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话题:赴港读书 是成功跳板还是蹉跎岁月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7日 17:39   中国青年报

  香港高校的独特优势对于内地学生而言,的确构成了巨大的吸引力,不过,对于内地学生而言,毕竟香港高校与内地差异巨大,赴港读书要过语言关,要适应当地文化,要适应独立的学习和生活,还要承担高额的费用。到香港上大学的内地学子,在拥有炫目光环的背后也有别人不知道的艰难。

  语言关是内地学生赴港读书的首要门槛

  建议:适应香港高校的学习环境,必须有较好的英语基础和学习能力

  虽然在香港上学可以学习“两文三语”,但语言关却是内地学生到香港读书面临的首要门槛。

  因为香港高校一般都是用英文授课,因此对考生英语听说能力的要求比较高。不论是参加统招还是独立招生的香港高校,在衡量内地考生的英文能力时都会参考内地的高考英语成绩,香港高校对英文成绩的要求一般都有一个不低的门槛。每个学校的具体要求则不尽相同。比如香港中文大学要求,以150分为满分计算,自费生的英语成绩须达120分或以上,奖学金基础班的成绩要求则须达130分或以上。香港城市大学也规定,以150分为标准满分计算,英语成绩必须达到110分或以上。

  而更重要的是,内地学生的英语口语、听力能力较香港学生有较大差距,如果没有较好的英语基础和学习能力,很难适应香港高校的学习环境。

  另外,香港的生活语言是粤语,虽然目前香港也在大力推广普通话,但粤语仍然是主要生活用语。这对大多数内地学生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由于语言不通带来的心理上的孤独和不适,让一些内地学生很难适应香港的生活。

  进香港的大学难 拿到全奖更难

  建议:报考香港高校必须认真考虑家庭经济承受能力

  香港的消费水平比内地消费要高出不少,因此高校的学费也比较高。而非本地生源的激增也在对香港高校的办学成本提出挑战。今年,多所香港高校如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都提高了非本地生的学费。

  香港大学招生负责人表示,香港学校在内地招生,每年都会出现双方达成协议,但最后时刻考生放弃港校而选择内地名校就读的现象,“每个香港学校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而且这样的情况在每个学校都不是少数,根本原因是考生及家长对经济承受能力的考虑”。

  虽然香港各高校都有不少高额奖学金,但绝非每个人都可以拿到,尤其是全额奖学金更是很难拿到。香港几所高校的有关负责人均表示,进香港的大学难,拿到全奖更难。入校时看高考成绩给予奖学金,但若想继续保持全奖,则需勤奋努力地学习,奖学金制度并非一劳永逸。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介绍,香港高校近两年在内地招生规模每年大约1300人至1500人,大部分是缴纳高额学费的自费生。只有部分成绩特别优秀的考生才能获得全额奖学金。目前,获得全额奖学金的学生有200人左右。

  香港科技大学内地招生主管朱力径博士介绍,香港科大招生人员在内地巡回推介时发现,有超过50%的考生选择港校都是“勉为其难”,甚至有些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的学生及家长告诉招生人员:“目前的经济承受力距离每年8万元~10万元的学费相差很大,但可以用和学费数量相当的奖学金抵顶学费,这样就能把港校4年的学习生活坚持下来。”

  朱力径博士表示,目前在香港一些高校读书的部分内地学生当初就是计划进入港校后用奖学金交学费,但最终结果是没有获得奖学金,往年各个大学都出现一些内地学生对没有拿到奖学金或奖学金额度低于期望值有意见。这些学生也因为这样的落差使得正常的学习受到不小影响。

  而香港原则上又不允许在读的内地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打工,因此学生在选择报考学校前须认真考虑家庭经济的承受能力。如果在香港读完书后还是回内地工作,和那么多有内地背景的毕业生以及众多“海归”相比是否具有优势,这些都是要斟酌的。此外,如果一个家庭经济条件有限,这笔钱是用于孩子在香港读书,还是让孩子在国内大学读本科后再出国深造,也是需要家长考量的。

  退学的内地学生主要是因为过不了独立关

  建议:报考香港高校的学生适应能力要强,特别是独立生活能力强

  “勤奋,但是也相对比较胆小谨慎”,这是香港大学中国事务总监黄依倩对内地学生留下的整体印象。她表示,从多年来的观察发现,内地学生普遍都有较强的适应性,但是在创造力和独立性上与本地学生相比有差距。尤其在独立性上,“内地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依赖性强,何况一入学就要面临来自多个方面的压力和冲击,有情绪表现的还好,我们更担心心理上还没有适应过来的学生。”

