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指点:填报志愿的几个教训别忽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9日 12:12   北京日报

  再过3天就要填报高考志愿了,前两周,本刊已经请东城区教育考试中心王庆新老师,连续进行了两次关于高考志愿填报的讲解,但是很多家长和考生还是提来很多问题,为此我们抓住王老师到各校辅导的空隙时间,请他再给大家一些分析、建议。王老师进行了20多年的高考志愿指导,他讲的几个经验教训,家长们要注意吸取。以下是记者与王老师的对话问答:

  问:请问如何确定自己所应填报的学校批次?

  答:学生在填写志愿前,首先要根据自己高三一年来的学习情况和几次重要考试,特别是区一模、二模考试的成绩,结合本校近年来高考录取率,对自己在班、校、区、市的排名进行大致定位。以一本升学率很高的中学为例,成绩定位在中等偏下的学生,应重点思考如何填好二本志愿;定位在中等偏上的学生,应重点思考如何填好一本志愿;定位在优秀的学生,应重点思考如何填好重点院校志愿。优秀学生可以大胆填报名牌大学,不必过分求稳。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就不应盲目“攀高”、“卡着”分报,而是要“悠着报”,分数留有余地。

  问:一模、二模成绩与高考分数很一致吗?

  答:这个问题很难说。一般讲,高分段的考生,成绩与高考分数更接近一些;而中分段的考生,很多人的高考分数可能会提高十几分至几十分。因为现在复习还没有结束,还有近一个月的最后冲刺时间,中分段的考生中,有不少人的最后高考成绩还可能提高一大块。现在是最艰苦的时候,只要有信心、坚持住,迈过这个“砍儿”,很多中等成绩的考生,还有不小的上升空间;而低分段的考生可能出现分化,有的人抓紧努力,成绩可能提高一百多分,有的却没有什么起色,甚至下降。

  前几年,为了让考生踏下心来复习,有的区模拟考试难度高于高考。而现在,各区的模拟考试难度与高考实考都比较接近,所以,特别提醒那些模拟成绩不理想的考生,不要灰心,更不要放弃最后的拼搏机会。

  问:填报志愿参考分是以本区还是外区模拟考试为主?

  答:很多学校不仅让考生做好本区的一模、二模,还安排考生做其他区,比如海淀、西城、东城区的模拟考题,但是,区与区之间学生特点不同,各区的一模、二模都是本区教研部门针对本区考生特别设计的,模拟成绩不太可比;再有,有的模拟考试不是学校统一安排的,也没有集中阅卷,给分的尺度掌握不统一,有的松有的紧,成绩判定有差异;考生作题时的心态、考试时间也不同,曾经有学生在其他区考了高分,高考时落差较大。所以,还是应该以本区组织的正规训练为主,兼顾参考其他区的模拟成绩。

  问:用模拟成绩定位,选报志愿时注意什么?

  答:各区县依据考生成绩分布情况和其他因素综合划出填报志愿的参考线,考生和家长可以依模拟考试成绩、区县划定的参考线和有关资料进行定位和选择志愿,但模拟只是实战演练而不是实战,它与高考是有区别的,所以考生在用模拟成绩定位、选报志愿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要确认模拟是发挥正常,还是发挥超常或偶尔失利。如是发挥正常,可以作为选报志愿的主要参考依据,如是发挥超常或偶尔失利,就不能完全以此为依据。

  第二、不能单纯凭模拟总分数作为选择志愿的参考依据,还应考虑到相关科目。因为

高考录取时,既要看总成绩又要参考相关科目成绩,所以相关科目成绩不可忽视。

  第三、不要用模拟成绩与市招办发的录取统计资料对号入座。模拟成绩与高考是有差别的,特别是多数学生模拟成绩会低于高考成绩。倘若我们拿模拟分数与市高招办提供的录取统计资料中各大学录取分数对号入座,往往会导致志愿选择上的失误。所以,既要看模拟分数,更要看考生在群体中的位置。选报高考志愿是一项涉及诸多因素,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多找几个参照点,这样,定位才不会过高或过低,才能更客观,更接近实际。

  问:填报志愿最重要的依据是什么?

