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考生盲目用范文 屈原杜甫也高考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0日 09:51 重庆晚报
高考阅卷老师:今年作文写高考,成绩反不如往年 高考作文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今年写最熟悉的高考却难出佳作,甚至有考生背范文,闹出屈原、杜甫参加高考的笑话。昨日,刚评阅完语文试卷的永川北山中学教师蒋海彬透露,今年的优秀作文不如往年。 蒋老师说,以前考生写文化散文都有套路,引用名人的诗句和话,然后加点材料,词藻华丽就能得到高分。这次写高考,没名人可用了,但部分考生还是闹出笑话,引几句杜甫的诗,后面栽句话,说这就是杜甫的高考;引句庄子的话,这就是庄子的高考……有的考生根本不动脑筋,一堆材料堆上去就完事。类似的文章,都不能得高分。 蒋老师分析说,出现这样的现象,与现在中学提倡写文化散文,教师不注重全面培养写作能力有关。他认为,写作文还是要训练学生基本功,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都要训练。 蒋老师透露,自己评阅的作文中,最高给了57分。那篇作文的题目叫《在高考中成长》,文章最大亮点是写得贴近考生实际生活,有真情实感,语言也非常生动。 人物简介 蒋海彬,重庆市教育学会会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重庆市优秀教师,有十余篇教学论文在《中国教育报》、《语文教学通讯》等报刊上发表。 评卷教师写日记感受阅卷 高考阅卷工作已结束。今年参加语文作文阅卷的蒋海彬老师,在阅卷期间写下10则日记,记录高考阅卷的经历和感受。 10则日记从到阅卷场报到的第一天开始记录,包括考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考生的书写问题、部分考生答题马虎问题,对高考作文中出现的问题的深层次思考,还有从一个教师的角度,看学生的苦,期待有一天高考能有更多快乐。 本报节选了其中的几则日记,希望能让今后参加高考的学生以及正在一线教学的语文老师有所启示。 日记摘录 试评卷展开争论 6月10日 星期日 晴 西南大学30教学楼是语文科评卷点。我们有200多个阅卷老师,我被分在作文组。在试评分过程中,老师们对试卷进行了激烈讨论,从立意、选材到谋篇布局、语言表达、作文是否紧扣话题等方面展开。 背文化散文难得高分 6月12日 星期二 雨转晴 我非常佩服今年高考语文的命题专家,“酸甜苦辣说高考”,让考生人人都有话说,让有语文素养的考生写出高水平的作文。但是这个作文题让那些训练学生写文化散文的老师,以及收集了很多材料、习惯写文化散文的考生有点不知所措。 近年来,无论是高考作文,还是平时训练的作文、考试的作文,文化散文大行其道,以其华丽的语言、古代名人的材料的堆砌,颇受部分老师青睐。翻开学生的作文,你很容易发现“看云卷云舒”,“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之类的句子。到底要表达什么,有时连学生自己都不知道。 今年重庆高考作文题不适合写文化散文,因此,考生平常背诵积累的文化材料基本派不上用场。但在答卷中,还是看到司马迁、李清照等人“参加”高考,看到有的学生写上庄子、杜甫、苏轼的一段话、一首诗,然后栽上一句这就是庄子、杜甫、苏轼的高考,这些作文统统都不能得高分。 教师作文指导的思索 6月13日 星期三 晴 这几年,话题作文占了高考作文题的主要位置。高考考什么,中学就教什么。所以,平常的作文教学内容离不开话题作文。教师要求学生写话题作文,本无可厚非,可是有的老师从高一起,就只训练话题作文,作文常用文体的训练就弃之不管。 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常见文体作文时,首先要求入格,其次立意要健康,再次是文体的表达效果,记叙文要生动具体形象,议论文要议论充分,富有逻辑力量。在具体训练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备课,把一种文体的作文训练解剖成几个环节,一一落实。指望一篇作文能把所有问题都解决掉是不现实的。 期待能快乐高考 6月16日 星期六 雨 不得不承认,学生参加高考的确品尽了酸甜苦辣。在这里,我想说一下学生的“苦”。 现在高三学生的书之多,推开任何一扇高三教室的门,就会发现,每一张课桌上堆满了书,厚厚的一大摞,小山似的。学生埋头读书做作业,就像躲藏在书山之中,淹没在书海之中。 现在,高三没有不补课的,有的学校周六周日补一天半,有的是两天全上,月末才放半天假,学生很难有休息之日。 我们的学生太苦了,他们愿意这样做吗?老师愿意学生这么做吗?非也。 这样的苦日子,不是一天两天,不是自入高中开始,也许初中,也许小学就开始了。漫漫长路何日是尽头?所以,有的学生调侃高中生活:“起得比鸡早,吃得比猪差,累得比牛很,睡得比狗晚。”也有的学生把高中酸甜苦辣的奋斗史,比喻成一场战争,他们就是英勇的战士。是战士,哪有临阵脱逃的道理,只有在枪林弹雨中奋勇前进。 作文中,不少学生把中国学生跟外国学生比较,把中国的高考跟外国的高考比较,说人家没有我们累,有一种羡慕之情。 我在想,我们的学生什么时候能真正在素质教育的旗帜下,轻松愉快地学习呢? 记者 何英 实习生 冯帅/文 记者 陆纲/摄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