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是“宠”出来的 两代人讲述高考的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5日 09:50   新闻晨报

  [编者按]今天,我们请来的倾诉者很特殊。首先,他们都是或者曾经是高三考生的家长;其次,他们自己或多或少地参与或受到过30年前高考的影响;其三,他们的教育理念比较“另类”,而且,到目前为止,他们的孩子都比较成功;最后,他们自己在事业上也比较成功。为此,我们请他们各自谈谈自己的高考、孩子的高考和教育理念,希望从中能给读者一些启示和经验。

  嘉宾:王小鹰,女,知名作家

  [王小鹰语录]

  我希望把“宠孩子”的理念广而告之。“宠孩子”,不是说事事都迁就孩子,一点都不管;而是要让孩子们感受到,天底下父母是最爱他们、最理解他们的人。即使与孩子观点不一致,也不要马上表示反对,与孩子对立;而是应该去了解孩子的想法,先肯定它,再去引导它。

  好孩子是"宠"出来的

  [我的高考]

  1978年,国家恢复高考时,我已经26岁了,虽然那时已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但仍非常坚决地报了名。在复习时,我没觉得高考有多可怕,就像毛主席讲过的:战略上藐视它,战术上重视它。后来我考场上发挥得不错,每门都在90分以上。

  我非常感谢高考。一个人能通过考试,得到发挥自己才干的机会,真是种幸福。而现在的考生和家长往往谈“考”色变,我觉得不是制度不好,而是人们的心态要调整。其实高考和奥运精神是相通的,都是要激励人们发奋,发挥自信和潜能。希望大家不要把它恐怖化。

  [我女儿的高考]

  今年,我也是一位高三家长。不过我女儿棒棒选择去国外读书。她很独立,不要我们帮忙,自己在网上报名,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交流,日前已被美国耶鲁大学录取。

  [教育理念]

  我觉得作为母亲,生下孩子就该爱她、宠她。她身心健康,尤其是精神上快乐,这样我才会开心。

  我们从没刻意让棒棒参加什么比赛。她自己也把比赛看得很淡。如果她回家和我讲,要参加哪项比赛,我就说好的,去交报名费。可是十次有九次,临到要比赛了,她自己没兴致了,比赛当天总对我说:“妈妈,我不想去考了。”我就说“好啊”,不会因为已经交了报名费而责怪她,反而认为她开心最重要。

  即使参赛,棒棒得的奖也不多,我们从不因此抱怨。记得今年有次比赛,她进入上海赛区的前三名。决赛那天,我坐在台下。棒棒在对话环节出了个小差错,最终取得第三名,没能去北京参加总决赛。她一走下台,我就对她说:“你今天发挥得很好,朗诵很好。是出了点纰漏,可是妈妈觉得你挺出色的!”

  棒棒3岁时,看别的小朋友弹钢琴,就和我闹着要学琴。我就给她请了音乐教师。学到小学三年级,她考出6级后,表示不想再学,我同意了。上了高中,她又说想再学钢琴,我又同意了。这次,她只用了两年时间就把10级考了出来。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棒棒的独立和自信,而不是具体拥有什么技能。

  嘉宾:汪天云,男,上海电影集团公司副总裁

  [汪天云语录]

  高考,曾经彻底改变了我的命运;如今也帮助了我儿子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因此,我觉得高考应该是孩子自我实现、自我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梯,而不应该成为完成家长心愿和理想的途径。背负这样的目标,孩子会很苦恼。

  高考是自我实现的阶梯

  [我的高考]

  1966年,我初中毕业就到一家

化工厂做了一名普通工人。但我内心一直有个强烈的愿望:我要读书,我要上大学!

  1978年,恢复高考的消息一传来,我立刻决定报名。当时我已经是个140人车间的组长,日子很好过。所以我师傅很不赞成我的决定,很多人也劝我放弃。因为那时知识分子的地位并不高。可是我一心向往大学生活,还是走进了考场,最后成功考上了大学。

  大学四年里,我不仅系统学习了文学理论,还在艺术系听了很多课,选修了自然科学的课程。高考,奠定了我的人生观,彻底改变了我的命运。因此我可以毫不讳言:我是高考的直接受益者。

  [我儿子的高考]

  从小,儿子的作文成绩就很好,因此那时他选的是文科。可在高考前,他自己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临时弃“文”从“理”,因为他认为男孩子应该要读理科。其实我是很希望他学法律的,可我与他妈妈都认为,儿子18岁了,该学会对自己负责了,我们过多地参与他的决定,其实是剥夺了他成长和自我负责的权利。

  大学期间,他有天回家宣布,他要白天睡觉,晚上写剧本。我说他这不是黑白颠倒么?他说就要这样才能成功。我心里一动,认为也许他能行,就随他去了。果然,他的剧本《我的太阳》最后拍成电影,是描写大学生活的,在全国很多地方播放过。

  像这样自说自话的事情,我儿子做得多了。虽然我难免有不同意见,但想想,自己读大学时也没人管啊,就随便他去。毕业后,儿子现在从事文化管理工作,单飞得不错。

  [教育理念]

  儿子的高考、大学经历,让我发现时代的差异。现在的学习工具很多,查资料有互联网,根本不用我们当年死读书、做卡片的方法了。评价一名人才,其自身的知识结构也许只占7成,或者更少。所以,与考试成绩相比,孩子的能力和品行更重要。

  教育应让孩子发现自己

  [我的高考]

  我1966年初中毕业后,到农场去劳动。后来上海缺教师,我在接受短期培训后当了教师。恢复高考那年,我很想参加,但因为当时已经是支部书记,学校不让我去报名。就这样,我没能参加高考,而是自学了两个本科。

  [我女儿的高考]

  我女儿是2002届高考生。她以139分的成绩,作为上海市语文单科

状元,考上了
复旦
大学分数最高的经济专业。可刚读了一个月,她就对我说对经济没兴趣,想休学复读,重考一个理工科专业。换作一般的家长,肯定会反对,但我非常理解,只是提醒她:冲动是一时的,你还得做些具体调查。她就与几个学工科的女同学交流,发现她们都学得很吃力,最后她自己放弃了这个想法。

  到了大三,女儿再次决定休学一年,说是要去体验生活。那次,她在西藏呆了大半年。当时,我和她妈妈心里其实也是焦虑的,但我们知道拦不住她,也愿意相信她。果然她一年之后又回来读大四,但却从此对文化情有独钟。她买了一大堆录音笔,请同学帮她把所有文科老师的选修课全录下来。毕业时,她对我说:“爸爸,我还是喜欢文化,我要读上戏的研究生。”如今,我女儿已经是上戏在读研究生了。

  [教育理念]

  先肯定、理解孩子的想法,再加以引导,我认为家长们该采取这种开明态度。

  我常常给别的家长做工作,不要一上来就反对孩子的想法,首先要肯定孩子的自我负责,然后再去帮助孩子分析这个决定是否现实。所谓“少年轻狂”,所有的成功者都有些张狂,准确地说那是一种自信。尽管冲动难免会带来失败,但失败是成长的重要源泉。扼杀了孩子所有的冲动,中国如何能出大家、大师呢?

  作者: □文/叶梓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550,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