  答:最重要的是四种必需材料:一是看考生必读,上面有2007年高招政策、录取体制、录取程序、分数要求等,让考生明白怎么考。第二是高校招生章程,上面对考生身体、单科要求、二志愿条件、专业级差等有明确表述,让考生了解高校怎么招。第三是招生专业目录,让人明白高校招什么。注意:招生计划只能以北京教育考试院的北京招生通讯为准,有的咨询会上的介绍不一定是准确的,比如有的学校招生宣传时说,考生只要够三本线,就能上3+2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家长可以拿它“托底”;实际上,有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考生毕业时拿不到国家学位证书,根本不在国家统招计划内。第四是近三年高校招生录取分数分布统计资料,厚厚一大本,好几百页,别看它挺厚,其实对考生个人有用的可能就几页、十几页,但它很有价值,考生要尽量找好、用好。

  问:考生水平只够二本线,是不是就不用报一批的志愿了?反过来,肯定够一本分的考生是不是不用填二批、三批、专科志愿?

  答:有的考生成绩只够本科三批或者专科,认为自己不用填报一批本科志愿了。其实还是要试一下,如果考生发挥好了,分数上了一本线,还有机会;如果没报,有了成绩没有志愿,后悔都来不及。所以有人说:该报还得报,不报白不报。就算报了也白报,你也没放弃机会。

  反过来,有的考生对自己很有把握,除了一批志愿,其他批都不报,二批、三批志愿全空着,这么做反而危险。因为一旦失手,没有选择,高分考生甚至也可能落榜。

  问:要不要服从调剂?什么情况可能遭遇退档?

  答:有三种情况会退档:身体原因。目前考生体检全部合格的只占20%,80%的人报某些专业时,可能受到身体限制,比如身高、视力、有无色盲、弱视等,有的考生就是因为填报了身体受限的专业而被学校退档。二是有的专业有单科成绩要求,比如英语、数学等,总分合格、相关单科低也可能会被退档。第三,有的考生志愿要求限制的很死,志愿报的过高,都是热门专业,又不服从专业调剂,只能被退档。而如果考生服从调剂的话,被录取的机会就大些。所以建议考生认真考虑是否服从专业调剂的问题,如果希望保证录取,就建议服从调剂。事实上,高中生对专业的认识并不深刻,很多人只是个大概印象,一些大学也建议考生对专业的选择面放得宽一些,不必限制太死。

  问:填报志愿谁说了算,是考生还是父母或者老师?

  答:有些家长不顾学生条件,非本科不上。特别是本身学历较高的家长,更容易“拔高”。曾有个考生,他的父母和哥哥全是名牌大学毕业,他考上的是专科,父母要他复读,结果第二年还是专科,连着5年都是如此,最后还是上了专科学校。

  还有个考生,填报志愿时“犟”不过父母,结果高考当日,他考卷上只署了个名字。成绩公布后,家长说不可能,找招办查分,这才发现他一道题都没做,问他怎么回事,这个考生说:我就不想上那个学校,谁想上谁考。这样耽误了一年,第二年家长只好同意孩子的志愿。

  这两个例子都比较特殊,但说明,父母不能包办。比较好的方法是:父母和考生多沟通,把父母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孩子的个人兴趣结合起来,取得共识,在目标一致的基础上作出共同选择。

  需要指出的是,志愿也不应由学校或老师代办,因为有的学校老师会片面追求升学率,为求“保险系数”,给学生一些“指令性建议”,学生不愿意又不敢不听老师的,结果志愿选择不是报低了,就是自己不喜欢。因此学校、老师只是参谋,他们的建议也只是参考。

  本报通讯员阎申本报记者钟卫宁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750,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