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线差加修正值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9日 18:29   北京天利考试信息网

  (一)、修正值法中的核心内容是波动系数

  1、什么是修正值法?之所以将其称之为修正值法,就是因为修正值的得来不是简单的一步运算就可得出的,而是几个步骤与几个方面的合成。具体来说就是基数(某地当年的某批次某科类录取控制分数线)、波动分数与修正分数的有机组合。

  2、波动系数0.382

  修正值法中有一个核心的内容,就是波动系数,这个波动系数,经笔者研究采用了黄金分割系数,即0.382 。这个0.382的证明较为繁琐,在此从简。

  3、两线差如何加修正值法

  两线差与修正值法中的波动系数是什么关系?如何运用呢?如果要预测武汉大学2004年录取分数线,首先是预估武汉大学的录取分数(预估与预测有所不同)。

  那么第一步是计算两线差,根据上表可知:

  2001年两线差31分, 2002年两线差41分, 2003年两线差25分;

  知道了两线差,第二步再计算波动分数:

  (1)、计算两线差的平均值

  即 31+41+25=97 97÷3=32.33分

  这个32.33分是2001年与2002年及2003年的两线差的平均值。需说明的是,最好是使用3~5年甚至更多年的两线差的平均值,如果没有多年的两线差,采用2年的两线差的平均值以及将当年的两线差视为平均值也可以运用于此法。

  (2)、计算波动分数

  第三步考虑修正因素拿出修正分数

  第四步算出修正值

  第五步得出预测分数:

  (二)、修正值法中不可忽略的是修正因素

  在求出波动分数或计算出预估分数的基础上,必须再考虑需修正的因素。需修正的因素通常有哪些呢?

  1、各地当年有无大的事件变动,如2004年湖北省高考从采用全国统一试卷到语文、数学、外语自行命题,再到高考志愿填报从使用多年的考后估分填报改为据分填报,一般来说据分填报比较容易产生高校报考“扎堆”现象,尤其是第一年进行更是如此。四川省2005年高考志愿填报也从考后估分填报改为据分填报,也产生了比较严重的省内高校报考“扎堆”的现象。这从表面上看是高考志愿填报的方法采用据分填报造成的,而从深层次看则是未能使用行之有效的报考方法(即较准确的预测校线)而形成的。

  2、学校上一年或当年有无大的事件变动,如2004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招生丑闻。对此,教育部部长周济“今年北航招生出问题这一件事,就抵消了我们教育部门、广大教育工作者多年来辛辛苦苦所做的工作,所建立起来的信誉,造成了无法挽回的社会影响!”紧接着,对下一年的招生产生较大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北航2004年在鄂投档分数线就高达647分,比省划投档线高出多达86分,而2005年则跌入了谷底,投档分数线仅达524分,与省划录控线持平。这里面固然有2004年冲高、2005年向下回归的作用,但招生丑闻产生较大负面影响是不可否定的。

  3、当年考分分布状况。如果录取分数线的预测基数是超出省重点线50分,那么就要了解在省重点线上各分数段考生分布状况。如果考分超出重点线50分左右的考生比以往密集,则此因素对录取分数线所带来的影响是上升若干分(需根据分布状况分析出影响力度),反之则下降若干分。

  4、当年院校的招生宣传情况及招生工作力度。大多数人希望能到哪所院校读大学,主要是依据各院校在社会的影响和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与地位。对一些院校而言,在各地的招生情况与当年的招生宣传及招生工作力度有很大关系。如西安交通大学2002年在湖北省的院校投档分数线599分,高出省划重点线44分,可到了2003年在湖北省的院校投档分数线503分,仅高出省划重点线1分,再到了2004年情况更糟,在湖北省的院校投档分数线561分,高出省划重点线0分,于是在2005年西安交通大学便派出大批招生人员光临湖北,对相关重点高中及其相关重点高中所推荐的优秀生源进行攻关,还通过媒体进行较大力度“宣

  传攻势”。2005年6月27日,即武汉市举行2005年高招咨询会的前一天,西安交大还在武汉二中举行招生咨询会。至此,西安交大已在湖北省10余所重点高中举行咨询会,“网罗”高分考生。同西安交大如出一辙的是,2004年没有在湖北省招到高分考生的许多省外名校,2005年提前启动,按湖北省招办公布的一分一段表,和高分考生“亲密接触”。果然当年就收效颇好,西安交通大学2005年在湖北省的院校投档分数线574分,高出省划重点线竟多达50分。这当然是合力作用的结果,既有2年跌到谷底,需要自然回归的作用,也有加大招生宣传及招生工作力度所起的立竿见影的作用。

  5、考生预报考情况。此情况对招生人数较多的院校来说不易产生较大波动,但对于有些大学及院校来说,在各地招生人数不多,增加或减少一个或几个考生报考都会改变录取分数线。一般是根据考生咨询、自荐情况和挂钩重点中学推荐考生情况分析得出对考生预报考情况的推测。而考生及家长则是通过咨询该院校的招生老师来获知考生预报考情况。

