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成高考生存在心理压力 考前一周调整好三状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30日 10:56   北京晚报

  临近6月,考生的复习已进入冲刺阶段。在积极投入复习的同时,考生也承受着巨大的考试与竞争压力。据有关数据表明:61.6%的学生在各种考试前存在着轻、中度的心理压力。近日,据“12355”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热线统计:来电咨询与“高考”有关的咨询电话占来电总数的三分之一。12355热线发现:部分考生填完高考志愿,开始放松学习,出现倦怠情绪;考生家长咨询则主要表现为:孩子学习效率低,父母不能在孩子面前提任何与高考有关的信息。

  一位高三考生父母来电,近一段时间,面临高考的女儿对父母施行“四不”政策。即不许听电台有关高考的信息;不许看报纸有关高考的报道;不许看电视有关高考的节目;不许说关系高考的话,但是要求母亲有空陪自己聊天,令家长难以适从。热线负责人宗春山主任认为,高考在即,紧张在所难免,家长过多关注高考信息,一方面会给孩子增加无形的压力,另外也反映出家长的紧张和信心缺失,与其如此,家长不如腾出时间做自己的事或陪一陪孩子闲聊,因为聊天也可以转移压力。

  专家介绍,其实这个家长的问题很有代表性,许多家长明明自己紧张,却把这种紧张投射到孩子身上,认为孩子紧张。一位家长买菜都问人家:“多少分儿一斤?”12355热线的接线员经常遇到这种情况:电话那端,母亲要求面临考试的孩子和咨询员“聊一聊”,而孩子却大声地拒绝“你才需要咨询呢”。

  对此,宗春山老师认为:首先,考生填完志愿出现倦怠情绪,主要原因是大部分考生的高考志愿是父母为孩子选择和填写的,并不是孩子自己的意愿,孩子自身不愿意承担考试后果,于是就放下了心理负担,出现倦怠现象;其次,考生不接纳家长提任何有关“高考”的信息,主要原因是由于复习过度紧张,自身的信心不足,又渴望在最短的时间内多学习、多记忆,然而越是这样,孩子的学习效率越低,就越怀疑自己的状态。从心理学角度讲,这是一种“高原”现象,即学习进步到一定阶段,出现缓慢发展的状况,属于正常状态,但由于考生对自己过高要求,生怕自己落在别人后面,于是出现枯竭感。

  现在孩子最渴望的是父母的情感支持,家长的一杯水、一个苹果、一段轻松的聊天远比专家建议和媒体讲座效果要好得多,建议家长多给孩子鼓励,多与孩子聊天,亲人一句话鼓励,胜过十个专家建议,是最好的减压方法。如考生的学习状态已影响了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到心理咨询门诊咨询,也可以拨打心理咨询热线,寻求专业的帮助和支持。

  本报记者李莉

  特别提示

  高考前一周调整好三状态

  高考前一周学校放假,考生或在家复习、或在学校复习,这一段时间对于考生来说最重要的是调整状态。调整状态包括三个方面:生理状态、心理状态和思维状态。

  生理状态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生物钟,考前一周一定要把生理状态调整到上午9时、下午3时是最佳状态,因为这两段时间正是高考各科考试的起始时间。一定要保证睡眠,每天不少于八小时,中午要保证40分钟左右的午休;二是饮食,要吃饱、吃好、清淡、卫生;三是加强体育锻炼、注意防病。心理状态更为重要,高考到了这个阶段,比的就是心态,所谓能力说到底就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庄子讲:志不强者,智不强!也就是心理品质的巨大作用。将心态调整到平常心,那么良好的心态就成了复习、考试的催化剂。考生自己要不断地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Yes,I can!

  最为重要的是思维状态调整,如何保证在上午9时时段语文、文综/理综的思维状态是最佳状态?如何保证在下午3时时段数学、外语的思维状态是最佳状态?这里也有一个训练问题,我建议考前一周上午9时至11时30分主要用于语文和文综、理综的复习,下午3时至5时用于数学和外语的复习,而且还要努力做到上午两个半小时、下午两个小时尽量不走动、不去卫生间。这种复习策略叫做“两定”:定时间、定内容,坚持一周左右,思维状态相对稳定,到了高考时仅仅是这种思维的惯性。有的同学说我上午状态最好,所以上午要复习数学,但是考生不要忘记,数学是下午3时开始考试,其实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考试还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安排。

  最后一周考生还要做到三个回归:回归课本、回归《考试说明》、回归基础知识。考生在最后一周要多做些中低档题,提高自己的信心。在复习过程中要做到深入反思——“做对一道题,掌握一套题”;要深度纠错——做到“一题不二错”。

  本报教育专家顾问团专家尹宗禹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670,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