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贵州高考复读生纷纷开始“高四”生活(图)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5日 10:16 金黔在线
贵州高考复读生纷纷开始“高四”生活 在人们印象里,高考复读生一直是一个沉默而又复杂的群体。似乎,他们的形象从来总是:低着头,匆匆行走,默不作声,苦读。 多少年来,高考不仅仅是通往成才之路的重要通道,人们甚至把它等同于光宗耀祖、进士及第。在种种心态的唆使下,高考日渐显露其沉重感。 日前,今年高考各类分数线已经确定,录取工作正全面展开,考生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过线的欢天喜地,奔走相告;没过线的愁眉不展,唉声叹气。 当自己的同学沉浸在等待录取通知书喜悦之中的同时,那些落榜生大部分已经踏上了补习的历程,重新开始他们又一年背水一战的“高四”生活。选择复读的这群孩子当中,不乏高分考生,他们不甘心自己就这样与理想的学府擦肩而过,他们选择再次上战场,为自己未曾实现的梦想,再度拼搏,他们需要一次发自心底的呐喊。 为什么这么多人选择复读?甚至有的人考了高分也放弃上大学的机会?我们将带您走近“高考复读生”这个特殊群体。 尽管高考录取刚刚开始,但贵阳市的高考复读班已热闹了起来。连日来,记者在一些办有复读班的学校探访发现,高考成绩出来后,这股热潮正呈上升态势,到目前,每个补习点都接纳了数十人到上百人的报名和咨询,报名者中,不乏450分以上的高分考生,甚至有名列前茅的尖子生。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选择复读?甚至高分也放弃上大学的机会? 既然上了重点线,就要向更高的学校看齐,最后商量下来,秋香和丈夫都很支持儿子走复读这条路 进入三伏天的贵阳,更是闷热。晌午的街头,烈日酷晒,似乎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汗味儿。 放下电话,秋香(化名)赶忙叫醒刚睡下一小会儿的儿子二文(化名)。出了门,他们径直往河滨公园方向赶,朋友推荐的这家专业高考补习学校就设在附近某高校内。补习学校的老师刚才在电话里说,下午,他们开设家长和孩子的免费试听课。怕去晚了坐不到靠前的位置,秋香一路催着儿子走快些。 他们已经是第三次去这家补习学校。 按说,643分,儿子考的是令人喜笑颜开的好成绩,超过“一本”线七八十分,因为没能上自己理想的学府,儿子心里极不乐意。就连他的班主任老师都说,既然上了重点线,就要向更高的学校看齐,不要去读“二本”。最后商量下来,秋香和丈夫都很支持儿子走复读这条路。 经历过一次高考的儿子觉得自己已经成熟了很多。他说,很多同学今年高考成绩不理想,像他这样,第一志愿明显走不了的班里就有20多人,其中有一半人打算复读。有资料介绍称,随着一批本科的录取,将有越来越多的高分考生加入复读大军,预计占复读总人数的5%以上。他们都是报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落榜的考生,不肯屈尊就读二志愿学校。 “给自己一年的机会,意味着更大的成功,不搏这一次,可能就意味着更大的遗憾。”坚定了信心的儿子相信自己明年一定能考取心仪的北京大学。 来河滨公园附近的这所补习学校之前,秋香还带儿子去了郊区另一家口碑很好的民办学校。那所学校开出的条件是,如果在他们学校补习报考,不仅免一切学杂费,一报名就先给一万元的奖学金。补习期间,每月再发600元生活补助。 而正去考察的这家学校,据说,授课教师都是来自湖北、江苏、山东等高考大省的专家型特高级教师。让秋香来回跑的还有一条诱人条件:一经报名,学校将与每位家长、孩子签订合同,2008年考试成绩提升若达不到承诺分50分,缴纳的一切费用将全部退还。