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院校不重视打假是怕成本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9日 09:45   中国青年报

  “打假最初完全是我们学校的自发性行为,当时也有思想负担,因为一旦查出假学生就会给外界留下负面印象。再说由于没有先例,上边担心惹官司,学校要担风险的。”刘伯荣说。

  另外,刘伯荣介绍:“打假的成本很高,每年除监考费、试卷费、阅卷费以外,每揪出一个假学生,按一个学生平均每年6500元(包括政府拨款)来算的话,第一年查出15个学生,4年我们学校就损失几十万元。”

  山东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刘宝君说,前几年一些学校不重视新生打假,与经济账有关。今年山东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做好高校2007年新生入学资格审查工作的通知》中,对于学校因清退不合格考生造成的生源空额问题,有了明确规定:对因清退不合格考生造成学校生源空额的,符合当年录取规定者按1∶3的比例予以补录,当年无重新征求志愿录取机会者在下年度招生计划中按1∶3的比例予以单独增加。同时,对学校检查力度不够,被举报查出的则按1∶5的比例扣减下年度的招生计划。

  刘伯荣说:“这些年我们一直盼望能得到主管部门和社会公众的认可,从现在的形势看,终于修成正果了。”

  山东经济学院的做法在全社会尤其是山东省内产生了广泛影响,刘伯荣将其总结为“负面事件、正面影响”。

  2005年以前,该校每年都要清查出10名以上的假学生,但2006年降到4人,而且都是外省籍考生。

  去年山东各高校清退假冒学生100多人,刘宝君说:“今年明显少了。”

  刘宝君说,逐一查验入学通知书、考生

录取信息确认表、准考证、电子档案、身份证、户籍迁移证明等证件材料,和新生本人实行对照检查的效果明显。同时,技术手段的不断完善,有助于打假。今年,有所高校查出两名疑似假冒学生,但学生家长不承认,学校通过省教育招生考试院调取了高考试卷正在进行笔迹鉴定。

  刘宝君说,从目前查处的情况看,高考报名环节问题较少,主要是冒名顶替的学生,多是通过买卖入学通知书。

  他表示,今后,教学管理过程中的查对工作不会停止,要把审查工作贯穿于日常工作中。对于那些“挂科”多的学生要重点审查,回头审查。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