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时评:高考零分考生的放弃源于他们被放弃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3日 11:01 潇湘晨报
陈圣章不是一个英雄,不是一个另类。陈圣章只是一个悲哀,堵在我们面前。 2007年高考,这位叫陈圣章的浏阳三中19岁高考生,4科成绩全部零分。“他故意的”,本报昨日的报道说。按照陈圣章的说法:“零分和随便考几分是不一样的。考零分意味着自毁前途,还可能成为别人的谈资、笑料。家里人劝我,只要不考零分,什么事都可以答应我,学校老师也劝过我。”但他依然一意孤行了。他说,“强烈的使命感驱使我这么做,我要以这种最激烈的方式表达我对应试教育、对高考的强烈抗议!” 考零分就是自毁前途?难道前途不是自己创造而是考分决定的吗?这是一个很遗憾的现实:一个自许为有强烈历史使命感的、旨在抗议的人,也在潜意识中,不得不背上了这样一个枷锁。这且不论,真正重要的问题,是记者在报道中提出的一个促狭然而同样是众所关心的问题:成绩不好的学生批评高考有说服力吗?但这事实上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因为它的另一个问题是:成绩好的学生批评高考就有说服力了吗?而且,有说服力又能如何?高考依然是国考,依然被大多数人视为改变命运的机会,有关高考的任何风吹草动,依然成为媒体上的草木皆兵。 而且显然,我们在设问之前,也没打算回答的一个问题是:所谓“成绩不好”,到底是指什么成绩?分数,还是能力?考分,还是素质?这个问题之所以有必须厘清之必要,因为我们没有理由认为,高考零分考生的陈圣章同时也是一个个人能力及素质的零分者。 倒不是因为,在同龄人大多仍在像陈圣章所说的“死记硬背,浪费时间”之时,当陈圣章一思考应试教育与高考改革,他就成为人才。除此之外,令人关注的是他的另一面:他对软件编程着迷,自费到长沙一所软件学校学习。他曾经设计了花炮灭火装置,他想把海水变成淡水,他还想开发“消除腐败”的软件。我们并不认为,这些想法都可能实现,然而作为教育者,素质教育第一线的学校,是不是应当给他们以机会——哪怕是失败的机会?然而,他三番写信给校领导,希望能做一些科技发明,却都没有结果。 突然想起一句话:“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因为人人有不同天赋,老师只有发现学生的兴趣,把他的兴趣发掘出来……”而说这句话的,是另一个陈圣章。她叫蒋多多,河南南阳八中女生,在去年参加高考时,不认真答题,还把抗议内容写在了考卷上。而她这样做的目的,竟然也是希望各科成绩为零,以引起社会重视。对此,有论者表示:“我若是大学校长一定录取蒋多多。”这不仅因为,她写出了100多万字的小说手稿,勤奋,有恒心,而且敢于怀疑并挑战制度权威,特别是直接关系到自身“身家性命”的现行高考制度这个“权威”。 一再出的陈圣章们,对中国教育说出的到底是一种怎样的醒世寓言?毫无疑问,我们的教育并没有注重或哪怕是意识到,应当去充分发掘每一个学生的天分,这实在是教育悲哀,也更是高考制度的悲哀。当陈圣章以零分素面朝天之时,也正是中国恢复高考30年之时。然而,一个民族从30年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个理性原点出发的,对科教与知识的渴望,自由与精神的释放,公平与价值的追求,却在走向日益单一、逼仄乃至偏执的“独木桥”中,不得不面临着更深层的价值拷问。而让人备感悲凉的是,今天的提问者是这些被教育之翼呵护的学生。 如果我们的教育以及高考制度是必须改革的(这也是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那么,不管是主动被动,让这些稚气未脱、前途未卜的陈圣章们来成为牺牲品,都是不人道的。他们应当继续学习,这是知识经济时代不可置疑的选择。然而,他们放弃了。而他们选择放弃的背后,是教育对他们的放弃。如果说悲哀,这是真正的悲哀。(评论员 杨耕身)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