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点评湖北高考作文 下笔容易谈透较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8日 11:14   荆楚在线-楚天都市报
  记者高家龙 李樵 范宁

  2004年的“买镜”,考查了考生的人生观、价值观;2005年的“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考查了考生对生存及生活态势的选择;2006年的对带“三”词语的联想与感悟,考查了考生对语言文化意蕴的人生体验;而今年湖北高考作文题“母语”,考查的又是什么?

  昨日,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请他们对今年湖北高考作文题发表看法。

  有思辨意味

  可拓展想象空间

  ■陈文新(

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导)

  这一作文题,如果是《母语》而不加这一段说明材料,也许会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它可以带有较强的思辨意味。

  比如,以母语作为一个民族的核心标志,强调汉语的重要性,强调汉语教学与学习的重要性,强调汉语经典的重要性。它也可以带有浓郁的抒情意味。再比如,像《最后一课》那样,写出母语的温度,写出母语的色彩,写出母语的情调,写出母语留在人的心灵世界的烙印。它甚至可以被理解为“母亲的语言”,包括生活中的母亲的语言和比喻意义上的母亲(如祖国、故乡、老师等)的语言。

  考生想象的空间大,作文的路数就自然丰富多彩。加上这一段说明,考生的想象不一定受到束缚,但这种引导性的说明,毕竟会使部分考生失去大胆想象的勇气。

  导向比较好

  有一定难度

  ■周文涛(湖北省语文特级教师)

  今年的作文题导向很好,能引导学生回归语文学习本源,明确语文学习目的,帮助考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重视母语学习,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汉语何去何从实际上是如何保持和发扬传统民族文化的问题,它告诉我们在融入世界潮流的同时,要保持民族特性。题目还可以考查考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水平。

  难度在于很多考生恐怕很难从“民族文化载体”高度去审视母语,同时,母语是个很抽象的概念,怎样把它与具体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一些考生恐怕很难较好完成这种思维转换。考生如果平时养成了比较好的审题习惯,比如抓关键词等,而且有一定文化头脑,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无审题障碍

  区分度较好

  ■吴平安(洪山高中语文特级教师)

  该作文所给材料主题明确,考生不会出现理解偏差,很容易把握写作方向,不至于无话可说,很多考生可能比较倾向于写议论文。

  但是正因为容易下手,如果考生的认识深度和层次不够,阐释、论证等能力不到位,对母语这个问题就很难谈深、谈透,所以该题目区分度很好,可以把考生的差距拉开,是一道不错的

高考作文题目。

  立意深远

  贴近现实

  ■但昭彬(华中师大考试研究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

  今年的作文题目可谓立意深远,紧扣当下的现实背景,有很好的启迪和警示意义。

  重视母语告诉我们,在国家发展进程中,既要重视军事经济等硬实力,又要重视文化的软实力。题目强调哲理性思考,多元化角度和多样化表达,是一道比较好的具有包容性和发挥性的话题作文。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250,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