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选修大学课程被指提前抢生源

2012年11月09日11:16  新民晚报    

  让高中生选修大学课程,是开拓创新教育的有益尝试,还是拔苗助长?是满足一部分高中生“精英”的学习要求,还是变相成大学抢生源的又一渠道?近日,《浙江省高等学校面向普通高中学生开发开设大学选修课程的指导意见》出台,在全国引起了各种议论。

  上海早已有先例

  根据浙江省的规定,选修的大学课程主要分为知识拓展、职业技能、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四类。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知识拓展类课程,包括大学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大学初级课程,内容涉及介绍诸如信息、环保、经济等学科最新成果的课程及大学学科专业导论等,旨在使高中生提前接触大学,了解大学学科专业及课程设置,同时将大学的人才培养理念向中学延伸。

  其实,高中生学大[微博]学课程,在上海早有实践。2009年,上海交通大学[微博]附中与上海交大共同制定了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方案。除了完成《上海市全日制高中课程标准》的要求,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拓展课程及研究型课程中聘请交大的教授、专家开设特设课程,内容分为工程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3大类9个项目25个小科目。而且,这种由高校直接下放相关课题到高中的情况,在本市的其他几所顶尖的实验性示范性高中里都存在。

  “简单下放”不合适

  复旦[微博]附中特级教师黄玉峰说,的确应当有一个通道,让部分学有余力的高中生去旁听大学课程。然而,对于浙江省“学生参加选修课程的学习,实际修读课时数不少于规定课时数三分之二、学习过程表现良好、通过学校组织的考核合格者,即可取得学分”的规定,有上海的高中校长认为,现在高中各年级均安排有2至4门的会考科目,从高三第一学期更开始各种高校自主招生训练营、选拔测试、面试,再要挤出时间,像浙江那样去大学里听完三分之二的课时,要么让学生不睡觉,要么干脆把学生“逼疯”。

  上海市教委有关负责人曾提出,在高中可以开设一些大学预科的课程,而不是大学课程的简单下放,应当是按照高中生的水平,让他们适当接触一些大学课程的绪论,主要是了解大学究竟学什么,自己对哪些领域感兴趣。

  承认学分“有悖论”

  在黄玉峰看来,简单地让高中生去拿大学学分,这里面还存在着一个“悖论”——由于现在各高校间本来就互不承认学分,那么,要大学承认高中生的选修学分,就意味着必须是在考入这所大学以后,考不进这所大学或考进了其他大学,高中时的“定向”选修再出色也等于零。难怪,在坊间已有质疑声,认为高校向高中生开放课程并承认学分,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占坑班”。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微博]副院长熊丙奇[微博]教授也认为,首先要解决好大学学分互认这个瓶颈问题,其次再来谈论高中生选修大学的课程。在熊教授看来,高中选修大学课程的积极意义在于,可以凭此成绩作为申请大学自主招生的材料,这有点类似美国高校的AP课程(Ad—vanced Placement)。

  需要注意的是,作为自主招生的大学,不能限定学生只能选修某些课程(比如与本校对接的研究项目),否则高中选修大学课程就会变异为“定向”培养。于高校来说是“抢生源”,于学生来说也会左右为难。(记者 王蔚)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