会失败,家长是任其下去还是要制止,这要看犯错后的责任孩子是否能承受,如果不能承受,帮助他预见后果是重要的,不让他犯不该犯的错。

  如何防范孩子受伤?

  我的女儿2岁,我的教育方式是什么都可以让女儿自己玩,但是面对女儿有危险性的行为的时候,我开始还可以说服教育,如果她再犯就会用打手心的方法,而且一直会打到女儿不敢再干。这样的方式对吗?会给女儿的心灵造成伤害吗?

  用伤害的方式来教导孩子不被伤害,并不能让孩子正确地回避危险,反倒是一种鼓励。2岁的孩子处在对世界旺盛的探索期,充满着新奇感与兴奋。打是一种深刻的心理体验,与那危险的活动会形成一种连锁反应,结果想去试试的欲望不是被减弱,而是增强。这就是为什么母亲经常会对孩子说出这样的话:“看看,让你不去做,非要去做,现在活该了吧。”本意是为了保护她,结果伤害她的是你,这就是教育的悖论。

  比较好的做法是防患于未然,在孩子小的时候,她没有危险意识,你最好不让她接触危险的地方,如池塘、石崖、马路、电线插头、火、开水瓶等。2岁的孩子对大人语言的理解是不充分的,你吓她甚至打她会把她搞糊涂,要么她产生一种恐惧,胆子真的被吓小了,有一天你哭都来不及。要么,你不让她干,她越干,让你后悔晚矣。在孩子3岁的时候,家长最好陪孩子去冒一些小险,帮助她理解危险是什么,尤其要演示给她遇到危险该怎么办。小小的试验是可行的,如走路的时候故意把她挤倒,然后告诉她在幼儿园孩子多的时候,会发生这样的推搡,教她在下楼梯、过窄道时如何避免拥挤。

  让孩子犯一些小错误可以预防她犯大错误。

  打孩子不好,一直打到孩子不敢再干就极端地不好。教导孩子避免危险的方法不是不让她做,而是告诉她每种事情都有比较安全的做法,遵循一定之规,伤害就不会发生。如果孩子预先知道如何面对各种情景,自身防范的意识就慢慢成长了。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孩子 孩子成长 家长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