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训练指导:宜用程序换效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8日 14:59   新闻晚报

  中学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及考试,历来被认为头绪杂,方向乱,师生投入多,对成绩确难有把握。因此,要进行有成效的高考语文训练,首先应该对三年的语文学习活动进行宏观考察,以便理清思路。

  一张语文高考卷,历来是由现代文、古诗文、作文三大板块构成。先说现代文答题技巧训练。常听有经验的老师说,对付古文,只要功夫花到就行,对付作文,只要思路对头就行,唯独对现代文阅读没有把握。

  不少教师教现代文是依靠题海战术,即让学生在做题中慢慢悟出对题目正确与否的感觉,原因却说不清道不明。这样的训练有用,但必然是少慢差费,事倍功半。中国有句俗话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说的是中国人见缝插针、解构规则的一面———在任何制度面前、任何环境下都能找到生存的夹缝。不过,如果把这句话移植过来,改造一下,用它来形容考试技巧,倒也是适用的,那就是“既然有考试,就会有应试,既然有应试,就会有应试技巧”。这个应对考试的办法,就是教会学生建立合理的阅读答题程序。现代文阅读题的答题程序,是教师在总揽考试意图、紧扣语文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对试卷中的材料、题型、题量、题干、答案进行分解、归并类型,摸索思考路径,寻找应答规则,提炼答题步骤。经过一定的训练,让学生也建立起一套应答题目的“程序”。掌握了这样的应答程序遇到试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阅读应试程序,除了要储备必要的知识外,还包括了解题型,确定考点,掌握步骤三个方面的内容。其核心是研究考题。

  一般来说,凡是能用来出题考试的材料、知识点以及用来训练的,一定涉及基础性的知识和普遍的语言现象,而基础和普遍的东西,一定能归为某些类型,解答这些类型的题目,一定能找到共同的规律。比如高考现代文阅读中,常有“说说这个词语(句子)的意思”、“某某一词(句子)的含义是什么”与“这句话的表达作用”这一类题型,不妨称为“词句理解”型。这类看似简单的题目,许多学生回答起来却拿捏不准,常常被扣去一点分数,这是很冤枉的。其实,只要掌握了这类题型的特点,在阅读时,重点关注某些词语。做题时就又快又容易了。

  一般来说,我们应该关注的词语与句子是有限的。一篇高考现代文一般在1200—1400字之间,如果简单地以两个字为一个词语来计算的话,大概会有600多个词语,以10个字为一句话来计算,约莫有130句左右。我们审视这些句子,会发现其中绝大多数的句子是不会考到的,研究历年的高考试题,我们会发现,能作为考点词语句子是很有限的,也就是说,一篇材料中,值得我们关注的词句可能只有几处。

  在这样的词句里,常常隐含着某个语文知识点,也就是所谓“考点”,容易被设计成题目。在回答时,应围绕某一考点,进行针对性回答。比如词语的深层内涵,句子的言外之意,结构上分析其铺垫、伏笔、照应、过渡等作用等。确定了考点,只是锁定了答题目标,明晰答题要领,掌握这一类题目的几个步骤。才能最终完成题目。还以词句理解类题目为例,其解答应该依照这样的步骤进行:

  1.还原:首先讲清楚该词语或句子的直接的意思,解决的办法就是将意思“还原”———将词语或句子中的临时语境义还原为人们通常习惯的表达,有时还要将句中指代词语的指代内容还原出来;

  2.联系:联系上下句找到该句所处的最小的意义层次,思考它在该层次中的作用———内容或结构方面的作用。

  3.表述:回答句子的含义这一类题目时可以用两句话来表述,一是讲清楚它的意思,二是分析该句在它所处的最小意义层次里内容的作用,即对人物、事件等所表现出的作用;回答句子的作用这一类题目时可以用三句话来表述,一是讲清楚它的意思,二、三句是分析该句在它所处的最小意义层次里内容与结构上的作用。

  一旦我们能够熟练使用这套程序,阅读的效率、考试的分数就是我们可以控制的事情了,其成效是显而易见的。说开去,文言文学习、作文训练其实都有各自的应对程序,当我们建立起这一系列的程序,我们的语文学习就是一件成效显著的的事情了。

  也许有人把建立答题程序与应试教育划等号,认为它是机械教条、生搬硬套的东西。其实,我认为,程序看上去是简单的技巧应用,但其背后却隐含着归纳能力,代表着思维方式。它是思维能力的简化和外化。因为程序是在三年广泛阅读、语感熏陶、写作能力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方法和程序有高低之分,但方法本身,程序本身并不是僵死的。不好的方法才扼杀学生的灵性,只有无效的程序才是浪费。我觉得应该理直气壮地研究考试,探索应答程序,提高学习效率和应试效率。

  (《中文自修》杂志提供责任编辑:陈琳)

  作者: □华东师大语文教育研究中心郑桂华 制图邬思蓓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点击查看新浪网考试频道与《新闻晚报·升学周刊》共建专栏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