  6、历史资料情况。在了解院校录取历史情况时,不能仅看录取分数这一表面现象,而是要深入了解其中有无特殊情况。在具体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比如某年有的大学录取分数线就是受到临时增加招生计划的影响而下降,在分析时应以无增招计划状态下的分数为分析用数据。(2)、再如某院校某年在某省计划录取50人,第一志愿上线考生51人,有49人均在600分以上,而只有第50名是580分(此种情况称之为断档),该院校当年录取分数线是580分,但在分析时应以600为其录取分数线。(3)、看某院校在上一年或前几年有无出现招生录取分数线的高点,或者是异常,指异常地高、低两种情况。如上面所讲西安交大的情况,2003年和2004年异常地低,而到了2005年高也有点异常。此外还有一些其它情况,也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7、关于高校预估当年录取分数线。(1)、很多考生及家长在咨询时对预测院校录取分数线这点上,对院校招生负责人员所作出的预测给予过高的期待,似乎是一言定天下。其实在正式录取前,作为负责招生的教师,也只能是预测,不过由于长期负责招生,预测相对准确而已。这里一方面存在一些不是很负责的院校招生人员,或是因为想拉生源,或是因为其它原因,在咨询会上信口开河,随便说出一个分数就当作对录取分数线的预测,随意向考生许诺录取与否、录取至某热门专业,但是严格按招生规范操作的院校不应该在正式录取前给出这样的承诺,更不可能完全实现承诺,结果是损害了考生的利益,也损害了学校的形象。另一方面,即使较为负责的院校招生咨询人员也不能做到万无一失,误差总是存在,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的增多,预测逐步趋向准确。 (2)、正确认识高校公开预估录取分数线的目的和用意。高校公开预估录取分数线的目的和用意都基本相同,简言之,就是有助于当年的招生工作,即招到德智体均好的优质生源,尤其是高分考生。可在方法上却不尽

  相同,有的意在准估,有的有意高估,有的却有意低估。以下引自《武汉晚报》(2006年7月16日)的一篇文章:

  “预估分数线:招办主任都在‘赌’

  ‘没有哪个招办主任愿意预估分数线,但也没有哪个招办主任敢不预估分数线。’昨日,我市某高校资深招生负责人坦言:每逢招生季节,每一个招办主任都在‘赌’。高校招生,最怕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志愿断档,一种是志愿扎堆。从表面上看,是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的失误,但问题的本质,还是出在高校招生的‘定调’上。

  每年高考结束后,各高校都会派出招生老师赴中学宣传招生。这些招生老师所透露的录取信息,尤其是预估分数线,则成为许多学校推荐和考生选择志愿的标准。随着高校生源大战的愈演愈烈,各高校在中学的招生宣传竞争日趋激烈,宣传口径也从预估慢慢变成了保证和承诺。

  与其说每个招办主任在赌,倒不如说每个高校的决策层在赌。向社会公布的预估分数线,都是由学校领导反复商量后最终拿出来的意见。

  笔者之言作为一人之言不足为信,但看了这篇文章又当如何呢?笔者真诚地希望,许许多多的考生及家长不要“天真”,不要失去理性,不要年复一年地“重蹈覆辙”。

  (3)、上面讲的是高校在能够较准确地预估校线的前提下,都有如此复杂的令人们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更何况是高考志愿填报这种上万人的“大兵团作战”呢?万一估错了,误差很大,是不是会导致“南辕北辙”啊!

  (4)、充分认识媒体在公布高校预估录取分数线时左右考生及家长所产生的反向作用或者说负面作用。2004年6月,武汉各媒体公布的42所重点高校预估分数线,与省招办公布的实际投档线相比,仅4所高校估分差距在5分以内,大多数高校的估分差距在5~15分,有的差距更大,还有一所大学的实际投档线甚至低于预估线60多分。2005年与2006年均误差很大,误差较小的很少。2005年,武汉大学在6月28日通过媒体公布的初步判断,预计文、理科一般分别高出重点线35分以上。可在6月30日,《楚天金报》报道:昨日,武汉大学透露了该校今年预估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546分左右、理科564分左右。几经周折,否定之否定才将预估最低录取分数线确定下来,不可谓不慎重,不可谓不周密,不可谓不用心良苦。可实际结果是武汉大学2005年在鄂录取分数线:文科549分,理科569分。这与其说高校预估在鄂录取分数线有失水准,不如说高校预估在鄂录取分数线经媒体公布后,因左右考生及家长所产生的反向作用或者说负面作用而导致有失水准。因此在这里笔者告诫广大考生及家长切勿盲从,切勿人云亦云,而应三思而后行。

  8、高校招生人员口头承诺录取有用吗?!“天上不会掉馅饼”,“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个常识大家都知道,因此上当受骗的只是极个别的。但在高考志愿填报的这个问题上,许许多多的考生和家长就常常自觉而不自觉地将之违背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其理由何在呢?看看许许多多的考生和家长在各种高考咨询时的表现,就明白了。在高考咨询时什么问题问得最多呀?当然是,我考了多少分,能报什么学校?我考了多少分,能否报某一所学校?如果将招生老师、高考专家对此问题的回答仅仅作为可有可无的参考还是可行的;如果将招生老师、高考专家对此问题的回答“当圣旨”,作为填报志愿的首选依据甚至是据此填报,那就成问题甚至是大问题了。全国每年因吃“天上掉下的馅饼”、“免费的午餐”而消化不良、导致“生病”,以至抱憾终身的有许多,现举一位河北考生的例子,说一说违背常识的危害。

  老师"忽悠"了646分考生 又成生源战牺牲品

  2007年高考后,河北省沧州东光县考生袁※※经历了冰火两重天。646分的成绩使她成为全县探花。在报考大学时,西安交通大学的招生老师多次在电话中说上交大没问题,袁※※满怀信心填报了该校。然而让袁※※始料不及的是,她与交大失之交臂。

  这个典型事例充分说明,连全国名校的招生工作人员对本校的录取分数都心中无数,都说话不算数,那么广大考生及家长该怎么办呢?只有自己相信自己、依靠自己,努力学习、掌握高考志愿填报的方法与技巧,从而将自己的命运牢牢地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9、应考虑所用资料的可比性,将分数含金量的异同作区别比较。需修正的因素可能还有,但主要的修正因素可能就是以上这些。修正因素是否太多了,也可以简单归为一句话,对通过修正系数计算出的修正值,不论再修正时给予加分、减分、持平,只要有说服自己的理由就行。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