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时评:“补录”高考状元扭曲了高考公平取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7日 09:50   大江网

  新科状元黄文帝的归属,引发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又一次交锋。各种手段被用在吸引人才上,包括物质的刺激。在教育部的协调下,黄文帝经过了几乎无校可读的痛苦后,花落北大。此时,2007年的状元分配也有了结果——9年来,清华第一次超过北大。(7月26《南方周末》)

  我始终认为:规则一旦不被遵守,比没有规则更可怕;因为在一个失范的社会序列中,被戕害的利益主体还有公平的冀望和守侯、尚且可以找到制度缺失的慰藉,而标榜捍卫公平正义的规则一旦失守,则灭绝了我们对制度救济的所有热望。高考之于中国人的意义自不必赘述,关注高考公平其实就是关注中国社会阶层流向的公平,它有着超越于市场规则、官场规则之上的典范意义。回到“补录”事件上来:其实就是一个高考状元,先要上北大,结果被没有录取指标的清华游说过去,终于在规则下未果,偏偏后来北大又录满了——逻辑上说,状元只有一个结果:等待下批志愿录取——这就是史无前例的所谓“状元失学”。

  “

状元失学”这个已然错位的说法终于引起了莫名的恐慌:一是如果一个省级状元“无学可上”,这还是恢复高考30年来的第一次,完全符合传播学的惊艳规律而舆情哗然;二是堂堂清华又是游说又是请过去夏令营,结果弄得考生无学可上,公信和作为都将遭遇顶级尴尬。结果是皆大欢喜的:教育部和北大招办协调,要求增加名额,收录黄文帝。我们不妨做两个假设:如果不是清华北大的招生之争、如果这个考生不是高考状元,其他涉及
高考录取
规则的普通权益主体会遭遇怎样的命运呢?命运只有一个——那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失学”:2005年河北省正定县的孙芳芳因录取通知书搁浅在学校三个月,招生学校答复是“早已过了入学时间”;同样是2005年,也是河北省,家住泊头市的韩杨收到了一封挂号信,打开一看,原来是河北大学给她邮寄的2003年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按照规定,由于迟到了近两年,她已失去了读研究生的机会……马克思有句名言:“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高考规则,理应坚守“考生面前一律平等”的底线,任何特权和突破都将直接损毁规则的公平度、正义感,一旦这种突破潜规则化并带来破窗效应,任何平等都将沦为强势与弱势等级森严的权益金字塔。

  如何对待高考状元是一个问题,抢不抢优质生源是一个问题,教育资源公平配置是一个问题……但在所有的问题背后,我们的规则底线才是最关键的问题。为一个特别的考生,而通过非正常的特殊路径和手段来规避程序正义,结果无非有二:一是严重影响了招生计划的严肃性、承认并推动着大学招生恶性竞争;二是有悖所有考生的权益平等,放任了考生间的非公平竞争。这个“补录”,成全了一个人的特权,践踏了一群人的游戏规则。

  在这个“补录事件”中,我们见识了一种偏颇的决策惯性:一旦制度出现问题,不是去反思并修补制度设计以寻求群体利益最大化,而是头痛医头地肢解制度、放任着权益失衡的后果。“状元失学”问题,本质是高校自主招生权力的问题,如果这个雷打不动的“指标制度”不能和素质教育的现实鼓点合上拍子,明年或者后年优质考生难免仍有“失学危机”。让考生自主选择高校吧,让恶性招生竞争早点谢幕吧。“补录”的尴尬决不是一个人的尴尬而已。(作者:邓海建)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