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政下的补习困境:民办学校难突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4日 11:16   兰州晨报

  民办学校难突围

  “这是我们的机会。”8月13日,站在杂草丛生的院子里,谢德生(化名)兴奋不已。作为会宁最早投身民办教育的人士,他用举步维艰来总结近5年的感受。复读新政对谢德生来说,似乎是他事业的春天。

  2002年,谢德生从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一直在兰州做一名职业家教,那时他每月有千余元的收入。但一个人单打独斗,总不是长久之计。2004年的秋天,谢德生的高中同学李福柏谋划在会宁开办一所专门的补习学校,两人一拍即合。就在那个秋天,会宁第一所民办意义上的学校———会州中学在县委党校院内正式开学了。

  但由于缺乏学生以及家长的认同,补习学校从一开始就没有挣钱。好在他们是当时会宁唯一的民办学校,总算还可以维持。到2005年的时候,党校要开办技校,终止了合同。而原来商定的县卫生学校的旧址,又被另一所民办学校———秦陇中学租走。李福柏心灰意冷,谢德生一个人将学校接了下来,在会宁县校场路北河坪一公司的旧址上投资11万,建起了固定的校舍和宿舍。

  热风吹过空旷的校园,褪色的招生横幅呼呼作响,谢德生的妻子在屋里教训着哇哇哭叫的孩子。如果不是院落里高竖的一根旗杆,这里和普通居民家别无二致。

  谢德生的电话响了,党岘中学的一个老师在电话中表示,想到谢德生的学校代课。

  “我们不愁没有老师,就怕没有学生。”谢德生接完电话说,“在我们这里上课的老师基本上全是各县中的骨干老师,按课时计算工资。”此前的一个晚上,谢德生刚刚和会宁某重点高中的数学老师就代课问题达成一致。

  在师资方面,各民办学校都标榜聘请名师执教。

  2005年开始,会宁县相继出现了会州、秦陇和桃园3所民办补习学校。谢德生明显感觉到了压力,今年他掌握了会宁县400分以下考生的详细信息,“就这么挨个打电话,总有碰上的吧。”

  秦陇中学今年高考本科上线6人,成了会宁三家民办学校的后起之秀,但是招生一样进展缓慢。

  8月14日下午3时许,柴小鹃来咨询补习报名情况。2007年高考,她只考了378分,所有公立高中补习班都没有她的位置。

  “家长和学生对民办学校还没有建立起充分的信任感,他们把这里当作差生混日子的地方,这种观念短时间很难改变”,秦陇中学的童老师分析说。他是青海某中学退休的老教师,受聘担任秦陇中学专职班主任,也是目前会宁县民办学校里不多的固定老师。

  会宁县教育局办公室一负责人坦言,会宁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民办学校,现有的所谓民办学校全部是由零散的补习班演变而来。

  禁令将至,每年4000多名复读生是会宁教育当前必须面对的现实困境。“会宁县初步的思路是采取股份形式,面向社会招聘老师,建设一所有明确办学方向的补习学校。”主管教育的副县长台宗仁说,“补习终究只是权宜之计,根本出路是对会宁的教育结构进行彻底的变革。”

  8月31日,记者再次采访谢德生,他已经准备到外地去当老师了,他的会州中学已经倒闭,因为他只招到了几名学生。

  “我的孩子就是要上大学,而不是职校。”

  有教育人士分析认为,教育部禁办复读班的举措是2005年中国努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延续。那一年,中国教育领域最大的举措,莫过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扩招100万,而这只是个开始。

  “中职的扩招,无疑会平衡教育结构,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1∶1是结构调整的目标。”台宗仁说。

  2006年,会宁县通过招商引资新建了电子工业学校和机电工业学校,开始了职业教育的尝试。

  在这之前,会宁两所职业教育机构———会宁县职业教育中心和郭城职业中学能够接受的毕业生不超过3000人。

  来自会宁县教育局的数据显示,每年2万名初中毕业生有6000人进入普通高中学习,只有不到1/10的学生选择中等职业教育。还有大量学生则进入补习班,来年继续冲击普通高中。

  台宗仁说:“一个3000人规模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已经开始筹建。”会宁今年中考,有6000名初中毕业生报名职业高中和中专。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会宁电子工业学校实际报名人数只有1200多人,离招生目标尚有800多人的差距。

  “还是观念问题,学生家长们认为只有考上大学才是一辈子靠得住的事情,尽管职业技术教育的一次性就业率在70%以上。”会宁县教育局职业教育办公室主任李向民说。

  “我的孩子就是要上大学,而不是职校。”李润兰坚持认为。

  8月27日,李润兰丢掉了她每天20元报酬的工作。43岁的李润兰,因为带着从乡下来县城看病的侄女去

医院而耽误了两个小时,在会宁新华书店搬书的力气活就被另外的几个女人顶替了。

  “今年太旱了,秋田绝收,地里没什么活干了,在城里给娃娃做饭,还能找个零工挣点钱,我们家现在就指望两个娃娃明年能考个好大学。”8月28日中午时分,正在为孩子们准备午饭的李润兰说。

  孙志国的唯一愿望

  复读生孙志国一个人静静地躺在床上,他已经没有退路。

  “想过明年万一落榜的结果吗?”略微一怔,“会宁太苦了,如果没有学上,我不知道打工会有什么样的出路。”孙志国没有正面回答。他的父亲6月下旬就去酒泉一个建筑工地打工了,但至今还没有给家里寄来一分钱。

  打工留给他的最深印记,是2006年9月17日,因为操作机器不当,乘假期在广州打工的孙志国左手无名指落下残疾。

  考上大学、考上名牌大学成了孙志国现在唯一的愿望。

  复读,为了改变命运。

[上一页] [1] [2]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