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评:高中课改成功的希望不在老师身上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2日 09:45   中国青年报

  作者:姜伯静

  今年9月,北京的高一新生将进入一个崭新的课堂:课程分为选修和必修、用学分来描述科目修习状况、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将转变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北京市首批进入高中新课程的学生,将在高中课堂上体验到四大显著变化:教师不再唱主角、学生拥有选课权、教材打破大一统、评价不光看分数。(《京华时报》8月1日)

  看到北京市全新的教改理念,身为一名教师的笔者很是兴奋。但在兴奋之余却又有些担忧,因为我看到新闻报道中有一个很不和谐的信号:专家们在培训中反复传达“课改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老师”的观点。难道课改成功与否的关键真的在老师身上吗?我想不尽然。如果未来全国范围内的课改真的坚持“课改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老师”的理念的话,那课改很有可能成为一句空话。

  教师,只是教育政策的执行者。如果教师自己的努力能够改变整个教育的现状的话,中国教育应该不会走到现在的窘境。教师地位的尴尬在于他必须面对社会的考核、学校的考核、家长的考核以及国家教育考试评估制度的考核这四方面的压力,而教师自己教育的理念则在这四方面跟前变得极其无力。所以说,如果社会不改变对教师的认可方式,家长不减轻对教师的压力,学校不颠覆固有的管理模式,国家教育部门不变革招生考试制度的话,任何言辞美妙的课改都只不过是一场披着华丽外衣的游戏,甚至是一场美丽的梦。

  另外,所有的课改都必须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做后盾。否则的话,即便“四方压力”有所减弱,课改也会走入一个不公平的漩涡。如果这样,

教育公平的初衷也就无从谈起了。

  反观北京市的课改计划,理想化的东西过多,很多是教师无法掌控的。笔者认为在实施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几个难题。

  第一个难题:虽然说教师不再唱主角是一个很好的想法,但在实际操作中远非专家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教师的应变能力可以在摸索中提高,学生的素质问题以及对课堂发展的掌握指挥能力可以在实践中得到磨炼,可这种开放程度高得难以想象的课堂模式是否会得到家长的承认和社会的认可呢?如果这种课堂最终沦为示范课的工具,恐怕就得不偿失了。

  第二个难题:《许三观卖血记》、《雪山飞狐》选入了教材,这对教师来讲并不是难事,学生也肯定欢迎。不过,如果不改变目前不正常的阅读束缚,仅凭选入一些新的文章似乎改变不了社会普遍的重理轻文歧视阅读的风气,否则你明年把古龙选进来也只是面子工程。再者,选入新文章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麻烦。《雪山飞狐》成为教材了,学生的课外“地下阅读”怎么办?金庸的成了教材可以阅读,那古龙、温瑞安的呢?现在流行的魔幻小说呢?这是老问题也是新问题,但关键不在教师身上,而在社会环境。假设社会、家长的观念改变不了的话,本意很好的教材改革只能带来混乱。

  第三个难题:没有经济后盾,在北京有可能成功的学生选课制度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很有可能会行不通。这里面有教师资源的问题,有学校经济实力的问题,还有学生家庭的经济承受力的问题,更有当地政府的财力问题。这样的形式不是一般地区能够承受得了的。

  第四个难题,也是最重要最根本的难题:如果高考考试制度不随课改变化的话,那所谓的课改必将在高中三年的某一个阶段夭折,即便说“本次高中新课程有一个全新内容——综合素质评价”,因为初中教改实际上的失败就是前车之鉴。终点没有变,只不过在路线上和坐的车上下工夫,最终还是殊途同归,不会有太大的新意。

  最后归结到一点:“课改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老师”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指导思想。课改成功与否,关键不应该在于老师,老师只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至于关键究竟在哪里,我想即使我不说大家也很清楚。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07年新浪冠军项目 ·网络赚钱新浪分类 ·传海量生活资讯 ·城市活动大联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