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高考政治热点分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3日 14:36   燕赵都市报

  (作者:衡水中学:吕志强)

  2006年10月11日闭幕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了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问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等,为我们伟大祖国的未来勾勒出了美好的蓝图。

  -【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1.必要性:①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战略的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②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我们建设的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重要性: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②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③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④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⑤是贯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

  -【构建什么样的和谐社会】

  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9大目标和主要任务。这些目标事关国计民生,可谓给中国勾画出一幅清晰的和谐社会“走向图”。

  【目标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法制的完备是维护人民权益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途径,立法部门要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但目前有法不依等不公正的现象依然存在并损害着人民群众的权益,政府部门要依法行政和依法约束自己的行为,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企业依法设立和依法经营,居民依法享受权利和负起责任。

  【目标二】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虽然经济增长速度年均高达9.4%,使人民收入总体稳步增长,但城乡发展不平衡及垄断行业等因素,却造成了收入差距的鸿沟。收入差距的拉大达到警戒线的基尼系数,成为当前中国社会不和谐的主要因素。当前要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目标三】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劳动权既是劳动者的最基本权利也是劳动者的义务,社会充分就业是对劳动者基本权利的保护,也是社会安定的必要条件。充分就业是指劳动力的充分利用、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当前应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使社会就业达到最大化。当前要优先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应确立城乡衔接的目标,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管模式,管好人民群众的养老钱和保命钱。

  【目标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

  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出增长保持在每年15%左右,但科教文卫等方面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从1992年至2003年却基本没有增长。群众对“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反映强烈。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存在较为严重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矛盾问题,随着公共服务体系,包括公共财政制度、医疗卫生制度、公平教育制度的进一步完备,政府也将拿出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放在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上,这一不协调现象将会逐步改变。

  【目标五】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

  我国公民教育、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尤其是农村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全国农村初中辍学率较高,未入学情况依然突出。提升国民素质要齐抓共管、制度配套,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使公民道德面貌、社会文明程度有大的改变。

  【目标六】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

  我国经济虽高速增长,但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高科技含量的关键装备基本上依赖进口。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中,仅位居第28位。在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条件下,竞争只能处于弱势被动地位。实施正确的指导方针,努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大幅度提高国际竞争力;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环境,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

  【目标七】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稳定是和谐的前提和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社会管理也出现一系列新问题。本次全会提出的社会管理任务,目标清晰,具有前瞻性。全会指出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目标八】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我国经济正面临越来越大的资源、环境压力,高消耗、高污染粗放式增长方式尚未扭转。我国人均淡水量、耕地、森林、石油仅为世界的1/4、2/5、1/5、1/11;我国GDP仅为世界的4.1%,但所消耗的原油、原煤、

铁矿石却分别为世界的7.4%、31%、30%。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注重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谐发展。基于此,“十一五”规划纲要将单位GDP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设为硬指标。

  【目标九】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局面。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这一条落实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上,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怎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Ⅰ、从经济常识角度分析

  1.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实现经济发展与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2.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共富的关系,理顺分配关系,关注弱势群体,尽可能地实现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

  3.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和改善国家的

宏观调控

  4.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步伐,尤其是建立健全农村中的社会保障体系。

  5.积极扩大就业,切实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6.提高企业经营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遵纪守法。

  7.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8.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9.充分发挥财政税收等的作用,扶持弱势人群,加强区域统筹,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10.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11.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2.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Ⅱ、从政治常识的角度分析

  1.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其他基本政治制度及一些基层民主政治制度,保证人民公平地享有当家做主的权利。

  2.各级国家机关要履行好各项国家职能,加强制度建设,促进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3.各级国家机关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集中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使广大人民群众公平享有经济社会权利,共享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成果。

  4.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原则,依法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5.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切实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

  6.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7.实现公民和国家关系的和谐统一。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公民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8.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9.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转变党的执政方式,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注:以上这些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的知识点,要根据具体材料加以灵活运用,不可生搬硬套。关于哲学角度分析,更是要根据不同材料和不同设问方向选取恰当的原理加以分析,在这里不再做具体分析说明。)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050,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