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重庆高考村30年考出73名“秀才”(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5日 10:41   重庆晨报
重庆高考村30年考出73名“秀才”(图)
高考村30年考出73名“秀才”

  “孩子们从小被大人教育,读书是唯一的出路。”梁平县竹山镇猎神村村委会文书朱前荣说。

  “你看我们这里,除开竹子,就是田地,刨不出个啥名堂。”44岁的朱前荣以前是猎神村小学的教师,还做过一段时间学校负责人,那时,他也是这样教育他的学生们。

  在猎神村,没有人认为种地会有出息。土地少,种植成本高昂,利润就非常低,因此日子艰难就成为必然。

  既然种田没有搞头,而且这里又远离城市,人们就开始想其他办法:让孩子们好好读书。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2006年,猎神村已经走出去73名大中专学生。他们的命运由此而改变。

  村民自豪的秀才村

  记者上月30日在猎神村采访时,发现这里的人对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已经没有多少兴趣,只对那些考上了名牌大学或者读完大学后很有出息的人,表现出兴趣。

  譬如陈宗仕,现在在美国读博士;譬如李承兵,大学毕业后,现在在隆鑫集团工作,“前年光奖金就拿了好几十万。”

  这里的人们不但要求自己的孩子上大学,现在还要求上名牌大学。

  朱前荣做过粗略的统计,从恢复高考以来,这里已经走出去73个农家娃,其中本科大学生19个、专科19个、其余是中专生。这些人,占猎神村总人口的15%%。

  今年高考,猎神村有3名高三学生参考,其中有两人上了二本

分数线,考上大学没有问题。

  猎神村出了这么多“秀才”,村民们感到很自豪。2006年,村里还曾经向市教委报告,希望能把“猎神村”改名为“文昌村”。

  扛竹子换来新村小

  猎神村的奇观,来自于村民们的共识:读书才能改变命运。但仅仅有共识是不够的。30年来,村子里对教育的重视,极大地鼓舞着村民们的信念,也鼓舞着读书的孩子们。

  村里对外地来的教师,一律免费供电,还专门安排了一名炊事员,给老师和学生们做饭。

  凡是节日,村子里就给学校拨付一些经费,供老师和学生们搞活动开支。

  每学期,对考取了全镇年级第一名的班级,村子里给该班级的教师奖励100元,第二名奖励50元。“钱不多,但体现出一种价值导向。”朱前荣说。

  这种价值导向鼓舞猎神村小学的教师们,也影响着村民们。多年前,小学改建校舍,村民们扛着竹子去卖,然后把卖竹子的钱交给学校。他们用山里生产的竹子,换回了价值20多万元的崭新校舍。

  去年9孩子考上大学

  2006年,猎神村9名高中毕业生,全部考上大学,其中包括3名本科生(北京交大、中山大学、河海大学)、2名一般本科生以及3名专科,一名学生认为考上的学校不理想,重新回到高中复读。这名学生的愿望是考

北京大学

  这个好消息让猎神村人备受鼓舞,他们更加重视自己孩子的读书。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上更好的大学,不少村民把孩子送到县城的学校上学,经济条件差一点的,也要把孩子送到附近好乡镇学校上学。

  在县城读书的学生,花费就要大一些,他们的父母就到外地打工,以便挣足够的钱来供养孩子上学。村民陈忠义把两个孩子都送到梁平县城上学,为了供给不菲的开支,陈忠义就在城里谋了份开

出租车的职业,很辛苦,但他却很高兴。这个村还有不少孩子的爷爷奶奶也像城里人一样,当起了陪读。

  “目的很明确,都是为了让孩子上大学,上好的大学。”朱前荣说。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