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时评:十年教役能让免费师范生政策走多远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6日 17:21   南方都市报

  六所部属师大对师范生实行免费教育的具体办法于昨日公布,相较于历史上给予师范生的优惠待遇,新的免费教育政策凸显出强烈的契约属性,其主要内容是:享受该政策的师范生,毕业后一般要回到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学任教10年以上,如果违约还应退还所免费用并缴纳违约金。到城镇学校工作的,还应到农村任教服务两年。免费师范生毕业前及在协议规定服务期内,一般不得报考脱产研究生。 

  在中国语境中,任何一项教育政策总能与命运话题纠合在一起,因为这既关乎国家的宏旨,更涉及个人的未来选择。当六所部属师大的免费政策甫一公布,即面临着国家与个人两种坐标系的衡量,而其统一的指向莫不与教育的现实处境紧密相关。只有穷人家的孩子才去当教师?教育它究竟怎么了?教育与公平的关系怎会如此混沌?……诸如此类的争论,以弦外之音的方式,应和着新政策的诞生。

  在中国教育改革推行既久但饱受责难的背景下,国家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希望以经济杠杆促进教师队伍在数量与质量上俱得稳定,其用心也苦,而由免费政策所释放出的“尊师重教”的苦衷理应得到尊重。对贫困家庭的学生来说,无论政策的导向如何难以预测,但终归增加了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新机会。现实地看,新政策在引导个人追求服从国家意志、协调国家意愿与特殊的个人情境等方面也存在着重叠的坐标点。

  在善意揣度政策苦衷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新的免费教育政策体现出国家赎买的倾向,这种倾向如此不加掩饰,以至于把它称之为国家与个人间的机会交易也毫不为过。遗憾的是,政策本身所设定的“交易”条件,却有可能成为政策推行的障碍。即使对于任何一位有志于教师职业的“优秀高中生”而言,10年的教育履约期限都不能不显得无比漫长。这项教育契约相当于设定了为期10年的选择空白期。在这苛刻的十年内,个人那不断变化的自由抉择冲动将被压抑在狭小的空间,除教师之外的其他个人发展前景几乎被禁绝。 

  本着契约精神,若在接受新的免费教育机会的情况下,或许不该奢谈作为师者的自由选择权。但仍可以说,国家之所以能够在政策上获致如此契约优势,依靠的是对贫穷的政策性的“挟持”。无疑,新的免费教育政策对经济社会地位处于低水平的家庭最有诱惑力,实质上这是政策为提高自身

执行力而“捆绑”上了学生的贫穷出身。显然,在更宏大的社会作用上,教育曾被看作是促成阶层自下而上流动的动力,而决不应造成阶层被禁锢的态势。在此,与其让违背契约者支付国家在他们身上付出的教育成本,为何不考虑对这些师范生开出鼓励他们坚持履行契约的优惠条件,以开启师范生更大的个人发展空间?

  仅从成本考虑,新政策总的免费额度必定要面临毕业生机会成本的挑战。而这种机会成本在中国教育积弊深重的处境下,在现有教师急切逃离职业约束的映衬下,往往显示出比免费政策更迫切的突围欲望。新政策中有关去农村支教的硬性规定,多少也暴露了这一处境的端倪。不能否认的事实是,基层教育正在普遍遭受经费短缺、师资流失的严重困扰,显然,这种困扰的持续性以及它被根除的艰巨性,远非单一的免费政策所能纾解。因此,若立足于教育困局的整体性根治目标,新的免费政策只是杯水车薪;在教育困境整体上不得缓解的前提下,新的免费教育政策自然存有它自身难以克服的脆弱一面。

  在免费的契约下,十年教役自有其不能承受之重,并考验着政策生命。它也影射着种种教育现实,诸如教师待遇低下、尊师传统极度弱化、农村义务教育困难重重等等——所有这些都说明,教育正在沦为需要重新整合的社会领域。国家从师资培养环节给予特别补贴,可以看作是强化此种社会整合的急切努力。而其用意越急迫,则越显现此领域内分裂愈大、愈破碎的实情。其实,国家和个人都在契约中面临风险,都要让渡一些东西。这是仅就免费培养这个阶段而言的。如果要获取更多,国家急需在扭转整体的教育处境上下工夫。换言之,国家的优惠价更应该开给整个教育框架,而不仅是框架内某个细小环节。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714,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