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爱心企业家心情复杂 “希望能继续做朋友”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4日 14:12 长江商报
爱心企业家心情复杂 “希望能继续做朋友,有困难还愿帮她” 马建先说,取消对杨敏的资助,她也有相当大的压力,思考再三才下定决心,“企业并不是想从她们那里得到点什么,而是不想让愿望落空”。 在去年8月的金秋助学会上,襄樊市白鹤实业公司书记、经理马建先资助了杨敏。当时约定,马每年资助1000元学费,直到杨敏大学毕业。这一次,马建先和另两名女企业家拒绝继续提供资助。 面对网友的指责,三名企业家也始终保持沉默。昨日,经过本报记者反复沟通,马建先和孙秀锦才接受了采访。 马建先从事了多年助学活动,性格开朗的她动情地说,取消对杨敏的资助,她也有相当大的压力,“去年杨敏考上重庆大学时,全家连路费都拿不出来”,杨敏父母都是环卫所临时工,“资助杨敏是出于对她父母的尊敬和同情”。 “但孩子入学后,没给我来一封信,也没有电话。她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怎么样,我一概不知。”马建先说,她只是想了解一下孩子在学校有没有新的困难,完全出于一种母爱般的关心。“有段时间我晚上很晚才关机,害怕孩子下晚自习打电话来我接不到。”但遗憾的是,不仅上学期间,就连寒、暑假,她都没能得到杨敏的音讯。“大家都住在同一个城区,离得并不远,寒暑假跟我们见个面的时间总是有的吧?孩子不懂事,家里的大人为何不教?这是做人起码的道德要求。” “如果一个受助者连最起码的感恩都做不到,将来如何服务社会?如何能帮助和他们一样的贫困生?”马建先说,她思考再三,才决定停止对杨敏的资助,“企业并不是想从她们那里得到点什么,而是不想让愿望落空”。 马建先说,她所负责的公司本身有130多名困难职工需要安置,还有10多名残疾人,因此从经济上也难以抽出更多的钱来资助杨敏。 面对网友指责的“捐赠为图回报”、“企业失诚信”,马建先感到很无奈:“我不是不愿再资助她,只是希望给她一次挫折教育。”马建先说,作为一个集体企业的负责人,钱到底给了谁,资助者有知情权,“如果说我们企业家资助是要求回报,那不如和孩子签一个资助协议,要求他们毕业后到企业服务几年”。 另一位拒绝继续资助的是光锦建材公司吉象地板分公司总经理孙秀锦。孙说,她以前也资助过很多大学生,双方都保持了良好的沟通,有些至今还经常与她聊天,许多受资助的大学生在校参加献血、参加志愿者活动,让她很欣慰。“当然,我资助的孩子没有联系我,我也有责任,我应该主动关心一下,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大多资助者也没有做到。” 孙秀锦说,取消了对孩子的资助,她的心理压力也很大,担心孩子自尊心因此受到打击,希望孩子能正确面对,保持一种健康心态,顺利完成学业。“家庭贫困不要紧,要紧的是要有一种阳光心态。如果能够沟通,我很希望能与这个孩子继续做朋友,孩子有困难我也还是愿意帮助她”。 慈善事业的尴尬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教授石人炳认为,采用一对一结对子资助模式,虽然让企业家容易接受,但不可避免地容易让捐助双方产生心理错位,容易诱导双方在慈善活动中的功利性。 襄樊贫困学生被终止资助,发生在这个“无根的慈善”广受关注之时。昨日,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教授石人炳说,他一直关注着媒体及网上对此事的评论。学生方面,不感恩的做法确实不妥。俗语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受助者得到他人帮助后,无论资助是多是少,都要怀有一颗感激之心,不仅要将爱心传递下去,还有必要以恰当的方式向资助人表示感谢。 对于学生的“失礼”,企业家也应有宽广的胸怀,不应过分计较,要从教育人的出发点去处理。 “此事不仅反映了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需要重视,还暴露了我们对学生的感恩教育不足,学校与家庭都应从小就培养孩子对父母、亲人、帮助过自己的人有一种感激之情,感恩教育要渗透到整个教育过程中。”石教授说,良好的慈善活动需要一些良好的机制做保障,此事还折射出现行慈善捐助模式中的一些弊端。“工会作为一种专门维护工人权益的组织,更多的承担了救助困难职工和职工子弟的义务。采用一对一结对子资助模式虽然让企业家容易接受,但不可避免地容易出现捐助双方产生心理错位,容易诱导双方在慈善活动中的功利性”。 石人炳教授建议,学生要有一个阳光的心态,社会也更应有一种阳光的捐助机制,建立更科学的运行机制,比如更多的基金会、非政府慈善团体,以保障慈善事业健康良性发展。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