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07高考时评:揭发父亲绝不能成为社会的价值观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5日 15:07   城市晚报

  今年上海的高考作文题是“必须跨过这道坎”,有位女生在作文中揭发父亲抛妻弃女,卷起公款离家出走,获得了63分左右的高分。(6月23日 《广州日报》)

  想必大家都还记得一部电视剧《永不瞑目》的结尾:荷枪实弹的武装警察包围了贩毒团伙,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其中的每一个人。此时,警察派去的“卧底”肖童慢慢走向他的女朋友——“大毒枭”的女儿欧阳兰兰。在盛怒和绝望之下,欧阳兰兰扣动了扳机,一击致命,血泊之中的肖童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们之间终于扯平了,终于谁也不欠谁了”。

  这话说得让人心痛!痛苦正在于,即便有着一个“禁毒”的高尚目标,肖童仍然不能一笔勾销对欧阳兰兰的愧疚——他长期地欺骗着她,同床共枕,人家还怀了他的孩子。人或以为这是一种“正义的出卖”,但如果“出卖”本身就是可耻的,前面加个“正义”的前缀,是否就可豁免一切责任?起码肖童不这么认为,只有欧阳兰兰射出的子弹才能让他平静和安详——终于谁也不欠谁了。

  当然,也有人认为,“正义的出卖”不仅是可以谅解的,甚至是高尚和勇敢的行为。比如这位在

高考作文中揭发自己父亲贪污的女儿。我不知道现实中是否确有其事,但无论怎样,我都对这种行为嗤之以鼻。

  如果确有其事,我们不妨一想,父亲抛妻弃女、离家出走对于一个家庭将是多么大的一场伦理灾难,对于孩子又将是多么大的身心伤害。一般而言,作为一个伤痕累累的孩子是绝不会将这种事情广而告之的,但这位考生好像是特殊材料做成的,竟然将此事写进了高考作文。这只能说明,一场近在咫尺的家庭厄运对于她是轻飘的而不是残忍的,在她眼中,“父亲”这个词所代表的内涵是苍白而空洞的。所谓“勇敢”、“高尚”究竟潜藏了多少的虚情假意?

  如果此事纯属虚构,事情的恶劣性显然更严重啦。不仅是对“父亲”的污蔑,更说明在高考功利性的蛊惑下,一个孩子精神世界的沦陷。为了在高考作文中得到高分,这位考生不惜编织一个悲惨的故事,而更为了说明自己的“觉悟”,她甚至将自己的父亲当做“贪官”加以贬斥。就此,一个“大义灭亲”的形象脱颖而出,更兼文笔的流畅,不得高分才怪呢!但问题是,亲情在哪里?人性在哪里?如果在“卖父求荣”与高考作文得零分之间让我选择一个,我将毫不迟疑地选择后者。

  或许在那些阅卷老师的眼中,只要文本本身优秀,其他的东西都是可以避而不谈的。但毫无疑问,63分的高分分明凸显了高考的价值观——一种带有危险基因的、必将流毒无穷的价值倾向。自此之后,很可能就因这篇高分作文,招致普遍的谎言和出卖在高考作文中大面积蔓延,而如果高考体制纵容孩子们说谎成性,其所带来的后果不仅是伦理灾难,更是整个时代的灾难。(作者:张若渔)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