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校园》--难忘师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1日 21:05   新浪考试

  恩情——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

  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

  难忘师恩

  说到恩情,我们要感谢的实在太多。太多的人,太多的事,需要我们去感恩。然而,对于大学生而言,除了父母,恐怕最应该感谢的是我们的老师,师恩最是难了情!

  老师和父母一样伟大,老师不仅传授给我们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更给我们指明了人生的方向。老师让我们学会了自信,学会了坚强,学会了超越梦想。

  大学新生如果从一开始就对老师抱着感激的心态,大学四年下来,与老师的关系就会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懂得感恩的人不仅尊重别人,也尊重自己,这样的人才是具有较完美性格的人,是大学新生应该力求争取成为的一类人。无疑,从小到大,作为学生,一直接触频繁并将继续接触的成人群体就是老师。所以,摆正对老师的态度,建立学生与老师间的良好关系,对大学新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一课。

  大学师生缘何成为陌路人

  大学校园中,老师和学生几乎都是来去匆匆,下课以后师生形同陌路。曾有人戏谑说,大学中的师生关系已完全被所谓的虚无主义笼罩。国内曾经有教育专业媒体对大学师生关系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超过60%的大学生印象最深刻的老师是在中学时期,选择大学时期的只有不足两成。我们首先来听听来自大学的声音:

  小吴是广州一所重点大学的大三学生,在他的眼中,大学里的老师似乎只意味着课堂上三尺讲台后面那个陌生的讲课人。“以前在校园的路上遇到给我们上课的老师,我都会很尊敬地上前问好,老师往往是用有点疑惑的眼神扫过我,然后很有礼貌地微笑颔首。其实我心里很清楚,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我是谁。”小吴说,这多少让他有些尴尬,后来再遇到上过课的老师就开始选择“沉默”。

  陈丹青老师:“师生关系”没有了。我发现我们师生关系长期被扭曲了。什么是师生关系呢?也就是一个教与学的关系,一个长与幼的关系,一个引导和成长的关系,有知和无知的关系。而今天不少变成权利关系,变成非常被动的关系,最后变成利益关系。

  陈平原老师:大学就像大海,老师和学生都是水里的鱼,小鱼跟着大鱼游,游着游着,也就变成了大鱼。正是在游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借鉴、理解、模仿,而最终成才。但现在的师生关系,更像是教授们在表演,学生们在观看演出。时间到了,学费付了,通过考试,获得一张文凭,就这样,完了。老师和学生之间,只是一个贩卖知识与购买知识的关系。

  大学师生关系是很难和初高中时候相比较,上述言论的出现或许会让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对大学的老师心生几分畏惧,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大学的教师相对之前的老师是更容易沟通和交流的,他们给予的不仅仅是学术上的还有人生的指导。若是真的可以得一好老师的指导,也许整个大学的状态会焕然一新的。

  现在大学师生关系的淡漠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学业和老师工作任务繁重。大学老师的任务与中小学老师是有区别的:中小学老师任务比较明确,随口可以叫出每个学生的名字,对学生的衣食住行、学习状况都了然于胸;而大学老师除了教书,还要承担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政策咨询等多种任务。而学生呢,同样也是,除了要学好专业课,还要投身于英语

四六级考试,为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还要不断地参加各种活动、比赛、兼职等等。

  另一方面是因为社会环境的变化。随着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一些老师教学以外的工作越来越多,忙于各种各样的应酬,不再一心一意钻研学问和教书育人,而某些大学生也不再把学习知识作为读大学的目的,而是作为将来获取名利的一个跳板,因此学生和老师间缺少了必要的学术沟通。

  把这些原因分析出来之后我们就可以看出,老师并不是导致这种现状的罪魁祸首,老师面对种种的制度也是有心无力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若是你有求知的欲望,有人生的困惑,那就去向你的老师求助吧!相信作为知识和人生启蒙的导航人,老师永远不会拒绝求知学生的。

  叩开老师的门

  大学的教师与高中的教师相比有所变化:高中的教师主要集中在各主要科目的任课老师,而班主任一般也是从任课老师中选出来的资格比较老的老师,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其心理都要照顾到、关心到。除了班主任,各科目的老师都会集中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在学生上,所以在高中时期,老师承担着多重角色。进入大学之后,老师的配置与高中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这也是很多新生入学后对大学师生关系疑惑的原因。

