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教育时评:为何高录取率难解“高考焦虑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6日 15:31   解放日报

  今年上海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已经降下帷幕,录取率继续保持较高水平。曾被称为“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高考,似乎已成为一条“康庄大道”。

  尽管如此,考生、家长、教师们的“高考焦虑症”并未缓解。许多学生从高二开始就争分夺秒;家长们精心规划孩子高三的学习生活细节;“离高考还有X天”,成为老师们的口头禅。高考期间、发榜时刻、录取阶段,考生和家长的紧张情绪一波又一波……

  高录取率,为何难解“高考焦虑症”?

  优质高教资源成争夺焦点

  “如今,对于许多考生和家长来说,关注的并不是能否上大学,而是能否上好学校。焦虑由此而来。”大同中学校长盛雅萍说。重点中学的学生“盯”着北大、清华、复旦,若考不上名校,最起码要考上重点大学;普通中学的学生则一心“搏”本科。

  来自市教育考试院的信息:今年本市第一批本科院校录取结束后,就有100多名未被重点大学录取的考生撤销了第二批本科院校志愿,不甘心“屈就”一般本科;5000多名本高职(专科)最低录取控制

分数线上考生,放弃填报专科志愿。他们大部分将参加高复班,明年与下一届考生一起“搏击”竞争。

  高复班市场红红火火。如今的高复班里,真正的落榜生并不多,多的是“自动落榜”学生。不少高复班为吸引生源,打出旗号:要考名牌大学,想从专科提升到本科水平的,都有相应的教学方案。

  家长和学生心里有笔账:不同的高校办学质量参差不齐。但往往资源丰富、教育质量高的学校,收费反而低。考虑到投入产出比,当然要“铆”足劲考好学校。

  用人单位需打破“等级观念”

  高等教育问题专家、上海交大熊丙奇教授认为,“高考焦虑症”难以缓解,与社会对人才的普遍评价标准有关。

  相当多用人单位对名牌大学、重点大学、一般本科院校、专科院校的毕业生,有着明显的“等级观念”。同样,高校在招收研究生时,也看重考生是否“根正苗红”,即是否从一流大学本科毕业。

  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章仁彪教授指出,中国社会的文化基因中,“从众”成为一个相当重要的“DNA”,表现为从众的价值观、思维盲从主流等。在教育阶段,上重点大学、读热门专业成了全社会认同的成才“独木桥”。在就业阶段,本科学历、名校品牌等成为企业选人的“第一标准”,两者相互影响,形成消极循环。

  不过,用人单位的选才观念也在悄悄变化。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透露,如果两名毕业生来应聘,一位来自名校,一位来自一般学校,他会用一样的标准考核他们,考核结果相同的话,他更倾向于录用后者,因为后者的忠诚度可能会更高。

  高职教育应摆脱“贬值”窘境

  同属“大学”范畴,但本科与专科之间,有一道深深的分水岭。

  近年来,上海高校高职(专科)每年录取人数,占高校录取总人数的四成以上。但是,读高职普遍不被家长和考生看好。害怕落入高职后难找工作,也是“高考焦虑症”的重要成因。

  高职陷入窘境,与部分高职院校教育质量较低有关。有的院校在设置专业时,哪些专业热门、容易招生,就开办哪些专业,导致此类专业的毕业生“过剩”。有的高职专业缺少必要的硬件设备投入,实践教学不足。

  高职毕业生头顶还有一道“玻璃

天花板”。熊丙奇指出,高职毕业生想提高学历水平,可以通过“
专升本
”考试等途径,但通过这些途径获得的学历往往不被社会承认和看好。社会应该尽快树立“大教育”理念,使人才多元发展的渠道更畅通。

  杨福家院士在有关演讲中说,他认识一个美国学生,成绩够上哈佛,却选择了一所烹饪学院,据说欧美10%的烹饪专家出自那个学校。在美国人的观念里,哈佛大学与纽约服装学院同等重要,他们充分认知不同类型高校和教育的价值。什么时候中国有一半学生不想进北大、清华了,就说明我们的教育改革和人才观念取得了突破。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