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时评话题:高考作弊案集中反映出应试教育弊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1日 09:33   《羊城晚报》

    作者:李隼

  如此严肃而纯洁的考试,几乎是守护社会良心和公民诚信之底线的最坚强的堡垒,为何也会频频失守?为什么连那些本该占领道德高地,进行传道解惑的教育者,也会将老祖宗的廉耻之心抛在一边,置师道尊严于不顾,去教唆,甚至强迫威胁一些并无利益关系的尖子生做“枪手”?

  今年的高考,又传作弊丑闻。从河南郸城和云南宣威两地的舞弊案情看,高考作弊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传统的夹带纸条,偷窥他人试卷的原始手段,已经被使用无线电通讯等高科技手段所取代,更为严重的是,两地的弊案都属于有组织、有计划的案件,包括与考生有关的中学甚至教育管理和考试机关都涉嫌参与。案中披露的冒名替考,篡改考生资料等恶劣行径,令人触目惊心。

  恢复高考三十年来,作为选拔人才以及个人改变命运的最重要手段之一,高考的纯洁性始终是国家和社会各界坚守的堡垒以及关注的焦点。纵然有考生们“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残酷,纵然有对其“一次考试定终身”的合理性的质疑,总的说来,高考所取得的社会认同度还是非常高的,因为人们相信它的纯洁性。在人情社会的中国,不问出身,不讲关系,只看分数的高考,用最粗陋的方式展现着一种最原始的公平——分数面前(基本上)人人平等。

  弊案曝光以后,人们首先从社会伦理与个体道德层面来质疑人的基本诚信。如此严肃而纯洁的考试,几乎是守护社会良心和公民诚信之底线的最坚强的堡垒,为何也会频频失守?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是否出现了全面的下滑?为什么连那些本该占领道德高地,进行传道解惑的教育者,也会将老祖宗的廉耻之心抛在一边,置师道尊严于不顾,去教唆,甚至强迫威胁一些并无利益关系的尖子生做“枪手”?于是,在盛怒与谴责之余,人们自然想到了严惩,要用法律来匡扶正义,重建公平,找回人们对高考公正性的信心。

  这些思考,当然是正确和有益的,但是,并不足够,甚至并未能触及问题的根本与核心。高考弊案所表现出的新特点,再一次说明,由高考所引发的诸多弊端,根源正是在于它的绝对化的重要性上,高考作为高等教育选拔才俊的手段,其重要性,被现行的招生乃至教育制度过度强化了。这是高考舞弊案的有组织性、大规模爆发的根源所在。

  历经多年的教育改革,其实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即:要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相应地,对高考在考察和选拔高等学校生源的重要性和偶然性进行弱化和规避。所以,这些年的自主招生、特长生以及3+X考试等招生政策相继出台。但是,在确保社会公平和遵循教育科学规律的前提下,降低高考的重要性,避免高考考分成为唯一和最重要的招生手段方面,现行制度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变化。以至于“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情况未见弱化,甚至得以强化。所以,才有了中学互相攀比升学率,各个高校也争先恐后抢高分考生的局面。这从教育招生体制上,从教育培养观念上,就已经为高考的大规模集体舞弊,埋下了祸根。

  废除高考的倡导者,看到了高考在选拔与考察人才方面的偶然性和片面性,但忽视了它的一个优点,就是大众在现行教育体制和社会道德风貌之下,高考所展现的一览无余的原始公平。如今,它的公平却越来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结合中国的科举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废除高考并非教育改革的一个紧迫选项,但进一步降低它在考察中的比重,增强考察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并最终结出素质教育的真正硕果,是值得期待的。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