  实际上,香港几所高校学生管理部门都反映,确实有读不下去被退回的极少数学生,主要是学生不能适应环境,不会安排自己的学习,不会管理自己造成的。

  依赖性还表现在内地生在学校里的交往圈子上——由于语言、生活和观念上存在巨大差别,再加上人数越来越多,目前在香港高校里求学的内地生更愿意自组“圈子”,而与香港本地学生的“圈子”相对疏离。

  因此,报考香港高校的考生适应能力也要强一些,特别是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要强,可以做到自主学习、生活中自立,因此性格开朗、心理调节能力较强的考生比较适合报考。

  黄依倩说,在她的印象当中,曾经有两个内地学生因为不适应香港高校的生活而退学。“到香港高校学习最需要的就是把握自由的能力。曾经有一名从内地一个小乡村考到香港大学的学生,因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电脑,结果到了香港后发现电脑是个好东西,从此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最后不得不退学。”“这个孩子就这样荒废了”,谈起这个学生,黄依倩仍觉得很痛心。

  “香港的高校非常注重给予学生发展的空间,如一个学生随时可以在求学过程中申请到国外做交换生,或者申请休学去从事社会实践活动,但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合这种完全没有约束的学习环境,很多学生反而会因此而迷失。”黄依倩说。

  “在香港高校读书的压力可以说非常大,我们科大就被学生称为‘压力的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内地招生主管朱力径说,香港高校在管理上给予学生的自由度相当大,又需要学生快速适应学习环境,“如果学生连续三学期的成绩都低于平均分,他就失去了来年继续学习的权利,实际上每年都有被学校因为学习能力不够而劝退的肄业学生,不乏很多原来中学优秀的内地学生。”

  不少香港高校的录取分数远远高于内地一些重点大学

  建议:内地学生和家长不要盲目跟风,一定要明确到香港读书是否适合自己

  近几年,随着内地学生报考香港高校的人数迅速上升,竞争也变得尤为激烈,去年,不少香港高校的录取分数远远高于内地不少重点大学。以香港科技大学为例,2006年在全国20个省市招收本科生,申请人数超过6300名,香港科技大学只能挑选部分相对优秀的学生参加面试,最后只录取156人,获录的内地生,高考平均成绩均超过其所在省市的“一本线”90分以上。

  “我们择优录取,不会将名额分配到各地。”香港大学教务长韦永庚表示,有意申请港大的每一名内地生,其所面临的竞争将是来自全国,而非某一省。

  近两年香港高校的内地招生中,“严进”体现得淋漓尽致。以香港大学为例,该校2005年面向内地计划招收250名学生,共收到4800余名应届毕业生的入学申请,相当于“19选1”。2006年该校计划招收250~300名内地生,有1万余名学生递交了入学申请,竞争强度可见一斑。去年,香港大学内地生高考分均超过所在省的重点线90分以上。

  香港城市大学对外联络合作处处长、内地与海外学生招募总监朱国斌博士介绍,香港城大历年录取的内地生,起码都能进入该省一流高校,有一些还是可以升入北大、清华的学生。

  香港浸会大学教务处行政主任梁慧儿则表示,近年来该校所招录的内地生质量越来越好,从内地生整体情况看,超各省重点线50~100分的占70%,超过100分的占20%。

  “香港的高校和内地的高校各有千秋,这是我们应该看到的。如果一个适合在清华北大念书的学生,却‘迷信’香港,随意报考与自身素质要求不符合的香港高校,不顾自己的实际,我是很不赞同的。”黄依倩提醒内地考生,盲目“跟风”是很不理智的行为。

  “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是未来各个行业的领袖,因此非常注重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逻辑能力、视野素质等,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否适合在我们这里读。”黄依倩说。

  朱力径则说得更为诚挚:“我特别怕内地的学生和家长跟风,还是要更加理性,在报考之前尽可能地多了解,到底来香港读书是否适合自己。”

  而另一个值得考生和家长注意的事情是,从今年起,除了参加内地统招并已列入提前录取批次的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外,在内地自主招生的10所香港高校必须在7月7日之前录取完毕,被香港高校录取并经本人确认就读的考生,不能再参加内地高校的统一录取。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表示,这一做法是为了保证内地高校和香港高校招生的公平公正,避免再出现两地高校抢招生源的情况。

  而以往报考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10所香港高校的考生,可以同时兼报内地的大学,不少家长是抱着“为孩子多留条路”的想法,以香港高校做“后路”,但今年这种想法无法实现了。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730,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