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校自主招生新测试手段看重创新真实性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9日 10:29 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王婧 一个出色的发明创造,或许能帮助学生获得发明大赛的金奖,但如果并非本人参与,很容易在与专家的一对一面试中露出“马脚”。复旦、交大等高校近年来实行的自主招生等招生改革正让创新能力得到更多学生的重视,而更重要的是,这些选拔考对能力本身的看重也让长期存在于科技界的老师对学生“越俎代疱”的情况得到了扭转。 只有专利没能力,行不通 在科技特色学校向明中学,今年有二三十名学生凭着各自的发明创造通过了复旦、交大的自主招生,进入一流学府深造。高校的招生改革契机,让学生们发现搞发明创造原来也是有用的。而在该校科技指导老师黄曾新看来,内在发生的变化远不止于此。 不同于学科竞赛,发明创造比赛中作品才是第一位的,很多比赛评奖时往往只看作品、材料,学生本人都不用去,有时这就会给研究成果的真实性打上问号。而在像“明日科技之星”这样的评审会现场,也会出现答辩的学生回答不出提问,指导老师代回答的情况。 一位学校的科技指导老师告诉记者,某学校的几名学生去国外参加机器人比赛,指导老师没有跟去,结果比赛中机器人突然坏了,学生竟然束手无策,比赛结果可想而知。 而高校自主招生考量的是学生的真才实学,让创造发明中老师包办的角色得到了改观。据了解,如果学生的特长的确在发明专利上,那么面试专家的问题便会围绕专利作品展开,如果作品是老师包办的,或者学生本身参与性不够,那么面对有深度的问题,一问就露馅了。 黄曾新说,自主招生这样的测试手段,正在改变学生重专利轻能力的状况,让学生们明白:只有专利没有能力行不通。 科技指导手把手,不应该 不过,针对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活动中,更容易出现的老师过度参与,甚至包办一切的状况,教育界人士也指出,科技教师的作用应该是引导学生,而非越俎代疱。 “明日科技之星”评审现场的一位科技指导老师表示,对于学生的依赖心理,老师应该做的是帮他们克服而非代劳,这样才有助于形成独立精神。黄曾新也强调,要让学生自己查资料,自己做实验找数据,“我鼓励他们自己找专家请教,而不是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设计。” 复旦大学物理系主任陆昉教授也指出,现在大学的自主招生是起到了一个引导作用,它不局限于只看学生成绩,而是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潜力等多方面能力,因此也鼓励了学生进行创造活动。而只要学生愿意积极地参与进去,他便能学到不少东西,对今后的发展会有很好的锻炼。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