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 给贫困生带来希望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0日 10:44 甘肃日报
对我省数万名贫困大学生而言,2007年无疑是值得庆贺的一年。从这一年起,他们将可以到自己家庭所在地的农村信用社申请每人每学年最高6000元的贷款;而且上学期间,这些贷款利息将由省财政全额补贴———这是继国家助学贷款之后,我省为帮助高校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所采取的又一重大举措。眼下,已有8000多名困难学生办理了这项“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 23岁的崔国权就是其中之一。这名来自靖远县五合乡板尾村的贫困大学生,正就读于甘肃政法学院汉语言本科专业。在得知“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项目实施后,通过提交相关手续并经当地教育部门及银行审核后,不到一个月时间,他便领到了这笔为期10年的贷款。 崔国权一共贷了14400元。这一数字,正好是他今后3年的学杂费总额。谈起此事,刚刚升到大二的崔国权如释重负,长长出了一口气:曾经无比沉重的压力,终于减轻了…… 崔国权兄弟三人,家中排行老二,父母都是农民,靠种地为生。2006年8月,勤奋好学的他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同年,哥哥也从广西大学毕业,顺利谋到了一份工作。 双喜临门,乡亲们都来祝贺。年近半百的父母虽然掩不住欣慰的笑容,可笑容间却又有说不出的苦涩———这些年,为了让孩子们读书,家中早已是债台高筑;现如今,哪里还有钱再供一个大学生?但再苦再难,总不能误了孩子的前程,经过一次次奔波、一次次求借,临到报名前,父母总算凑够了崔国权当年的学杂费,送他跨进了大学的校门…… 转眼一年过去了。这年暑假,崔国权再度陷入了困境:新一年的学杂费怎么办?他心里明白:家里总共10亩地,每年不过几千元收入,这几年,为了供哥哥和自己上学,父母能借的地方都借遍了,并且欠下了上万元的债务,这一次,家里实在是筹不到钱了。 就在一家人无助之际,我省实施“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的消息传来。喜出望外的崔国权赶忙填报了贷款申请,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父母;最终,他靠这笔钱支付了自己的学杂费。 回首往事,崔国权满心感激,他说:“父母操劳了半辈子,眼看年纪大了,身体也不行了,我心里很难过,可又没什么办法;现在好了,有了这笔贷款,再不愁上学没钱了!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将来回报父母、回报国家!” “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项目的实施,无疑给贫困学子打开了一扇更加宽敞的救助之门。记者从省教育厅助学贷款管理中心了解到,国家助学贷款因为贷款成本高、风险大,商业银行顾虑多,手续繁杂,致使贷款成功率不高,全省去年发放国家助学贷款因此较上年下滑了1600多万元;而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由农村信用社对考入我省省属、市属普通高校的甘肃籍家庭困难学生家长或法定监护人发放,由财政给予贴息并对农村信用社给予风险补偿,因此能够让更多的家庭困难学生贷到款,以便能顺利完成学业。 本报记者 张洞若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