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时评:免费师范生协议是否能拴得住未来的教师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5日 10:36   红网

  今年考取师范的学生,除了收到录取通知书外,还会收到一份沉甸甸的协议书。签下这份协议书,就意味着师范生毕业之后,要从事至少十年的基层教育工作。这算是国家与师范生之间一份美好的约定吧。这个约定能否在四年之后圆满的实现,对此我是持怀疑态度的。

  为了让政策能得到最好的实施,我们不妨先来揣测一下最坏结果。考取师范生者,据报道来看,一是家境贫寒的学子,二是有志于从事教育行业者。我们可以设想,前者毕业后急于改变家庭经济状况,而不愿做一名工资水平相对较低的教师;后者在真正面对教育之困难后,也有打退堂鼓的可能。至于其他误打误撞考入师范者和求就业保障者固不必论,他们首先在诚意上就令人生疑。

  这种推测并非没有可能。大学四年是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发生急剧改变的时刻,期间的变数太多,远非一个高中生所预计得到。笔者身在其间,深知个中滋味。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很多曾经怀揣崇高理想的高中生,四年之后也成了社会中为生计奔波的普通一员。凡人总会向现实低下曾经高昂的头颅。

  然而,当师范生要背离初衷的时候,一纸协议能拦的住他们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要来的总是要来的。国家固然能在协议的保障下追回一点经济损失,但也仅仅是培养一名师范生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中的极小部分而已。即便师范生迫于压力而不敢轻易撕毁协议,但他们也成了“强扭的瓜”,以此心态教书育人,岂不误人子弟?

  所以,到头来协议很有可能不能起到人们所预期的作用而沦为一张空头支票。教育事业,百年大计,需要的是确实热心于此的人才。刚毕业的高中生对“路在何方”不是太过理想化,就是不甚了了。以此协议对他们进行预设,未免操之过急。在我看来,治本之策关键还在于进入大学后的培养。比如让学生到基层教育薄弱、条件艰苦的地方参观实习,使他们对未来有比较直观的认识。正所谓大浪淘沙,有志于此者自然会迎难而上,不能承受者也听其改弦易辙,免得空费国帑。这对学生本人,对国家,都是好事。(作者:刘刚)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