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热点关注:有没有一种选拔制度可以取代高考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6日 15:21 解放日报
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博士 张慧洁 问: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有人大代表交出了长达8000余字的《关于废除高考,创新高校招生制度的建议》。高考制度的确不是完美的人才选拔制度,地域差别有失公平,规范化试题标准淹没个性。但是,废除了现行高考制度,能有一种更加合理和先进的制度来取代高考吗? ———上海永嘉路 陈芸 答:今年是恢复高考制度30周年。高考能否使我国公民受教育权平等和机会均等,将是其今后面对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从表面上看,高考是招收新生的一种考试。但高考不仅仅是教育考试,还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责任。除了为高校选择人才,高考还具有维护社会公平与稳定的功能。实际上,现在高考的很多问题是社会各种矛盾在考场上的集中体现。因此,减少高考的负面影响,实际上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需要从教育、考试制度等多方面进行改革。也因为高考和竞争是各方面矛盾的结合点,或者说焦点,所以高考竞争是考试制度与整个社会的博弈,这方面仅仅靠高考制度本身的改革是难以解决的。无论高考制度怎么改,社会竞争都是无法取消和改变的,不通过考场竞争,也会通过其他方面的竞争表现出来。在现有的社会状况下,若放弃选拔机制的统一性,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它所引起的连锁反应甚至可能会造成社会的混乱。因此,人们宁愿在不情愿的情况下,维持一个不尽合理的制度,也不愿意轻易打开这个制度的缺口,更何况高考是最经济而又最省力的考试管理方式。这就是高考存在的社会基础。 高考完全以成绩录取,是我国公民受教育权平等的一个表现。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迁,这一体现平等的高考分数线问题,成了大家争论的焦点,高考制度面临着不小的革新压力。 首先,社会转型越来越呈现出的流动性特点,使得有关高考移民的政策问题、户口管理问题更加突出。而目前我国的选拔机制存在着场所固定性的问题,这直接涉及到制度的调整。一般认为,教育机会的平等和教育平等权的基础是考生的成绩;受教育权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权,包括不同性质的学校及学生的地位平等;考试要保证学生受到平等的教育、受教育的机会平等;对教育平等权的限制一般基于成绩。由于我国宪法缺乏一些现代教育应该体现的时代精神,使教育立法缺少关键性的标准,故今后宜将此类涉及教育平等公正的主要条款法制化,这将更能体现高考的公平性。 其次,虽然我国人才总体规模已经接近6000万,但高层次人才十分短缺,能跻身于国际前沿、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科学家更是凤毛麟角。设定分数线的做法,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准则,同时也滋生了唯分数至上和应试教育的错误教育导向。应试教育片面地强调教育对象对知识点的掌握,忽视或放弃了对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是不符合知识发展的趋势的,是违背人的认识、成长规律的。当今,应试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一种思维定式,渗透到各个领域的人才培养和评价标准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上,功利主义的应试教育到处可见,它已经成为一种考试文化。然而,应试教育一日不冲破,素质教育就一日不能真正实现。 第三,随着社会转型的逐渐深入,市场经济社会更注重产品适销对路,其强调差别性、层次性、个体性、分散性的特点也影响到人才选拔机制的改革,需要探索一种新型的选拔机制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此外,创新型国家对改善高等教育也有着迫切的要求。统一高考对于整个高等教育大面积选拔传统型知识基础扎实的人才起了一定作用,但是一流大学更应该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例如,一些高校的自主招生就是为建立一流大学的选拔机制而进行的有益探索。 能否有一种完美的考试制度,来化解日趋激烈的竞争造成的负面影响,应对由社会发展带来的直接挑战?目前,这或许还很难。当今高考竞争越来越激烈,学生负担越来越重,应试教育之风愈刮愈烈,等等。然而,这些都是现象,并非本质,是学历社会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规律。高等教育之争,归根到底是社会地位之争、社会资源之争。升学难、就业难,这些问题都反映到高考竞争上来了。要解决这个社会问题,只有分层分类,由市场来安排人才选拔,才能使高考竞争和名校竞争降温。所以,我们应该认清高考竞争的必然性,它不可能在短期内减轻下来,也应该看到优化高考制度的长期性,对此应该有一定的思想准备。 一考定终身,是我国高考制度中一个最大的特点。从科学发展观来说,社会应强调持续性、科学性的发展,不但要看到事物发展的固有条件,还要看到它的发展潜力有多大,发展的优势在哪里,对人的评价也应是如此。对考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是杜绝片面性发展的有效手段。设置多样化的选拔方式,才能更加适应我国在未来发展中对人才的需求。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