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生需要高考精神 三次落榜最后一搏终圆梦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1日 08:50 春城晚报
吴林写的诗 苏颖/摄 “高考是我命运的转折点,但不是全部。”从1979年到1982年,吴林先后4次走进了高考考场。在云南大学钟楼前的石凳上,吴林回忆了她曲折的高考故事。 坚信高考改变命运 一定要上大学的信念,一直牢牢刻在吴林心里。“我妈妈是个普通的家庭主妇,我不想像她那样过一辈子,所以我要改变命运。当时对我来说,高考是改变命运的最好途径。”1979年,高中同学兼儿时好友一次就考上了西南师范大学,更激起了她不服输的劲头。 吴林有4个姐姐1个哥哥,1979年她第一次高考时,姐姐们都已结婚,哥哥还在下乡。在接下来参加高考的3年里,她几乎都是晚上7点半睡觉,等到12点夜深人静时起来看书,复习三四个小时后又上床再睡一会儿,7点左右去学校上补习课。她就是在那时落下的近视。 3次落榜后最后一搏 “当时同龄人都去工厂工作了,邻居觉得我是个异类,他们都劝我找个工厂上班算了。他们不知道高考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只是觉得我读书把眼睛也弄坏了,成了书呆子。”1981年第三次高考失败后,邻居的不理解更增重了吴林的思想包袱。“其实那年我也去找工作了,后来因为不满意找到的工作,决定最后再考一次。”带着破釜沉舟的勇气,她想在1982年的高考考场上最后一搏。 当年夏天,当吴林收到云南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距她第一次高考已经3年了。这一天来得迟了些,也来得不容易。 大学时曾动退学念头 终于如愿以偿进大学深造,本该没有什么遗憾了。但是,“进了大学很失望,觉得大学跟想象中的差距太大了,还学不到东西。我跑去跟班主任说‘想退学’。”但在班主任的劝说下,吴林打消了退学的念头,决定自己学习。“我找了很多书来读,文学的、外国的、中国的都看。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大学给自己带来了很多东西,它教给我终身学习的习惯。如果不是这样,我也许没有现在这么大的成绩,也不会走得这么远。我绝对相信‘知识改变命运’,高考是我命运的转折点。” 40岁开始学法语 5年前,吴林对高考的理解仅仅是“高考是我命运的转折点”,但在这之后,她对高考又有了新的认识——“高考不是全部”。 2002年,因为丈夫工作和女儿读书的原因,吴林辞掉在昆明一所中专教书的工作,一家3口移民加拿大。“对我来说,出国后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我老公的英语很好,他交流是没有问题的,但我怎么办呢?在他的鼓励和提议下,我决定学习法语。” 她一直用“生活从40岁开始”形容她头两年在加拿大的生活。“法语真的很难,我几次都想放弃,但一想到20年前的高考,就觉得没有比那个更困难的了。最后我坚持下来了。现在在加拿大,我用法语交流已经没有问题了。” “高考不但改变了我的命运,高考还是一种精神。它让人懂得,人生一定要有目标,同时还要有毅力,要坚持、不放弃,最后一定会得到回报的。即使不是你所认同的成功,但命运之神一定在某个方面补偿了你。”吴林感慨地说。 人生需要“高考精神” 自从1986年大学毕业开始教书,到2002年去加拿大,吴林的生活一直顺风顺水,她觉得正是那4次高考造就的“高考精神”,给了她坦然面对生活中风雨的勇气。 现在,吴林16岁的女儿在加拿大上高中,丈夫也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去年,因为要照顾年迈的老母亲,她回到了昆明。 “选择在这儿讲我的高考往事,是因为我最后一次高考补习就是在云南大学校园里,这儿留有我很多回忆!”她相信,她的高考往事将继续激励着她今后的人生。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