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点评北京高考作文:可写的东西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8日 09:57   京华时报

  本报讯 (记者张灵)昨天上午11点半,高考第一科语文考试结束,备受关注的高考作文题浮出水面———从唐朝诗人刘长卿的诗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让考生谈自己读后的看法。这也是北京连续多年采用命题作文后,又一次创新求变,由考生自拟题目创作作文。

  面对这样一道作文题目,考生的反应有难有易。记者在八一中学考点随机采访了几位考生。一位考生认为,作文题感觉还不错,他是从古诗的意境入手,写对恬淡处世的人生态度的看法。另一位考生则认为,作文不好写,由于平常对古诗词的赏析做得很少,担心理解不当容易失分。对于这样的题目,在众多网站进行的网友调查中,有一半以上的网友认为很难。

  -专家谈

  命题具有挑战性

  北京十一学校语文特级教师郭铁良认为,在今年全国出现的18个版本作文题中,北京的作文题目最难。从题目可以看出,对考生的要求已从去年“北京的符号”考查

传统文化,转变到对考生自身文化素养的考查,而且试题中限定了两句古诗,并给出一些引申的理解,使作文命题由过去几年使用的开放式命题转变为内敛式。考生在写作时必须结合题干行文,这是很新颖的一道题,但对考生来说,也是很有挑战性的一道命题。

  体现二度创造

  精华学校高考语文专家、特级教师王寿沂认为,作文题目体现出对古诗的二度创造。考生可根据这两句诗,找到自己的平台、角度去展示。不是对原诗的评价,而是从原诗剥离出来,给予现代人的理解。

  考查难度提高

  中华书局《中华活页文选》社长助理李少英认为,这道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高考对考生古诗文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古诗文的考查不仅有专门的题目,而且还渗透到了其他题目中。考生首先得理解诗句含义,然后要把思考的结果表达成一篇作文,显然对考生古诗文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的考查又上了一个台阶。 本报记者 张灵

  -作家说

  王海翎:

  可写的比“北京符号”多

  较之去年“北京符号”的题目,王海翎认为今年的作文题书写范围更宽、选择余地更多。

  她分析说,如果考生思维不够灵活,“北京符号”很容易被确定在四合院、胡同等老北京的标志风物,外地迁京的小孩和部队长大的孩子就容易发蒙。而今年的作文题考生可以参考4种理解,自由选择一种适合自己想法的角度去表达,每个考生的机会都是均等的,就容易比较出他们用文字传递思想的真实水平。

  北村:

  考验准大学生的创造力

  针对断章择句给出的“细雨”“闲花”古诗,北村认为,正因为没有明确的内容指向性,题目同时给出的4种理解都言之成理,考生按照任何一种理解去二度创作都不会跑题。但同时,这也考验着考生们创造性书写能力。

  北村说,试题鼓励考生写出自己的理解,就是要求他们突破头脑中的范文模式,创造性地写出自己头脑中的东西。“在接受了漫长的作文技巧训练之后,他们需要做这类创造性的跨越。”

  本报记者 宋合营

  7年来北京高考作文题

  2007年:读诗写感想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朝诗人刘长卿在《别严士元》中的诗句。

  曾经有人这样理解这句诗:1.这是歌颂春天的美好意境。2.闲花、细雨表达了不为人知的寂寞。3.看不见、听不见不等于无所作为,是一种恬淡的处世之道。4.这种意境已经不适合当今的世界……根据你的看法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体裁不限。字数800以上。

  2006年———《北京的符号》

  2005年———《说安》

  2004年———《包容》

  2003年———《转折》

  2002年———《规则》

  2001年———《诚信》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9,090,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