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知名学者

2012年10月09日16:39  新浪教育 微博   

  钱伟长【名誉校长】

  钱伟长(1912—2010),江苏无锡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擅长应用数学、物理学、中文信息学,著述甚丰——特别在弹性力学、变分原理、摄动方法等领域有重要成就。1993年起担任我校名誉校长,他不断抽时间莅校视察和检查工作,参加学校重大活动,指导学校教学、科研工作,为学校进入“211工程”以及立项建设等发展大计奔走呼号。

  邓永清【首任校长】

  邓永清(1921—­1998),江苏铜山人。曾任八路军南进支队独立营连指导员、营政委,新四军第四师团参谋、团股股长,第三野战军兵团后勤部政治部宣教科科长。建国后,历任华东空军机务处副政委,第三机械工业部厂长,南京航空工业专科学校校长,南京航空学院副院长,第六机械工业部副部长。作为建校委员会主任,邓永清领导了我校前身——南京航专的筹建工作,并担任第一任校长。他大力倡导“尊师、重教、爱生”和“学校以教学主体,一切工作为教学服务”的办学思想,深入基层,严格管理,为学校改制建院奠定了基础。

  吴继周【航院首任校长】

  吴继周(1915-1990),江西萍乡人。1934年至1937年入清华大学[微博]学习。参加1935年“一二九”抗日爱国运动。次年参加革命。是中共七大代表。建国后,转到国防工业战线。1954年,领导南昌国营320厂成功地制造出新中国第一架飞机。1956年至1966年、1980年至1984年,两度出任南京航空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致力于国防教育事业。60年代,他提出“把南航办成第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80年代,确定“团结、俭朴、唯实、创新”为学校校训,在领导建设教育、科研两个中心工作中又取得新成绩,为南京航空学院的建立和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范绪箕(1914)【国家一级教授】

  范绪箕(1914— )著名力学家、航空教育家。1940年在世界著名科学家冯·卡门指导下获航空工程博士学位后回国,先后创建浙江大学[微博]航空系和华东航空学院。长期从事热弹性力学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为中国热应力学科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55年被定为国家一级教授。1956年至1979年,任南京航空学院副院长,主管教学、科研工作。在改制建院过程中,积极筹划专业设置、组织制定教学计划,对提高教学质量,建设师资队伍,培养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加强重点实验设备建设等工作,提出了现实可行又具远见的规划,并付诸力量实施,为学校教学和科研良好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79年起,先后任上海交通大学[微博]副校长、校长。

  【首批博导】[以下按照姓氏笔画顺序】

  王适存

  王适存,1926年生,湖南邵阳人,我国直升机技术界的先驱。194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航空工程系,1961年获前苏联莫斯科航空学院副博士学位。他发表的“旋翼广义涡流理论”,在国外被评为“王适存涡流理论”。曾倡导并亲自参加了我国第一架自行设计试飞成功的直升机“延安二号”的研制。所撰写的《直升机空气动力学》是我国直升机技术领域的第一部专著。任南航飞行器系主任期间,率领全系创建了飞行器设计专业首批硕士博士点,并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000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余承业

  余承业,1920年生,浙江温州人。194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52年,来南京航空工业专科学校任教,历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教务部长,副校长,校长等。长期从事航空制造工程教学和科研以及学校管理工作。主编《电解加工》,《特种加工手册》,编著《特种加工新技术》等。曾任航空工业部第二届科技委委员,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加工学会理事长高级顾问以及中国教育学会顾问等。1991年被国务院评为有突出贡献,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张阿舟

  张阿舟,1920年生,江苏丹阳人。1941年毕业于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1949年获获英国布列斯托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回国。1954年参加试制新中国第一架飞机,荣立特等功。1955年调南京航空学院任教,历任科研部主任、副院长等。80年代以来,参加多项科研工作,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正式发表的论文50余篇,编写的专著有《飞机强度计算》、《飞行器振动基础》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张世英

  张世英,1918年生,湖南益阳人。194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 1945年公费赴英国留学[微博],曼彻斯特理工学院研究生。1959年调南京航空学院任教。曾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航空工业部科技委委员,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航空学会动力专业委员会委员,《航空动力学报》副主编,《航空学报》、《工程热物理学报》编委。建国后曾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航空发动机厂以及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任职。他先后曾承担过航空发动机原理、进气道设计、进气道试验等课程的教学。曾主持推进系统进气道研究工作,取得多项科研成果。

  张幼桢

  张幼桢,1920年生,江苏常州人。南京航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航空宇航学科评议组成员。1941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1943-1947年由大定航空发动机制造厂选送美国莱特航空发动机厂和设计公司等进修和工作。历任南京航空学院数学力学系主任、基础部主任、航空制造工程系主任。曾任江苏省机械加工学会理事长、国际生产工程研究学会中国第一位正式会员、美国制造工程师学会高级会员、江苏省第五届政协常务委员。长期从事航空制造工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编《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等多种教材。主编《航空制造工程手册》中《金属材料切削加工分册》。198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杨岞生

  杨岞生,1928年生,福建福州人。1951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微博]航空系。1952年来南航任教。曾任空气动力学系主任,江苏省第五届人大[微博]代表,国防科工委空气动力学专业组成员,中国航空学会空气动力学专业组副主任,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理事,美国南加州大学访问教授,等职。长期从事空气动力学理论和数值方法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编出版过《飞行器部件空气动力学》等著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过数十篇论文,《降低跨音速飞行器波阻力》的研究成果曾获全国科学大[微博]会奖。

  彭成一

  彭成一,1919年生,江苏溧阳人。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航空工程系,1945年去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发动机制造厂进修学习,1952年调任我校,创建航空发动机专业。长期致力于发动机气体力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建立的5000匹马力连续式气源,获1978年江苏省科学大会奖。1986年起从事空天飞机动力系统的研究,承担3项国家863高技术研究课题,主持建立了小型高超音速风洞。被评为国家高技术开发研究七五期间有重要贡献者。其后进行匹配方面的研究工作,其中紊流发生器研制及旋流模拟技术的研究卓有成效,是我国流场模拟技术方面一项重大发展。在国际国内会议及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1992年被航空航天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戴昌晖

  戴昌晖,1919年生,江西赣县人。1939年毕业于北洋大学航空工程系,后获美国密歇根大学工学硕士。1947年回国,先后任教浙江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微博]等校。1976年任教南航,参加大型低速风洞建设,筹建空气动力学系和空气动力学研究所。长期致力于空气动力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主持和参加多座研究用的低速和高速风洞的建设,其中西工大的超跨音速风洞和南航的低紊流风洞均为国内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座同类型风洞,并获航空部科技进步奖。出版有《飞机安定性和操纵》、《风洞设计原理》,均为论述该有关内容的国内第一本著作。主编《流体流动测量》一书,主译《流体力学》。长期担任中国空气动力学会副会长、风能专业委员会主任。

分享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