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高考30年:海南姑娘考清华大学独树一帜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6日 11:32   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本报近日展开的“寻访海南历年高考状元”之行动,不啻于对海南籍优秀人才的一次盘点。几十年来,很多青年才俊从海南考入理想的高等学府,学成后遍布世界各地,在各个领域内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962年,一位叫刘白玲的女生从海南中学毕业后,以海南第一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她,很可能是建国后第一位考上清华大学的海南姑娘。可以肯定的是,一直到大学毕业,她一直是清华大学唯一的海南籍女生。

  经热心读者架桥,本报与刘白玲女士取得联系。她从清华大学毕业后,曾在水利部工作多年,今年已经64岁,退休后居住在北京。

  家庭氛围宽松父母开明

  刘白玲的母亲是广东人,父亲是海南琼海人,父亲在邮电局当职员,母亲靠做手艺活供几个孩子上学。几个孩子均力求上进,在学业上取得成就。除刘白玲考上

清华大学外,另外几个弟弟妹妹在恢复高考后,也都通过努力到高等学府深造。刘家姐妹认为,兄弟姐妹们得以出人头地,与父母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我的父母没念过大学,但他们是非常开明的,从小到大,他们从没勉强我们做过什么,从没用暴力干预过孩子们的行为。无论是在学习上或是在生活上,父母都尊重我们的意愿。在宽松的成长氛围中,我们反而能够自主学习。”刘白玲深深感激父母的开明,在教育自己子女的过程中,她潜移默化地受着父母的影响。

  刘白玲的妹妹告诉记者,她们父亲的舅舅是清华大学毕业生,毕业后他曾去美国

留学,后到新加坡当报社编辑。她打趣说,这个家族与清华大学有缘分,也可能是因为优良基因的影响吧。

  从小喜欢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刘白玲说,她从小学习比较自觉,在小学时特别喜欢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类文学作品对她的一生影响至深,她从小就强烈意识到,一个人要有坚强的意志和远大的志向,要树立奋斗目标,通过自己的努力,踏踏实实地工作。

  以自己的成长经验为前提,刘白玲在教育子女时特别有心得,她和丈夫养育了2个孩子,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刘白玲坚持认为,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从小培养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比早早对其进行智力开发有意义得多。

  高考时照常为家里挑水

  谈及当年的高考感受,刘白玲印象最深刻的是,当时自己的心态好,只把高考当作平常的考试,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生活状态与平时是一模一样的。她家住在府城,当时没有自来水,每天要挑水吃。高考那几天,她每天坚持为家里挑水吃。

  刘白玲一直对数学特别感兴趣,考大学前报志愿,她的第一志愿报的是清华大学,第二志愿报的是

复旦大学,所报的专业全都是数学。当年被录取到清华大学数学力学系,可算是事如人意。

  刘白玲记得,那时大学录取率低,考大学特别难,她所在的班级里,考上各类学校的学生加起来只有5个人。那时海南属于广东省管辖,清华大学往整个广东省投放的招生指标也不多,当年被清华大学录取的新生中,只有她一个是海南籍女生。到校后,在上大学期间,全校各年级各系的海南籍学生加起来也才10多人,女孩子只有她一个,一直到她1966年大学毕业,仍然没有发现有其他海南籍女生,想找个说家乡话的女伴都没有。

  父亲最先看到通知书

  刘白玲的妹妹对记者说,1962年,姐姐上清华大学时,她年仅10岁,印象中,当地政府还奖了姐姐100元。“我们的父亲一直津津乐道的是,他作为邮电局工作人员,有一天在柜台值班时,看到清华大学给姐姐寄来的录取通知书。这份录取通知书是寄往海中的,却是父亲第一个看到的。可以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毕业后遇到文革,中学生纷纷上山下乡,大学生也到基层锻炼,刘白玲去部队农场锻炼了2年,被分配到水利部第一工程局工作。

  刘白玲和丈夫同是清华大学毕业生,夫妻二人在事业上比翼双飞,在生活中彼此扶持。作为“又红又专”的老专家,他们在退休后仍然担任着一些项目的技术顾问,经常到全国各地开展技术指导活动。

    (记者:许欣)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780,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