秋香当然不希望学校退还这笔费用,她更希望的是儿子真的能再多考至少50分,这样,他就能如愿上北京大学。 为了争抢高分考生,各高考复读班真可谓绞尽脑汁。据说,除了可以低学费、免学费,高分考生还能享受“独门秘笈”、资深专家小班授课等一系列优待。接受记者采访的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补习学校教师称,高分考生如此抢手,这恰恰说明目前的补习学校、补习班也在跟着市场经济的竞争规律走。他认为,高分复读往往是考生本人要求较高,希望上名校和好专业,这类学生的知识基础一般比较扎实,无疑成了各个复读班提高升学率、创品牌的“有力武器”,因此许多学校想方设法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他们。 秋香其实同样犯了难,哪所补习学校更适合儿子呢?她和老公都没了主意。 虽然这类考生基础好,但因原有潜力已充分挖掘,成绩提高的幅度一般较小。另外,主动放弃高校通知书而读“高四”,“今年万一不如去年怎么办”这样的问题总会成为负担,心理压力比其他考生都要大。这样一来,受别人关注程度高,自己的心理压力也增大。专家一再强调,高分考生不要轻易选择复读,除非是自己明显失误,复读仅给自己再次考试的机会而已。 专家建议,这类抢手的高分考生自己也应该明确,相对于那些真正的落榜者,自己并非失败者,选择复读前最好能先计算一下复读一年的时间成本、精力成本和可能存在的风险成本,问问自己是否能承受再做决定,而不是仅凭现在的一腔热情。 如果再不考好,最对不起的就是为自己操心不完的父母 从去年的449分到今年的562分,超出“一本”线20多分的李霞说自己都没想到补习一年真的增加了100多分。 压抑了许久的心情终于得到了舒展,李霞脸上有了上次采访她时难得见到的笑容。 去年8月底,眼瞅着平时成绩比自己不如的同学纷纷拿到了理想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基础并不算差的李霞毅然收拾好行李,还有失落的心情,从大方来到了位于贵阳市白云区的兴农中学。 采访她是在刚刚距高考一个星期的日子。当时,本来要采访的选题是关于“高考不是唯一出路,落榜生照样成才”的例子,但联系人没转述清楚,于是,采访对象便成了正紧张备考的复读生李霞。 我很为在这样关键的时刻打破她学习生活的平静表示歉意,没想到李霞倒不以为然,乐意地给记者掏心里话。 “刚好我也看不进书,只盼着考试快些结束。”话其实不多的李霞面对记者时的这份坦诚,让人不禁对她多了几分怜惜。 李霞说,家里的经济并不宽裕。父母早些年就来了贵阳打工,但做的是小生意,收入低,加上弟弟妹妹一直在贵阳读书。家里一次性要付出这一万多元的补习费,一想起来就觉得压头,李霞深知自己的复读给一家人增添了极重的经济负担。 每每想到父母打工挣每一分钱的艰辛,起初,李霞总能暗暗给自己鼓劲,还时时告诫自己,千万不能考砸了。但随着考试次数增多,分数也比高三时进步大,但在班里的平平排名,令一向自认为坚强的李霞开始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尤其前阵子连着好几次的模拟考试,成绩有些退步,眼看着正式考试的日子一天天逼近,李霞越发着急起来。 每天晚上睡觉前,她都会有很长时间的失眠。翻来覆去地,自责的理由一个接一个来:“又考砸了,怎么对父母交代?”“万一考不取,我怎么办?”为了报答父母,考个好学校几乎成了她的唯一信念。但越是这样,她所承受的压力越大,焦虑的情绪也越重,越焦虑,她越发没法让自己静下心来看书,成了恶性循环。 高考结束大约一星期的日子,我正在下夜班回家的车上,突然接到李霞打来的电话,电话接通了,她一个人在那边说,没什么事,“就是问问李姐好!”我忙问她考得怎么样,她说感觉不好,可能又走不了。没等说完,她便顾自挂了电话。我听出她的声音仿佛有些哽咽,忙打电话过去,没人接听,再打,那边已经关机。 回家后,我久久未能入睡。感觉她一定是有很多话憋在心里想跟我说的,要不她不会这么晚来这个电话。 