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时评:高考保送生制度该寿终正寝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9日 11:44   山西晚报

  [新闻回放] 据《中国青年报》昨日报道:6月27日,由中国青年报与教育部考试中心、ATA公司共同主办的“纪念恢复高考30年大型公众调查”结果发布。调查显示,公众对保送生制度印象不佳。57.8%的被访者认为,“后门生”挤占保送名额现象严重,扭曲了保送的初衷,主张“应该废除”。

  应当承认,保送生制度在克服高考“惟分数论”弊端等方面,曾一度发挥过积极作用。南京大学在1985—1993年间,对466名保送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保送生在大学期间的表现整体优于普通高考生。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保送生制度逐渐堕落成为特权生制度,“保送生”称号也从一个荣誉变为一个污点。笔者认为,在当前形势下,高考保送生制度已无继续存在的必要,与其花巨大成本去规范、监督,不如干脆取消。

  如果说,在以前各高校没有自主招生权时,实行保送生制度是必要的,那么在各高校拥有自主招生权之后,保送生制度便失去了继续存在的基础。因为自主招生的作用也在于克服单一笔试的弊端,在高考“惟分数论”之外另辟新径,给那些综合素质较高或有特长的毕业生直接上大学的机会。在功能定位上,自主招生制度完全可以代替保送生制度。

  如果说,在以前高校录取比例较低、上大学较难的情况下,各中学还愿意将尖子生推荐为保送生,那么在目前高等教育大众化、上大学不再难的情况下,很多中学出于升学率的考虑,往往会将拔尖学生留下来参加高考,冲刺名牌和重点,而将二三流学生推荐为保送生,结果是“送良不送优”。保送生的质量普遍不高,使得保送生制度的意义大打折扣,其实际作用已相当有限。

  实行任何一项制度,都必须权衡其成本和效益。保送生制度的“效益”甚微,而其耗费的“成本”却非常巨大。无论是强化资格审查和推荐监督,还是对保送生进行单独的文化测试,以及对弄虚作假行为进行查处,都不仅要耗费巨大的行政成本,而且让各高校、各中学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即便如此,也难以杜绝一些有权有势者钻空子,徇私舞弊,以权谋私,败坏了保送生制度的声誉,影响了老百姓对高考公平性的信心———这种无形的“公信力成本”损耗,远甚于有形的人力、物力的损耗。高考保送生制度,所“得”远不及所“失”。

  应该认识到,人们对高考制度不满意,首先是对高考公平性(如高招指标分配不均衡,

高考录取分数差距过大等)不满意,其次才是对高考合理性(如录取时的“惟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等)不满意。我们显然不能为了弥补高考的合理性,而损伤高考的公平性,拆东墙补西墙。保送生制度已经对高考公平性构成巨大威胁,该是到了让其寿终正寝的时候了。

  □林涛涛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