  大学的老师主要分为:专业课教师、公共课教师、辅导员以及专门负责学生工作的行政教师。任课的老师和辅导员是各司其职的:专业课老师和公共课老师一般只是负责上课,传授知识,一般不在学校坐班,上完课就走;而辅导员主要类似于高中时候的班主任,不同之处是现在很多学校的辅导员是由本校的研究生来出任的,既解决了师资不足的问题,同样也有利于研究生和本科生在沟通交流上的方便,辅导员是和学生交流和联系最多的老师了。而行政教师主要处理学生的各种系统性的工作,与班干部接触的机会较多,一般的学生没有特殊的事情不会有深入的了解和交流。

  很多同学抱怨没有机会与老师交流,而他们其实也很少主动去寻求跟老师交流的机会。在学校上课时,往往是老师在上面讲得很吃力,学生在下面各做各的,下了课就一哄而散,跟老师“各走各的路”。其实很多大学的老师并不一定是传闻中所说的那样“高不可攀”,只要学生主动找机会与之交流和沟通,任何一位合格的老师都不会拒绝求知的学生,而且交流的渠道也是多样性的,电话、短信息、电子邮件等等都是交流的渠道。现在学生的数量庞大,老师不可能有充沛的时间在办公室里和每个学生聊天谈心,但一旦有了问题主动去交流,老师都会耐心地帮助解答的。现在随着网络的普及,沟通的渠道是很顺畅的,但凡每一个大学教师在第一堂课上都会将自己详细的联系方式公布给学生,这正是他们发出的邀请。所以学生要勇于踏出第一步,有些老师会成为你终生的导师和朋友。

  除此之外,辅导员也是很容易就能够交流的。辅导员的工作很琐碎,整日忙忙碌碌,有点像大学生的“保姆”,学生大事小事都会先找辅导员。辅导员是大学里边最基层的职位,直接与学生接触,为学生负责。购物的路上碰到辅导员,学生便可以去拉家常,把自己的成长经历与背景来个竹筒倒豆子;也可以相约到辅导员的宿舍聊天,把内心的世界在他面前铺展。

  叩开老师的门,并非基于功利之目的,求教于老师,学习老师的治学之道、思维方式,特别是其解决问题的方法、角度。通过这种学习,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可谓受益。

  在这里把李开复和其导师之间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希望大家都够找到自己人生或事业道路上的导师。

  “我在自己的道路上历经无数起伏跌宕,唯有1984年和导师的那场对话始终不能忘怀。”Google中国区总裁李开复博士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追随他的导师罗杰•瑞迪研究“语音识别系统”的时候,敬佩和信任自己的导师,但是他仍然对导师的研究方法产生了怀疑。他去找导师,直截了当地说,他不相信导师主张的“专家系统”是计算机语音识别的正确方法,打算使用统计学的方法另辟新路。于是,一个享誉世界的大师和一个尚未毕业的学生之间出现了分歧。导师的第一个反应让学生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罗杰•瑞迪说:“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可以支持你用统计的方法。”

  他为自己的学生提供最好的机器,寻找最新的资料。到了暑假,学生要到公司去打工挣钱,罗杰•瑞迪说:“你们到外面打工,不如在这里继续你们的研究。人家给你们多少钱,我也可以给你们。”

  1987年5月,年轻人的世界出现曙光。李开复把语音系统的识别率,从原来的40%一下子提高到80%。罗杰•瑞迪惊喜万分,立即决定把这个结果带到国际会议上。李开复大着胆子说:“这是我做的成果,我自己去讲好不好?”瑞迪说:“当然可以,我让秘书给你定机票。”无疑,李开复的成果在会上引起了轰动。他的工作不仅具有技术的价值,而且把全世界的语音研究领上一条新的道路。直到今天,全世界研究语音识别的专家们,仍在使用李开复和他的搭档当年开创的方法。

  当然,我们也希望大学的老师,除了教学与研究,还能跟学生真诚对话,而且,有故事可以流传,有音容笑貌可以追忆。

 [1] [2] [下一页]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