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时评:谨慎看待“中国高等教育规模世界第一”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6日 10:06 红网
根据近期中国教育部网站公布的消息称,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先后超过俄罗斯、印度和美国,已成为世界第一。 相关数据为:1999年,中国决定大幅度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2006年,中国普通高校招生540万人,是1998年108万的5倍;高等学校在学人数2500万人,毛入学率为22%。 同时,从2002年至2006年,中国学校占地面积从112万亩增加到212万亩;教学用房从1.2亿平方米增加到2.7亿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从617亿元增加到1424亿元。(10月15日中国新闻网) 通过以上数据来看,称“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先后超过俄罗斯、印度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是言有其实的。而且,经过短短数年的艰苦努力,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多美元的条件下,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走完了其他国家需要三、五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道路,也是值得称道的。我们不难预测,“中国高等教育规模世界第一”,在一定时期内都将是客观事实。 通过这个“高等教育规模世界第一”,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教育蓬勃发展的态势,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化与推进,以及作为国民教育核心内容之一的高等教育本身,开始从较低水平的精英化走向较高层次的大众化历程,可喜可贺。 然而,我们无可回避的中国高等教育事实,不仅包括了这可喜可贺的“规模第一”,也包括了许多不容乐观的方面。 譬如高等教育水平质量,国内某些所谓“著名或一流学府”,如批评者所言,可以在本国“矮子比高游戏”中争个“冠亚季军”,谈谈资格,论论辈分,倘若走出国门面对世界,又将处于何种级别呢?与之相对应,倘若我们拿着“教育规模世界第一”的资本沾沾自喜,又何异于“矮子以脚毛长于他人而津津自得”呢? 在笔者看来,与“高等教育规模世界第一”直接构成一对悖论命题的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危机是当下不争的事实,从专科生、本科生到硕士生,再到博士生,呈现持续蔓延的态势。导致因素固然包括上面已经提到的高校教育及所培养的学生的水平质量问题,也有我们每每提及的就业观念的问题,可笔者感到困惑的是,在规模急剧扩招的同时,我们是否考虑到了社会市场经济背景下,人才也有“供求关系的原理”?不顾市场需要,不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客观现实,也会出现“人才供过于求”,导致人才配置失衡,人才浪费的“人才危机”? 我们可以将“大学毕业生操刀卖猪肉”视为“当代大学生树立新型就业观念的典型”,是否进行过体制本身的反思呢?难道花费诺大的教育投资而培养的大学生就是为“卖猪肉行业”提供“就业者”吗?究竟是中国教育水平发展空前绝后而达到的“人才绝对过剩”还是规模扩大单向拔升致使的“相对多余”呢? 总之,笔者对“中国高等教育规模世界第一”持谨慎看待的态度,为它所指示的中国高等教育显著发展的内容而欣喜,也为它蓬勃气象背后可能隐藏的危机而担忧,希望只是杞人忧天吧,更希望中国的高等教育能够越办越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不仅仅单就规模而言。 (作者:司振龙)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