想起面对面采访时女孩一直忧伤的眼神,我体会得到等分数的那些日子里,这个懂事的孩子内心所受的种种煎熬。 她一再说过,如果再考不好,最对不起的就是为自己操心不完的父母。她说,复读一年,考上一所更好的大学才是回报父母最好的选择。 难怪有心理学家称,与其说高考复读是一场学习的战争,更不如说是一场心理的战争。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大,高考复读就意味着在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中顶着比高三生更大的心理压力。同时还得冒着来年高考分数能否提高的风险,因此,他们的每一步,都走得格外辛苦。 为了照顾她的情绪,同学们见面时很少提及曾经的高考和他们现在大学里的情况,这种特意的躲避让敏感的小静更加窒息 虽然小静(化名)讲话时总是面带微笑,文静平和,但高考前的紧张和压抑同样能在这个女孩漫不经心的语气里感受出来。 “要说没有压力,那是在骗别人,但骗不了自己。”小静说,平时同学相处,谁都不会提“压力”二字,大家都悄悄把压力藏在心底,因为曾经有人无意说起过怕真正考试的事,大伙儿许久都缓不过神来,有些同学想着想着,就会哭起来。 落榜后,小静选择了在母校继续复读,本以为熟悉的环境、熟悉的老师、熟悉的同学,自己可以更加轻松自如。谁曾想,就是这些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人与物,有意无意总会提醒自己如今是一名复读生身份。遇上教师节等节日,上了大学的同学会找机会回来看老师,顺带也来看看她。为了照顾她的情绪,同学们见面时很少提及曾经的高考和他们现在大学里的情况,但就是这种特意的躲避和不经意提到的只言片语,让敏感的小静更加窒息。 小静说,复读这一年,她感觉自己是随时处处都小心翼翼。尽管父母、老师的催促声不见了踪影,同学间的正常攀比似乎也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但没想到的,居然还有这种来自熟悉环境的压力。 旁人看来,家境还算优越的小马生活的四周似乎找不到一点儿压力。但小马却说,复读生活让他身心疲惫。 小马的压力,更多来自家庭。去年,小马的考分是486,本来录取的是河北一所“二本”院校,但学校和专业都不是他所感兴趣的,他便主动放弃了这次上大学的机会。家里的意见是送他去法国留学,但看着别人考取自己理想学府的喜悦,他婉拒了父母,经过努力争取,最后征得父母的同意,他选择了复读。 去年夏天,同学们去上大学的日子,他在离家不远的兴农中学开始了“高四”生活。学校是寄宿制,一个星期才回家一天。但只要他一回家,爸妈说话从来都是悄声悄气的;夜晚,电视也不敢开,他们在客厅走动也是蹑手蹑脚。“他们越这样,怕影响我,越发让我变得敏感。”小马说:“尽管他们没对我提什么具体要求,但还是能感觉到高考再次来临时,他们内心甚至比我还要紧张的情绪。他们的暗自焦虑转移到我身上,变成更重的压力。” 他认为,这种别人明显为自己减压的刻意行为,其实是更强大的又一种压力。这种无形的压力,就像复读生心底漫无边际的一个劲敌,不停地折磨着他们本已承载过多压力的心灵。 郁闷、压抑、紧张、敏感、脆弱是复读生身上普遍都有的心理特点。有心理老师建议,复读生应该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在学习过程中不断释放压力;不要过分苛求自己,否则整个“高四”过程都会一直处于低落与失败的状态;学生要学会自我减压,具体说,就是要学会宣泄和转移情绪,以及自我安慰。 兴农中学校长蒲邦顺说,复读首先要过的是心理这一关,复读过程中,各种大大小小的模拟考试会接踵而来,每一次考试都有进步是不可能的,复读生要学会正确看待平时的考试,通过考试检查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及时查漏补缺。学会转移情绪,转移自己的心理焦虑,比如打球、听音乐等娱乐形式。 复读让我收获的,不仅仅是成为全省状元并且走进了北京大学,更增添了来自于多次失败磨练出来的应对挫折的能力 “如果高分复读属于强者的选择,那么对于那些高考失利的孩子来说,补习也许更意味着一种责任和救赎。”尽管社会上对今天的高考复读生有各种不同的声音,但蒲邦顺校长却有自己的解释。在兴农中学补习的韦佳钰去年高考分数是379分,今年考了564分的好成绩,离校时,孩子说了一句让蒲邦顺非常欣慰的真心话。孩子说,“这一年里,我不仅学会了知识,更学会了做人,懂得了感恩。” 有过三次高考经历的黄厚瀚最终成了全省的状元,他说:“不经历复读的人是体会不到努力付诸东流的感受的,更没有人知道,那需要多大的勇气。” QQ上采访黄厚瀚时,他一再强调自己并不是别人所传说的那种“非名校不读,非好专业不走”。但2006年高考贵州文科状元的摘桂之后,不但成了省内媒体关注的焦点,迄今都经常会有省外媒体请他去做访问。因为,他是一个读过“高五”的高考状元。 曾发誓绝不补习的黄厚瀚一不小心却补习了两年。说起复读两年的收获,黄厚瀚说,“复读让我收获的是不仅仅成为全省的状元和走进北京大学,更是增添了一份来自于多次失败磨练出来的应对挫折的能力。” 黄厚瀚说,他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补习了两年的失败者而自卑,“相反,两年的补习生活给了我直面失败的勇气,我对待失败的良好心态是别人没有的。” 复读是圆自己理想大学之梦的一种方式,复读的经济成本自然不少。黄厚瀚以过来人的经历提醒正思想徘徊的学弟学妹们:几乎每个复读生都是因为对第一次高考成绩不满意才选择复读的。但是没有人能保证复读之后的成绩一定能比第一次高。复读后的成绩没能超过第一次,甚至低于第一次是复读生们要面临的最大风险。他建议那些高分者在走与留上,更是要慎重选择。 在贵阳某专科学校读大一的夏晶晶(化名)就很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 “谁敢保证复读后成绩一定能提高?”夏晶晶说,既然选择了复读,就得做好一次不如一次考得好的心理准备。 “我发现现在的考题对复读生非常不利。”经过三次高考的夏晶晶总结经验说,以前,考试的知识点多,复读一年肯定会增强记忆,成绩很容易就会提高;但现在考得更多的,是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如果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够透彻,花再多的时间也很难提高成绩。 第一年高考,夏晶晶的分数上了“一本”线,但离自己想去的北京外语学院还有十几分差距,后来,她被江苏一所不错的大学录取了,但父母的意见和夏晶晶一样,既然只差十几分,复读一年,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于是,夏晶晶满怀信心地开始了自己第一年的复读生涯。 第二年高考,让夏晶晶和父母都没有想到的是,不但没考上理想的大学,与上一年相比,分数还降了一大截,只够“二本”。第一年都能考“一本”,补习一年后居然才上个“二本”,这样的结果,夏晶晶“很不甘心”。父母也支持她再考一年。 第三次高考结束后,夏晶晶依然没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分数一年比一年低,万般无奈的小夏最后接受了“三本”命运。 由高考失败所带来的挫败感似乎通过压抑的复读带到了大学里,夏妈妈说,两年复读的压抑生活让夏晶晶好像变了一个人,原来积极开朗的她,现在显得很沉默,遇事总是躲在后面,也不善于与其他人交往。夏晶晶说,她现在才知道,选择一个好的专业比上一所好的大学要重要得多。(记者:李缨)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